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9日 30.1°C-30.1°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八剑下哈佛:美国虽舒服,但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图)

2017-09-0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13条

八个哈佛博士后集体归国创业,即便是在海归并不鲜见的今天,也是一段传奇。在媒体的报道中,对他们有一个武侠式的描述——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在美国,他们在“同一个楼道工作”。七年时间里,他们又陆续归国,共聚合肥科学岛,锻造“国之重器”。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海外人才快速积聚期和加速回流期,这是此背景下中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一个最好诠释。正如“八剑”之一的王俊峰所说:“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对这个国家没信心的人,是不会选择主动回国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

八剑下哈佛:美国虽舒服,但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图) - 1

据《每日经济新闻》9月4日报道,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蜀山湖畔,有一个占地2.65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植被茂密,环境清新幽静。由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十个研究所的专家学者聚集于此,潜心科学研究,小岛又名科学岛。

近日,伴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的集中报道,一则“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的故事广为流传,引发热议。8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合肥科学岛,希望一睹故事主角——8位哈佛博士后的风采。

在与博士后们的接触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虽然是高知群体,但是却普遍具有谦逊专注的优秀品质。他们的谈话中,既有带着家国情怀回国创业的感触,也有中美两国学术文化的差异,甚至还有生活中的柴米油盐。8位博士后最先回国的王俊峰告诉记者,“自己就是一个做学术的普通人,此前的媒体关注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我们的形象被拔高了,其实我们就是想好好地做学术研究。”

八剑下哈佛:美国虽舒服,但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图) - 2

“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科学岛位于合肥市西郊的著名风景区内,蜀山湖从三面将小岛环绕。蜀山湖大桥是通向科学岛的一条便捷路径,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成片的绿色植被,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不过,也许是因为媒体集中报道的缘故,记者注意到,进出小岛的车辆有些多,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强磁场科学中心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的十个科研单元之一。

8月底,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强磁场科学中心8位哈佛博士后回国创业的故事,让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8个曾在美国打拼多年的青年学者一时间成了舆论焦点。

这其中,王俊峰便是那个引发8人回国这一连锁反应的人。如今他已经是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磁共振生命科学部主任。8月3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强磁场科学中心三楼,记者敲门而入时,王俊峰正在电脑前伏案工作,他示意记者先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等忙完手上工作之后,记者向其表明了采访意图。王俊峰脸上顿时显现出一丝苦笑,摆了摆手后,他说需要消停一下,此前集中采访,大概来了四十多个记者,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们8个人中,本来有好几个人要出差,最后都没有走成,留在单位等着采访。”

王俊峰向记者表示,8位哈佛归国博士后中,性格上都不太愿意接受采访,就是对抛头露面的事不太感兴趣。“搞科研的,就是做科研那点事。”

据记者了解,王俊峰1995年北大硕士毕业,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与分子药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他的多篇文章登上了《自然》等权威杂志。对于为什么最终选择归国,王俊峰说,在外待的时间久了,就有了回国的想法。中国现在的发展形势向上,前景非常好。

2009年,王俊峰开始在国内寻找从事科研工作的去处。在朋友的推荐下,他第一次来到合肥,第一次登上科学岛。这一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王俊峰表示,选择来到科学岛,是因为知道中科院要成立强磁场科学中心。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希望可以为祖国尽一份力”

2009年,距离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落户科学岛还不足一年。王俊峰回国后一年,强磁场科学中心科学大楼便拔地而起,各种实验设备相继调试成功。硬件条件按理想蓝图慢慢实现,但王俊峰明白,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中心需要更多有生命科学背景的人才。

王俊峰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医学院,那儿有他熟悉的7位博士后。此时,这些人中,有一些也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最先受到王俊峰影响的是刘青松,刘青松是山东青岛人,妻子刘静是北京人,2001年他们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奔赴美国继续求学,得克萨斯州、田纳西州等地相继留下他们求学的身影,后来他们来到了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刘青松又影响了张钠。张钠是北京人,1996年至2005年,他相继在美国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度过了十多年。

8月30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四楼张钠的办公室,敲门之后过了一阵,张钠才把门打开。一见面张钠就连说抱歉,称刚才穿着睡衣就在办公室工作,室内比较凌乱,稍微收拾了一下。

记者在进入张钠办公室之后,看到沙发上堆放着毛毯,资料柜的把手上挂着几件衣物,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打印机,另外还有两个盆景。办公桌后面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符号和代码。

在谈到为什么回国时,张钠告诉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的家国情怀,父母年纪也大了,回到国内,照顾父母远比在美国要方便。此外,现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很好,内心还是希望可以为祖国尽一份力,有一种使命感。

除了家国情怀之外,张钠的回归,也是个人事业的一次再选择。张钠告诉记者,在美国做科研,基础很好,但人有一种温吞水的感觉。“那个时候,就想折腾一下,虽然在美国舒服,回到国内多了一些杂事,但是在美国,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

在谈到回国后的感受时,张钠说,“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因为自己是做核磁共振的,有了大型设备以后,做事就事半功倍。回国后来到合肥科学岛,这里的设备在国内是第一的,这个设备比哈佛的还好。目前,虽然北京上海等城市科研设备提高很快,但合肥的这些设备在国内也排在前列。”

最后,张钠表示,选择回国,是因为感觉国内的条件更好了,更利于做学术研究。“科学无国界,有人选择回国,也有人选择出国,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

八剑下哈佛:美国虽舒服,但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图) - 3

安徽合肥科学岛

“希望安心做学术”

王俊峰、刘青松等8位哈佛博士后来到合肥科学岛之后,科学岛为他们尽最大力量提供便利条件,新的强磁场科学中心大楼拔地而起。

不过,科学中心在最初难免有一些科研条件跟不上。相比具有国际先进科研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当时除了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外,这里其他的科研设备和场所显然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甚至一度让博士后们产生强烈的落差感。

张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比他先回来的刘青松在部门刚刚起步时,是吃了苦的,实验室的条件也很艰难,是一个小屋子。尽管现在这个实验室仍在使用,但是新的实验大楼即将建起,到时候条件就好多了。

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把行政办公楼一楼和四楼的部分腾出来,给强磁场科学中心改成了办公室,张钠、刘静、张欣、林文楚等人便在行政大楼的四楼办公。张钠指着自己的办公室说,当时这么大的办公室得坐四个人,现在的条件就好多了,每个博士后都有独立的办公室,可以更加专心地做学术研究。

除了办公室的条件得到改善,科学岛本身的环境也非常优良,且岛内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不仅有食堂,有商超,还有学校,可以解决岛上研究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

科学岛上为博士后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张钠看来,国内的学术氛围有所不足,比如说他带的一些学生,有时候晚上坐了一天的火车,早上到达,让他们中午到办公室进行学术探讨,有的就说太累了,要休息一天,第二天再来。

“我在美国做研究的时候,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都是很正常的事,现在的孩子坐一晚上火车,第二天就坚持不了工作。”张钠说,现在的学生们缺少了吃苦的精神,也许是他们的压力太大了,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大(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出国的非常多,如果这些苦都吃不了,到国外也未必能适应。“我们在美国待的时候,基本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哈佛回归博士后中,与张钠同处一层办公的还有刘静、张欣、林文楚。记者先后来到刘静和张欣的办公室,两位女士都在伏案工作,对于记者提出的采访请求,两人均委婉谢绝,称现在只想安心做研究,并不想被外界过多打扰。

实际上,记者在采访王俊峰和张钠时,他们讲的最多的也是,他们都是搞科研的,应该安心做学术,对于抛头露面的事,他们都不愿意去做。

八剑下哈佛:美国虽舒服,但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图) - 4

美丽环境吸引人

科学岛位于合肥市西郊风景秀丽的董铺岛上,面积2.65平方公里,是一个三面环水库的半岛,岛上的10多个研究所镶嵌在一片葱郁中,汇聚上千名国内顶尖的科技人才,因此得名“科学岛”。

王俊峰这样评价科学岛的环境,“科学岛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木香,它似乎无处不在,浓郁的绿荫下,水纹清漪的芦苇丛边,大片草地上、烂漫花海里……”

在回忆当年第一次登岛的感受时,王俊峰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科学岛独特的味道。”对于当初的举动,王俊峰用八个字作出回答——“心之所往,身之所在”。

王俊峰表示,“岛上的人不多,科研人员都喜欢安静的环境,而科学岛恰好能提供这样的场所。”另一位博士刘静也表示,“很安静很漂亮,在岛上跟以前在美国几乎没什么差异。”

张钠则多次表示,科学岛的环境是吸引他们回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的环境很舒适和安逸,非常适合做科研。”

对此,合肥市政府相关人士吴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说,“为了打造一个适合做科研的地方,合肥方面下了大功夫,才把之前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岛,改造成为目前很多科研人员向往的地方。”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在职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高端科技专家如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863”计划专家、关键技术人才等300多人。

八剑下哈佛:美国虽舒服,但再怎么干也是给别人干(图) - 5

高端设备留住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另一个吸引这些博士们回归的重要原因则是科学岛上的强磁场装置。

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科学岛上被俗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但却不了解岛上另一个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并且“强磁场”的光芒,一点不比“人造太阳”小。因为强磁场作用很大,其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端实验环境,是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8年起,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国科学院开始在科学岛上建设“强磁场实验装置”。时间到2010年与2011年,在强磁场中心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500兆赫、600兆赫、850兆赫(这是当时全国最高场强的核磁设备)核磁设备陆续进场。

对此,王俊峰表示,“科学岛正在建设国际一流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其包含的核磁共振等实验系统,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这吸引了我。”

此外,张钠也对记者说,“强磁场的设备,并不比我们在美国时的差,目前具备了我们各项试验的条件。”

海外人才回流加速

在采访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8位哈佛博士,没有一位生于安徽或者成长于安徽,而这背后则是合肥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合肥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6月份,合肥市政府推出的《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表示,在未来5年,合肥将投入超过20亿元,力争新引进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市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

吴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哈佛8名博士的回归,是合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一个缩影,随着合肥对标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人才政策后,相信类似8名博士回归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哈佛8名博士的回归,亦折射出目前中国海外人才回流的一种现象。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265.11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3)
FCCP
FCCP 2017-09-06 回复
房地产时代必须结束,中国要打造自己的科技巨头,否则别谈什么复兴
陈牙齿
陈牙齿 2017-09-06 回复
内心的归属感,上面讲的好,你做的成果始终是别的国家的
我爱mumumumumua
我爱mumumumumua 2017-09-06 回复
靠,全是阿玛尼西装!
GeorginaLiu
GeorginaLiu 2017-09-06 回复
科研环境和待遇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以前是没条件没钱,现在有钱了,条件也在逐步改善,希望国家越来越好~
Kathy
Kathy 2017-09-06 回复
说实在的,这就是耶鲁不愿意招收中国学生的真正原因,而这却被陈志武说成是中国学生,中国教授不如印度学生,教授。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