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6.2°C-28.8°C
澳元 : 人民币=4.7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刘欣-为中国而战:我与美国主播翠西·里根的辩论前后(组图)

2019-11-26 来源: 全球传媒学刊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本文转载自 全球传媒学刊,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今年5月30日我与美国福克斯财经频道(Fox Business Channel)主持人翠西·里根(Trish Regan)的一场电视辩论引起了海内外民众对CGTN及我本人的极高关注,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称为“一场不同寻常的奇观(an unusual spectacle)”,更有国内媒体人称之为中美建交以来的首次“主播外交”。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阅兵”,一次“赶考”,是对自己20余年对外传播实践经验的一次检验。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为这次机会可以说准备了20多年,但当它突然降临时,其势头之迅猛,其机遇之宏大,其风险之莫测,令人后怕。令我欣慰的是,在众人支持下,我展示了自己真实的水平和面貌。

刘欣-为中国而战:我与美国主播翠西·里根的辩论前后(组图) - 1

一段短视频引发的“血案”

这次事件源于我对翠西·里根今年5月初就中美“贸易战”发表的言论进行的一次批驳。翠西·里根是福克斯财经频道周一至周五晚《翠西·里根黄金时间》(Trish Regan Primetime)的主持人,她在一小时的节目中会就美国内政外交热点话题进行评论,并专访包括特朗普在内的重量级嘉宾。在那一期节目中,她为特朗普总统对华发起“贸易战”的政策进行强力辩护,认为再不作为就没有机会了,她还指责中国人每年从美国“偷走”数十亿美元。

5月8日晚,一位研究中美关系的朋友将此段评论的视频通过微信转给我,并附言:“期待你强力反击。”偶然背后总有必然。从2017年年底开始,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评论系列《点到为止》(Getting to the Point),就热点事件发表三五分钟的视频评论,专门在海内外社交媒体投放。这样的评论怎么做,并没有先例,我尝试过各种方式,发现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针对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不实信息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驳。我制作的一条关于BBC驻华记者在中共十九大会场外制造新闻的视频评论就曾点燃国内社交媒体,并因此引发了海外媒体的一定关注。这坚定了我沿着同一方向继续挖掘的信心。这位朋友在看到翠西的视频之后第一时间转发给我,也是因为我在“国际舆论打假”方面作出的努力。

收到这份素材,我却感觉时机尚不成熟,没有立即处理,不过形势的发展很快创造了合适的时机。5月11日,中美第十一轮贸易磋商无果而终,美国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民众对美方做法十分不满,而国际舆论场上依然缺乏中国声音,我决定制作一篇《点到为止》视频评论,当时曾经考虑过其他切入点,但翠西那咄咄逼人的语调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决定跟随自己的感觉,就此下笔。5月20日,初稿成型。由于中美关系正值高度敏感期,我在团队的协助下七易其稿,终于在21日下午定稿并录制成题为《中国不会接受不平等协议》(China Won’t Accept Unequal Trade Deal)的视频(CGTN,2019),时长4分49秒,并于5月22日上午(美东时间5月21日晚间)通过CGTN、栏目和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对海内外发布。

是什么触动了翠西的神经?

这篇稿件作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如何能够触动翠西的神经,值得回味。我批判了翠西在节目中针对中国的“经济好战”言论、对中国人侮辱性的指责和对论据的扭曲引用,同时也批判了美国政府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居高临下、极限施压、出尔反尔,甚至要求中国接受不平等条款的做法。我还揭批了福克斯频道为特朗普政策代言,靠煽情而不是事实来引导民意的做法。针对翠西本人,我没有客气——我说,她如此坚信“美国受害论”,如此“义愤填膺”,她的眼睛“仿佛在喷火”;她的言语充满“情绪和指责”,“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支撑。鉴于她歪曲引用论据的做法,我建议她“也许需要一个更好的调研团队”。

从常理来看,针对她个人的一些评价有些越界。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看过视频之后说,虽然他赞同我整体的观点,但是如果对方在节目里提到“眼睛喷火”这个细节,我应该立即道歉。我意识到自己的评论有一定的“辣味”,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说法打中了她,激怒了她。

在政论中,针对言论的批判和针对个人的批判之间的界限很难拿捏,说到哪一步才是恰到好处?当她发表了侮辱中国人的言论时,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有没有权利做出以牙还牙的回应?如果我只是中规中矩地表示抗议和不满,是否能够赢得关注更别提尊重?在网络时代呼唤个性化内容的大前提下,政论怎样才能触动广大网友的心弦,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又不过度煽情?在中外话语权、话语力失衡的状态下,我方能否“剑走偏锋”?见仁见智。当然,针对个人的批判点到为止,否则就真的是一场“互相诋毁的游戏”了。

“约!但要有把握赢!”

视频发出去,我静观效果,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的评论可能会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但是在国际社媒平台上能有什么样的反应,我并没有过高预期。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一篇代表中国声音的评论石沉大海是常态,引起涟漪是惊喜,掀起惊涛骇浪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一次,我显然错了。翠西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该视频并在第二天(美东时间5月22日晚间)的节目中花了11分钟的篇幅进行回应。节目的标题之一是“中国国家电视台对翠西进行人身攻击”(China State TV Targets Trish),翠西还把我描绘成只会念稿的机器。我很快注意到了她的回应,但以为她会就此打住。

没想到的是,一天之后(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8点12分),她在推特上隔空喊话,对“中国国家电视台”发出挑战,让我来定时间和地点,与她进行一场辩论(Hey #China State TV-let’s have an HONEST debate on #trade. You accuse me of being “emotional” and not knowing my facts-wrong! You name the time and place, and I’ll be there! #Trish Regan)。一时间,推特空间开始兴奋,“球”到了我这边,我敢不敢、会不会应辩成了网友猜测的焦点。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对方为了公开羞辱我发出的一次挑衅,他们认为我要么不敢应战,要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输得很惨,我要抓住机会和她进行一番较量,二十年的对外传播耕耘,等待的就是这一刻。我立即加评论推转了翠西的推文:我听到你了,会很快回复你。不过,如果你准备玩互相诋毁的游戏,我不奉陪(I hear you. Will get back to you very soon. But I don’t want to play any mud throwing game, if that’s what you prepare to do)。紧接着,我在微信上向CGTN领导请示:“对方约架了,应嘛?”领导秒回:“约!但要有把握赢!”(对我来说,这个答案就一个字——“约”!)我和领导立即开始商讨具体参与方式。我的建议是通过卫星直播连线参与她的节目。一个小时内,领导回复认可这一方案,同时建议新媒体同步直播。CGTN领导层的决策也受到台领导的秒回认可。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传播事件就此拉开序幕。

我的这条回复迅速点燃推特网,并且开始倒灌微博。几小时之内,“福克斯女主播被央视指情绪化后约辩”的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晚8点13分,我正式在推特上回复翠西:嗨@翠西·里根,如果你真想来一场关于贸易的开诚布公的辩论,让我们周一晚间在你的直播节目——你的主场——上进行吧。我的名字不是中国国家电视台,而是刘欣,请尽管叫我欣。如果你愿意,我们周一晚见!(Hi @Trish_Regan, if you do mean an HONEST debate on #trade, let’s do it Monday evening live on your show-on your turf. My name is not #China State TV. It’s LIU Xin and please, feel free to call me Xin. See you Monday evening your time, if you will.)

翠西很快回复说,周一是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她已有其他安排,建议将辩论时间定在周四5月29日晚间(北京时间5月30日早上)。她问我是否能够去纽约她的演播室里参与节目。由于时间紧迫,我方建议我在北京通过卫星连线方式参与。接下来的一周可以说是CGTN成立以来最忙碌的一周,也是我个人经历中最难熬也最难忘的一周,似乎整个电视台甚至中国人的声誉都落在了我的肩上。有朋友说,敢于应战已经胜了,可我知道,如果我表现不好后果不堪设想。不过,不管外界对我有多大关注,我的心中却有一种异常的平静:这是一场正义之辩,我有二十多年的对外交流经历,还有那么多中外朋友支撑着我,我可以做到。

在客厅里对美国普通民众说话

斗争精神要有,但要赢得斗争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在战术层面我积极准备着对方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在战略方面则借用了市场营销心理学的概念,将电视观众和新媒体用户想成“客户”,定下目标效果,然后从“客户”心理和需求出发,倒推传播策略。

福克斯电视台是美国保守力量的舆论阵地,观众包括很多中西部蓝领阶层。总体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比较简单直接,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左右;他们反感左派的精英话语,不过分注重价值观差异;他们对中国官方机构带有偏见,对中国贸易政策充满怨言,但对中国民众没有天生敌意,甚至可能是友好的;对来自中国“国家电视台”的我一无所知却带有成见。我的脑海中,这次辩论是我在他们客厅里与翠西进行的一次对话,他们才是我真正的听众:当他们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陷在沙发里,跷起脚,手里可能拿着一听可乐和一个汉堡。他们会接受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女性形象呢?

我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展示我作为中国媒体人的普通人形象,发出个性声音。从目标来说,鉴于国际主流舆论对中国官方媒体和媒体人一直以负面评价为主,我认为辩论结束后在外媒和海外社媒上能对我毁誉参半、中性报道就达到目的了,如果他们能够多一些正面评价当然更好!

基于这样的目标和形势,我的总体定位是——充分展现诚意和沟通意愿,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观点,还原中国“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的普通人形象(to humanize)。“辩论”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逐渐转变成“对话”,在具体表达方式上,我的定位也随之清晰:不咄咄逼人;不喊口号、讲大道理,而用事实来说话;不被对方激怒,始终保持镇定;不抬高音量;不用太多手势,等等。最关键的是,这是一场电视节目,观众会用眼和心来“评判”我这位中国女主持人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在表达立场、说明事实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友善、自信和诚意能够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在造型上,我也接受专家的建议,放弃了自己惯用的红色,而选择不带任何政治寓意、百看不厌的蒂芬妮蓝(Tiffany blue);为避免年龄感,我只施淡妆,衬托自己自然、真实的风格;在配饰上,我权衡珍珠和碧玉之后选用了低调的玉质耳环和吊坠,凸显中国式的品位,以改变海外民众对“共产党员”的刻板印象。

首饰的挑选甚至成了一个亮点,增加了人们对整个对话事件的回味:多年对外传播的经历告诉我,海外受众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种崇敬心理,如果能恰当地引入这样的细节总能引起更多的兴趣和较好的效果。我在选择玉饰时也埋了一个小“梗”:中国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说法,在中美“贸易战”中比较形象地概括了中方立场,也是很多中国民众的期待。我在对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点破了这层意思。这一细节立即引起了国内网民的关注,也被福克斯频道的记者注意到,还就此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这是辩论中“大家都错过的最令人震惊的部分”(the most stunning part of the debate that everyone missed)。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我只会做自己

这次辩论的主旨是“关于贸易开诚布公的辩论”,但是如何理解“开诚布公”,怎样做到“开诚布公”并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在美国民众对中国不理解的情况下,我以嘉宾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一定不能回避问题或者狡辩,而要直面质疑,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在准备辩论的那一周里,我对自己进行了多次“模拟考试”。反观自己的表现,我并不满意——虽然我听上去很强势,但并非真实的我。从小到大,我在演讲中一直是从感性的个人视角来交心,而不是靠雄辩来征服。在这次辩论中我怎能抛弃自己,去做别人?

在和翠西的邮件交流中,我也充分信任她,没有设定参与条件和规则,把整个辩论的控制权交到她的手上。所幸,她在节目中比较克制,与她在过往节目中对中国人的敌意和傲慢大相径庭。也许是我对她的诚意起一些作用吧。

在回答一个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时,我表示不否认中国企业有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情况,但这是各国企业都存在的问题,美国企业之间就经常因为知识产权争端对簿公堂。这段回答是整个对话中比较有争议的一段。它的第一句不幸被对方断章取义,成了中国企业“偷窃”美国知识产权的“佐证”。回想起来,这句话的表述的确可以更加紧凑,我甚至可以提前警示对方不要把我的话断章取义,但从实际效果来说,承认问题的存在却为我赢得了公信力加分。

在后来的节目中,翠西曾将这段同期拿出来,对中国企业进行批判,但对我不否认事实的胆量表示赞赏。如果我一味回避或者抵赖,会强化观众心中对中方的成见,对树立中国媒体人的海外形象有害无益,中国企业在海外存在违规现象也是事实。这个态度并不是到翠西的节目里去作秀,在日常栏目中,我们对中国国内面临的挑战不乏讨论,嘉宾观点也相对多元。中国不断强调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我们接受批评、刀刃向内的心胸之门也不能关上。要想赢得海内外民众的心与脑,诚实是最基本的要求,接受批判、勇于改进是自信的体现。

中国有句古语:相由心生。我在和翠西辩论中显露出来的优点和弱点都是日常积累的结果,绝不是一两天可以装出来的。在准备期间,很多人给我提供了各种经验和窍门,我几乎都浏览了一遍,但是在汲取过程中遵循一个原则:我要做我自己,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坚决不做。等一切都想到、都想清楚,到了现场就把自己交给那个时刻吧,不用考虑太多。

这次对话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在很多人心中都留下了值得回味的记忆。我和翠西·里根在线上线下互动过程中,从对抗转为对话,传递了友好,展现了诚意,多少缓和了两国民众之间的紧张情绪,起到了民间外交的作用,探索了对外传播的新思路,同时加深了CGTN和中国媒体人的海外认知度。领导和团队的支持以及长期斗争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感到十分欣慰,我感谢翠西无意间为CGTN和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并且没有滥用她对这次辩论的主导地位,同时我也感觉这次对话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怎样更好地开展国际话语权斗争,更加善于斗争,以赢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任重道远。

这次传播事件不太可能被复制,但是为我树立了信心——只要我们用心去说、去做,中国的声音就会有人听到,就会有人听懂。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年轻的“刘欣”在国际主流媒体上代表中国发声,展示中国最新的形象,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本文转载自 全球传媒学刊,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土澳居民owOfh
土澳居民owOfh 2019-11-27 回复
好像你有赢了的感觉,适得其反。美国反中的人越来越多。
王延晴cassie
王延晴cassie 2019-11-26 回复
借题发挥想上位为个人的野心卖弄各种秀
佳佳JENNY很毛躁
佳佳JENNY很毛躁 2019-11-26 回复
一个美国人采访一个土耳其人
Vickkkkky
Vickkkkky 2019-11-26 回复
哪来的辩论,明明是对方对她进行电视采访
foofoo_EIileen
foofoo_EIileen 2019-11-26 回复
辩得很一般,并没有出彩的地方。英语确实不错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