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4.6°C-27.0°C
澳元 : 人民币=4.68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对话香港教育界专家:地产霸权“紧箍咒”怎么摘(图)

2019-07-26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暴力袭警、冲击立法会、污损北京驻港机构悬挂国徽……由修订《逃犯条例》引起的示威游行,正在走向扩大化和暴力化。而且随着事态的不断恶化,一些国家已经发出旅游警告,昔日的东方明珠俨然成了让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暴力之都"。

一方是北京的言辞谴责,另一方却是香港连续不断的暴力抗争,究竟该如何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多维新闻就相关问题日前在香港专访了多位学界、法律界与政界人士。

对话香港教育界专家:地产霸权“紧箍咒”怎么摘(图) - 1

地产霸权使得香港社会的经济与民生问题愈发突出。(VCG)

记者:大家通常说香港问题的时候更容易说地产霸权,几个地产大佬绑架了整个香港的经济,你觉得地产霸权的紧箍咒能摘掉吗?能破了这个局吗?

邓飞:本来就可以破,明日大屿计划其实背后的算计就是破,明日大屿计划就是迅速能让特区政府掌握足够多的土地储备,因为现在的土地储备是地产商比政府还要多,所以造成寡头垄断,如果特区政府掌握更多的土地储备的话,就等于逼迫地产商不能做土地的囤积,要尽快把土地拿出来开发,不开发的话,那政府来开发,政府来储备,地产商手上土地储备的那些东西就不值钱了。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快赶在政府开发之前要把那些土地囤积都拿出来开发。

记者:香港现在的土地相关政策,毕竟还是有限空间内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内地很广阔,比如说像大湾区,某种程度上也为香港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机会。

邓飞:不容易,如果十来二十年前还可以,现在的话,比如你是内地的国企或者内地的民企,你有多大的意愿、兴趣去聘请香港人?你有什么竞争力?凭什么要我聘你?你不能把内地作为一个解决香港就业或者向上流动一个地方,香港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具备20年前、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候那种独有的竞争力了,这些东西还必须按经济规律和商业规律办事,内地无论是国企老板还是民企老板,请香港人干嘛?他们不可能比内地大学毕业生更了解内地了,你说有国际化,有什么国际化?英语,现在随便找个都有,你也不能强迫内地的老板去请他们,你说国际化英文好,不一定比现在内地的大学毕业生更好,你说熟悉国际规则,问题是刚毕业出来懂什么国际规则?现在能够去内地发展的,基本上在香港已经有相当基础,回内地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记者:我认识的一些香港的年轻人确实是这样,缺乏竞争力。按照我们之前理解,香港的高等教育都比内地感觉上要高很多,现在为什么会这样?

邓飞:香港人有种很强的怀旧的意识。现在高考最好的学生在香港,不说内地高考,99%的人都是奔着第一是医生,第二是律师,第三是所谓国际金融,但是医生是压倒性的。无论他学习的是文科还是理科,在他们的脑海里面他们追求的并不是像内地同龄的年轻人,比如要搞一个科创项目,或者搞一个文创的项目,没有。最传统的高端中产专业是最有保障的,什么创新,一概不讲,成绩最好的10个高考状元,9个都是奔医学院去的,不是对医疗卫生特别感兴趣,纯粹是第一社会地位高,第二经济有保障。其次是律师,也是传统的专业,没有任何创新的东西在里面。

这跟同龄的内地人完全不一样,同龄的内地人不可能把医生看成第一,甚至法律也不见得是第一,理科可能搞科创,文科可能是文创,反而比较多元,没有特别集中在某一个专业上面。但是香港不是,基本上是最传统的专业。这种在职业发展上的保守性,当然这个保守性背后有很多原因造成,但是这个客观事实是存在的,所以造成性你让他回到内地,根本就拿不出东西可以跟内地同龄的大学毕业生做一个竞争,拿不出手。

记者:所以你对大湾区也不太看好?

邓飞:不是我不看好,而是现在所有迹象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是说大湾区项目不好,而是项目再怎么好,不一定能够解决香港的就业问题或者社会向上流动的问题。

记者:有一组数据,说是现在香港移民去台湾的人数再不断的上升。

邓飞:对,但是那个绝对数还是比较少的,移民到台湾是相对休闲的,台湾本身也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而且台湾现在,在研究要修改法律去堵塞这方面的移民,台湾的政府危机感比特区政府强的多。台湾现在修订法律,就希望如果你真的要移民到台湾,包括投资移民,最好跟科创有关的,纯粹是买个房子在那儿住的话,他不想你去,害怕你这样一来把台湾房价推高了,现在台湾在修正法律,而且香港人去到那里,尤其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发展空间,台湾的年轻人自己都没有出路了,何况外来的?

早年香港去台湾读书的那些孩子后来都后悔了,就觉得没有任何发展的空间,开头觉得很温馨,很受《那些年》电影的影响。

记者:小资,小确幸的感觉。

邓飞:对,还没到大学毕业就受不了了,觉得不行,一潭死水的地方。

记者:特区政府经过这一次,管治威信基本上没有了,接下来要怎么走?

邓飞:没有了,熬不下去了。

记者:这次林郑最大的问题,是用技术性手段处理了政治性的问题。

邓飞:我觉得也不一定,用技术性的手段来解决政治性的问题,在殖民性时代一直是这样子的,政府故意不承认这些政治东西,不跟你较量政治性的,故意把它技术化处理掉。如果大家都是政治化处理,还是那句话,继续辩论一千年都没有结果。

记者:她如果用技术性的手段解决政治性的问题,前提是她明白这是个很政治性的东西,她再技术性处理,她的手法和整个推动的过程就不会是今天这么糟糕的情况。

邓飞:从头到尾,包括北京在内都没有人能预测到今天的局面,什么政治性、技术性那都是后来反对派再加上外国过度的反映,把本来真的是个技术性的问题变成了政治性的问题,就算是不用技术性的手法来应对,用政治性的手法处理,怎么个处理法?具体什么叫用政治性的手法来处理?不知道怎么操作。

记者:至少应变很糟糕。

邓飞:如果真的要显示出她的笨拙、愚蠢的话,并不在于她的预测失算了,这可以谅解,真的是她的应变很差。

记者:北京这次也很克制,没有特别过渡的介入。

邓飞:对,北京才是真正的冤大头,什么事最后的责任都往那边推,无论是建制、官方还是反对派,总是说它是最后的幕后黑手,反对派说它是最后的幕后黑手,但明明它没有伸手,建制的话,就是搞不定,最后把这个球往北京那边推。

记者:那些走上街头的人,虽然喊的口号都是对着特区政府,但其实他们也是把那个声音喊向北京。

邓飞:对,因为现在有一些学者,不一定是内地,包括本地的学者会说,每一次政治激进的事件,都没有很明显反内地,更多是反本地的特首,所以就觉得其实这还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没有完全反中央的态度。

但是我的意见不是这样,我的意见刚好相反,所有掀起轩然大波的政治事件都不单纯是香港的事件,肯定跟内地是相关的,即使国教课,也是国民教育,不是港民教育。占中,831在,白皮书在,今天是“反送中”,“中”是中国。其实是什么?香港的反对派,反本地是反具体某个官员不是特首,梁振英、林郑,反某个官员,反内地不是反具体哪个官员,是反整个制度、社会、文化。

他们不反对内地具体的官员,一方面不敢,另一方面觉得没必要,因为觉得不是人的问题,是整个制度的问题,他反的都是内地一党专政、司法制度,那是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记者:那就很奇怪,一方面觉得最好离我远远的,不要打扰我,另一方面这些诉求的背后是在反这些东西。

邓飞:因为他们有一种被迫害妄想症,觉得内地一直在冲击我,一直都在改变我,通过中联办或者其他机构和方法,一直在改变我。

记者:内地的变化他们看不到吗?

邓飞:不重要,反正一句话“一党专政”,就够了。

记者:内地的司法、法治,包括方方面面的社会治理都有很多问题,但确实是在变化。

邓飞:这个客观现实就是,这里的人不是这样看,我相信即使西方的民众也不是这样看,客观事实是一方面,观念是另一方面,我现在描述的是观念上的事实,不是讲客观事实。

举个例子,中国驻美国一个总领事,有一次在美国研讨会上讨论,他说怎么去做好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作,他说中国做的还是非常不足,中国制度上面改进和有约性没有办法向西方社会宣传出来,而西方社会本身有许多国家是走到一个瓶颈了,反过来中国民众也不一定深切了解到。当时这个研讨会只有他一个是中国官员,其实都是美国学者,没有美国官方,很多美国学者笑得整个失态,没礼貌了,他觉得我们制度这么优越,你的制度这么差劲,凭什么这样说我?那反映什么?反映了观念的落后,观念对客观现实认知上的落后,观念对于既定的一些成见是很固化的,我们要面对就是这么一个世界,别说美国,香港就是这样。

记者:中国内地有时候很多事情做的蛮好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最后通过传媒讲出来之后就变的很糟糕了,产生了很负面的东西。

邓飞:其实很多东西我觉得反而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内地人所谓的“铁公鸡”,搞许多基建,据说有一半尤其是三线城市都成为“鬼城”,成为一个大笑话了,也别说在境外,在香港有许多讽刺的声音,即使在国内都有很多不认同的声音。但其实从商业的角度,搞这些基建有一半成功都已经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从商业的标准上你已经成功了,反而商界,尤其是大商业集团,大财团那些高管他们觉得是很容易理解的。包头整个城市成了“鬼城”,那又如何?问题是整个对蒙古都激活了,有什么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一半的三线城市都垮掉了,都成了“鬼城”,那“鬼城”就“鬼城”吧,问题是一线、二线城市都搞起来了,人家从商业的角度、专家的角度看完全是成功的,没有问题。

记者:你怎么看反修例风波中香港建制媒体的表现,有种“全线沦陷”的感觉。

邓飞:不是文汇、大公的编采人员的问题,“六七”暴动后,文大的名气基本上垮了,在“六七”暴动前尤其《大公报》在香港的公信力是很高的,但是“六七”暴动中《文汇报》一边倒支持所谓的那个时候的“左派”,形象开始变得很糟糕。

面对反修例的问题,文汇、大公无法脱离官媒的印象,尽管文汇、大公客观来讲,其实做的相当不错,即使是非政治性的新闻,做的质量也很高,但是市民大众对它的印象真的扭不过来。

记者:文大其实相对容易理解,那TVB的事情呢?

邓飞:其实香港人挺顽固的,不轻易改变一些既定的看法,或者说改变既定看法的人早就不在香港住了。如果是长时间定居在内地的香港人,相对来说比较开明一点,没有那么固化,因为他看着内地在转变,这些人是相对比较客观。但是留在香港或者移民到加拿大、澳洲的那些人特别顽固,其实香港人很保守一个群体,他保守就等于不变,他巴不得整个香港就冻结在当年80年代经济最繁荣,社会最和谐的那个时代,为什么唱来唱去都是《狮子山下》,因为那个歌是70年代,当时一个电视集,一集一个故事,反映不同阶层人的生活状况,很感人很人性化。但是造成了香港人老是冻结在那个时空环境里,不愿变,香港人的意识形态,香港人的生活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那种保守性远远超过内地。

在内地,同样都是都是80后,85后和85前都已经不同了,90后和00后又不同了,70后是最尴尬的,60后有之前文革的包袱,不容易摆脱这个包袱,70后是最尴尬的,他没什么文革包袱,但是什么制度的更新都是从他们这一代开始的,说得好听叫改革开放,说得不好听叫福利分房没你事,工作分配没你事,计划生育有你事。

记者: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问题。

邓飞:所以每一代人都会有他的成长记忆中的包袱,但是他的多元性和对于迎接未来的期望肯定比香港强的多,再加上内地够大,你在北上广找不到工作,在一线城市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往其他地方挪,地方的广大性提供了你事业发展的多元性。但是香港你在天水围到港岛南区去有什么区别?现在有了大湾区,这是个很理想的选择,但又回到我刚才说的问题,凭什么要国企老板请你,凭什么要民企老板请你?你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能够回去都是锦上添花的人,都是在香港已经有相当基础的人,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回去是找不到活的。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土澳居民Ps2kn
土澳居民Ps2kn 2019-07-26 回复
这是自问自答吗?
nkaprilsnow
nkaprilsnow 2019-07-26 回复
改革开放之后,有一句话对大陆人影响非常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先生所说,有些事情争论一千年也没有结果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才是根本。“一切人工构建物,都有它的缺陷”,“任何问题都存在悖论”,所以,觉得民主是万金油,这本身就是一种落后。
晓哥需要正能量
晓哥需要正能量 2019-07-26 回复
这位老师分析得太到位了,但是照样也不能给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最后的解决方法只能是一方满意一方失望
Mrs-BunnyBunny
Mrs-BunnyBunny 2019-07-26 回复
“有谁还有多大的意愿、兴趣去聘请香港人?你有什么竞争力?凭什么要我聘你?你不能把内地作为一个解决香港就业或者向上流动一个地方,香港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具备20年前、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候那种独有的竞争力了。。。” 那些不学无术的混蛋,连语言文学上也差了一大截,即使来到星马泰一带也没人要 !
蜜桃儿罐头
蜜桃儿罐头 2019-07-26 回复
香港经济和社会走下坡路产生港人的怀旧保守和固执,港人的怀旧保守和固执会加剧经济社会的下行,由此产生恶性循环。这一循环到极致,才有社会精英们提出变革。中国近代史就是这一过程的最好诠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