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24.0°C-26.0°C
澳元 : 人民币=4.7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别弄错对象,你面对的是一个比你还大的市场(图)

2019-06-04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文链接 评论9条

眼下,美国贸易关税、技术封锁“双管齐下”,企图吓阻中国。中国始终立场坚定,“不好战也不惧战”,且做好了打贸易持久战的准备。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后,刘鹤在美国接受采访时表示,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但合作是有原则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充分空间,中国经济前景非常乐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任何困难都不怕,一定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那么,中国经贸、技术该如何打好这场持久战?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以下为采访全文:

记者:丁老师您好,首先借用习总书记最近讲的一句话“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中国在面对这场贸易战时讲出“不挑战、但也不惧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那么中国经济的底气和信心在哪里?

丁一凡:中国经济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贸易战对中国来说并没有那么大影响。过去整体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大,但近来已经没那么明显了,尤其对美贸易在中国整体贸易出口中的占比又变得更小,所以如果美国完全掐断中国进口,对中国影响也不会那么大。况且,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还很大,靠加征关税并不能禁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2018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虽然关税提高10%,但中国对美出口反而创了纪录:去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4000多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一半以上。这恰恰说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非常大,即使美国挑起贸易战、要提高关税,美国企业仍需从中国进口,所以受损最严重的是美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美国进口企业的损害特别大,因为他们要支付这些关税,所以很不满。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原本定的是6.5%,最终核算数据超出预测,达6.6%,也就是说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非常小,甚至对出口都没什么影响,所以美国这些行为的意义并不大。我们甚至坚信这场所谓的“贸易战”只是美国人搞得一个对美国经济和美国企业都很不利的东西。

美国别弄错对象,你面对的是一个比你还大的市场(图) - 1
华为鸿蒙系统,是华为开发的自有操作系统。

记者: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看起来不错,相比之下美国的制造业前景却显得衰弱,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正处于制造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就我们自身来讲,是否存在一些“软肋”,尤其要在这场中美贸易摩擦中特别小心?

丁一凡:有,但不一定和贸易战有关,比如美国现在搞技术封锁,让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其实贸易战打下去,只会让美国体会到继续闹下去对自己企业在美投资非常不利。从2018年挑起贸易纠纷以来,美国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实体投资,也就是制造业投资,下降40%。他们意识到如果要提高所有企业的零部件价格,在美国生产就不值得了,所以放弃在美投资,反而在中国增加投资。

这说明外国企业看好的是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更稳定,中国政府政策更稳定,而相较之下美国政府不靠谱,美国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大,所以他们宁可到中国投资,也不到美国投资。从贸易战角度来看,对美国不利,而不是对中国不利。

但现在美国又怂恿企业“断供”华为。因为华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零部件,是很多美企的大客户,所以现在美国政府就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打垮华为。这种做法很不诚实,美国自诩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讲合同、讲信用,企业跟华为是一种供货关系,双方互有信用,结果美国政府插一杠子说,某某企业不能有例外,这就是美国政府在破坏美国企业的契约和信用。

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将来中国还能不能相信美国企业?中国还能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考虑跟美国企业合作?这对美国企业的破坏力相当巨大。当然也是给中国提了一个醒,未来整个全球化生产过程中,中国可能会越来越避开美国的供货渠道,而更多寻求与欧洲、日本或韩国企业合作,跟所有这些企业合作都比和美国企业合作保险,因为美国政府不靠谱,美国政府会破坏企业的信用。

贸易战让美国企业付出巨大代价,技术战则是要彻底毁掉美国企业作为全球供应商的信誉。未来外界不敢轻易订购美国企业的产品,美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日子会十分难过,因为它们被贴上了“不可靠的合作伙伴”标签。现在特朗普政府是跟美国企业较上劲了,他做得这些事都是对美国企业极其不利的。

短期内,中国企业可能会很痛,但特朗普也打到了美国企业,双方都不好受;但从中长期看,美国企业会更不好受,因为他们有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现在美国企业违约不供货或是今后又出其他状况,那中国的相关企业就会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原本中企生产的相关零部件可能不行或价格优势不大,但既然华为有需求,就会有很多中国企业冒出来做这些事,另外还有欧洲、日本、韩国企业也想进场替代美国企业,所以美国政府高估了美国企业和美国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再说,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了不起到无可替代的产品,美国政府这么干,只会让大家去寻找替代品,受损最大的就是美企。

记者:回到中国科技企业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短期内美国打技术战可能会打乱我们的脚步,那从长时段来看,我们该如何化危为机,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丁一凡:短期内肯定会有点痛苦,中国企业必须沉下心来做技术研究。过去一段时期内,我们认为,既然是全球化,大家都在一个生产链内,你在这个方面有优势,我就不重复劳动转而做下一步。但特朗普政府强迫美国企业封掉操作软件、平台等做法给中国企业一击,今后中企就会慢慢去做一些基础性的或者自己没有的东西,过去认为只要别人提供就不需要自己做的事也会逐步做起来。其实这是一个机会,比如说我们电脑操作系统基本上用微软,很便宜,甚至还有中国人做盗版,最终导致国内的一些软件公司无法存活,几乎所有的操作软件都是别人的。

目前的情况就提醒我们要自己研究,其实这些操作软件很多都是开源码,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以前觉得既然能非常廉价或免费获取,就直接使用,久而久之成习惯,但现在也许就不会满足于现状。中国消费者因为担心说不定哪天突然被外国制裁或者某项外国产品突然停工,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可能也会越来越多选择国产软件和操作系统。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使用或更换这些产品就会是几亿人的市场,因此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新兴技术,都比较容易存活。由此看来,贸易战或技术封锁,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来调整自己。

此外,有些涉及经济结构或制造业升级的问题,早在贸易战开始前就已经进行,比如产业链延长的问题。中国企业已慢慢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周边国家,随着贸易战开始,转移趋势会越来越大。有人担心将生产转移出去后,会不会导致中国空心化?其实不完全如此。即便转移出去还是需要继续做产业升级,而且中企将投资和产业链更多延伸到其它国家后,整条产业链还是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好处是,中企将产业链部分转移出去后,可以更好地享受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比较优势,比如搬到柬埔寨、老挝等国后,土地等很多要素比中国便宜,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和发展空间。有些企业还因此规避了贸易争端,比如说我们向美欧市场出口的很多产品是有配额的,让中国企业很难受,但转移到其他地方后就没有配额问题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有大幅增长。而且无论从技术投资还是销售渠道来看,最终的产业链都实际控制在中国企业手里,并不像部分人所认为的“中国企业被掏空了”。

另外,中国目前面临着劳工逐渐短缺的状况,沿海地区的一些加工企业现在要找到合适的劳动力比较困难。中国拼命发展这么多工业机器人之类的,某种程度也是为了替代劳动力,所以转移产业链并不会造成大量就业问题。

不过,有些半导体加工企业可能会暂时遇到困难,这些工厂雇了很多工人,现在因为技术战、贸易战,工厂订货量急剧下降。但这类企业的最大问题还是技术程度太低或能够掌握的环节太少,所以需要培养中国企业的创造力,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成为无法替代的东西,提升竞争力。比如,台积电曾将代工或加工品做到无与伦比,成本核算也控制得特别好,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别人都离不开它。我们企业还需要做更多尝试,找到更多技术高地,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记者:您刚提到企业外移的问题,现在国内外媒体也不时传出类似消息,比如有些外资企业准备撤离或裁员等,就您了解现在这种情况大致如何?会对我们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丁一凡:这个情况并不是贸易战引起的,早就已经开始了。近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成本上升,某些不复杂的加工企业开始外迁已有五六年了。国内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有些加工企业只是从事简单劳动,像耐克球鞋之类的工厂早就开始搬迁,而且大概也回不来了;因为不可能让中国工人再接受更低的工资,或者地方政府减免土地出让费等,再说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也没那么宽裕。

所以其实该发生的早就发生了,我们也不必恐慌,任何地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要做的是发展替代性产业或工厂,广东当年“腾笼换鸟”不就是这个思路嘛。想办法开展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培养新兴产业,这样才能在劳动力成本上涨过程中依然保持制造业的能力。

记者:一方面有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出走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引进更多外资企业或外资直接投资,那么今后在引进外资时有哪些是特别值得我们注重的?

丁一凡:我们现在接受外国投资时,首先必须得符合国内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等,只要这些条件都符合的话,我们非常欢迎的。从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国的投资还是保持增长,当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对外投资下降的情况下,中国表现非常亮眼;全球范围内真正外来直接投资增长的国家并不多,中国是非常明显的积极例子。这证明外资都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前景,中国市场还会扩大,未来经济增长还会持续,所以外资愿意进来,这是信心问题。

记者:此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美国受访时表示中国不需要担心,因为我们自己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内部消费市场。更有优势的是,从平均人口分布密度来讲,整个市场的分布率比较密集,那么问题是,该如何更好地盘活这一巨大空间优势,有哪些突破口?

丁一凡:现在中国消费就很厉害,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也很强劲,最近两年的消费比例都超过了投资比例,所以是非常好的状态。我觉得,刘鹤总理的这些话主要是说给美国人听的,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老来威胁我们,就是因为过去跟人家比美国都是最大的市场,所以美国特别得意,拿着自己国内的封闭市场去威胁对手让步——你要不让步,我就不开放美国市场,当年对日本、欧洲是这样,现在对中国也是如此。

但美国没有意识到的是,现在它的谈判对象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而是中国——一个比它还大的市场。没有什么道理去威胁一个比自己国内市场还大的国家,如果中美双方封闭市场,美国的损失肯定要比中国的大,像福特、通用等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盈利远远超过在美国本土的盈利。其实针对华为也是如此,美国根本不允许华为进去,但美国企业思科还在中国运营,有很多设备还是用的思科产品。所以如果要封闭市场,当然是美国惨了。

刘鹤副总理在美国提这件事,主要是为了提醒美国人别弄错对象,要明白如今你面临的是一个比你还大的市场,如果相互封锁,你的损失要超过我。在中国这个大市场里面,我们的空间存量还是非常大的。

记者: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巨大的存量空间?

丁一凡:政府手中有各种各样促进消费的政策,每次要拉动内需的时候,政府都会施行相关政策,比如鼓励更换汽车,以旧换新,或是给予一些补贴。不过现在中国的消费市场表现挺好,没有必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去刺激,毕竟说到底这些也都是政府的财政补贴,现在还没到真正需要使劲扩大消费的时候。

记者:您刚讲到政府政策的问题,其实之前刘鹤也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比较充足。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央行三次降准,其中一次就是在本轮中美谈判前一天,再来财政部近日发布对芯片软件企业的减税优惠等,这些政策工具会带来实质效果吗?长远来看,会不会带来一些不想要的影响?

丁一凡:并不是所有的政策工具都会那么有效,因为有些是结构性问题。如果结构不改革,只是拿政策来刺激,最终起不到该起的作用;况且政策是有限的,有时必须通过结构改革才能解决问题。政策总是暂时性的,结构才是比较长期的。

另外,政策有时候会被一些人利用,导致原本希望达到的效果没有达成,反而产生其他负面效应,比如当年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钱就流到了房地产市场,所以经济政策需要各级政府的监督执行,不能政策一出就不管了。

记者:前面您就中国内部改革谈了很多问题,那么针对开放呢?现在外界都在讨论中国进一步开放措施,去年纪念改开40周年也释出不少利好。最近有专家学者认为,自贸区、FTA、“三零”政策等都应该进行试验推广,FTA相当于中国的第二次入世,不能在入了WTO后却在新一轮FTA中出圈。您对此有何看法?在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如何继续推动开放?

丁一凡:对外开放总体来讲对中国经济是有益的,但我们不能被人家把刀架在脖子上开放,而且现在美国人逼着中国开放是一种不对等的开放,他们强迫我们开放的领域,事实上他们自己也还没对我们开放。一方面对我们喊要对等,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在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完全不对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开放就是好,一定要认真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开放,而且要按照实际能力开放,比如金融领域,我们始终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一步一步开放,但美国人想逼迫我们全面开放。当年美国逼着日本全面开放以后,就把日本经济搞乱了,日本出现泡沫经济以及破裂后“失去的十年”,都跟美日贸易谈判有关。

不能简单地认为开放对中国有利、美国人逼我们开放是为我们好,尤其在贸易战的时候,绝对不能有这种想法。刀架在脖子上的开放怎么会好呢,这是极其不平等的,开放一定是件平等的事情。

记者:如果从中国自身需要来讲,今后可能会着重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推动?

丁一凡:外界最希望的就是开放服务业,因为他们有服务业优势。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看这件事是否和贸易战联系在一起,如果你要和我打贸易战,那我肯定不对你开放,但我有可能向其他地方开放,这种开放方式是我决定的,比如说我可能对美国企业不开放,但对欧洲企业开放,因为欧洲不打贸易战,我就跟欧洲企业谈,对欧洲企业开放,这完全可行。

开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一定是利用开放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要利用这个手段达到更好的目的,这才是根本所在。就像“三零”政策等,将来都是一个对等的问题。如果中国要对外实行“零关税、零壁垒、领补贴”,那么其他国家也得同样对待中国。凭中国企业现在的竞争力,不怕别人,是别人怕我们。如果他们能接受这个政策,我们也可以实行,我们不太在乎。

记者:就像您刚举例的,现在有部分人对中美贸易战表现出恐惧、退让甚至唱衰中国经济,您对这种舆论风向有什么看法?

丁一凡:首先一定要认清别人是舆论操纵专家,他们是故意制造舆论声势,但我们不太会、也不习惯做这些事。我们的媒体中有些人很愿意忽悠别人,民众中也有些人根本不信我们讲的话,是因为这些人本身对中国缺乏了解,对美国更是缺乏了解,不在乎美国如何也不在乎中国如何,脑子里想的全自己制造的概念,所以我们需要用事实来证明。贸易战一年半以来,美国有巨大损失,不仅美国企业,还有美国消费者、美国农民,如果这场贸易战继续打下去,美国经济可能会有巨大灾难。

但对中国经济来说,没有太大影响。有很多人担心,但也只是担心而已,他们并没有看到真正发生的故事,就连那些对美国出口依赖极其严重的县市都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如果他们跑到广东、跑到那些集中对美出口的县市去看一下,发现那里的经济、生产、出口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们就应该明白中国没有太大问题,多做点调研就能明白。总是心理恐慌的人就是因为自己不了解,也没去做调查。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在自媒体或社交媒体上有人散发恐慌信息。他们是在替别国说话,也有人可能拿了好处,也有人可能是出于立场问题等等。所以,对媒体来讲,需要做最基本最真实的报道。

关键词: 华为鸿蒙5G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9)
星尘3000
星尘3000 2019-06-04 回复
贸易顺差两三千亿,小编说说哪个市场更大。
婷小茹茹茹彼
婷小茹茹茹彼 2019-06-04 回复
中国与美国哪个是最大的市场还是取决于全民购买力比较,中国的结构改革能否更多着眼于多数国民愿景的实现,并切实达成才真是世界最大市场,——现在不是。
叶迪迪迪
叶迪迪迪 2019-06-04 回复
美国人考虑的是基于美国安全的市场,而不是市场的市场(空的),你把自己当成美国人了。家天下可以,但这个天下只限中国。
汪露西
汪露西 2019-06-04 回复
呵呵,无知者无畏。造出来的东西你自己吃吗?
月月月小鱼
月月月小鱼 2019-06-04 回复
中国市场大且工业体系完整,使得外企来华后都建立了本地化的供应链,如果外企转移,它已经中国本地化的供应链不会也没必要跟着它转移,因为他们在中国也可以开发其他客户。这外企即使转移回美国,它的供应链还是有一大段留在中国不能放弃,特没谱想通过关税来MAGA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