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失业潮 中国现实的阴霾怎一个“难”字了得(图)
回首即将结束的2019年,中国人会作何感想?
中国经济下滑触动了许多早已存在多年的社会隐患。(VCG)
临近岁末的时候,各大媒体或者社交网站都已经形成习惯,要盘点要总结,要一言以蔽之,以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过去的一年带给每个人的强烈切身感受。对于2019年来说,很多人心目中的答案或许真如大陆杂志《新周刊》所评选的年度汉字“南(难)”那样,直接戳中很多人的内心……一句网络调侃“我太南了”,背后烛照的是整个中国现实的阴霾。
这一年是从国民偶像、华为精神领袖任正非的一份电邮开始的。1月18日当时与美国博弈的任正非连续签署新年006号、007号总裁办电邮,表示公司的18万员工的工资薪酬、股票分红等负担超过300亿美元,为面对严峻的经济前景,需要裁减和放弃一部分职位,声言“要放弃一部分平庸的员工”以减低人力成本。
而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很多人都感受到中国经济寒冬的凛冽。这种“凛冽”并不是遥远的风声,而是刺痛在身体上的划痕。尤其是在掘金速度名列前茅的互联网领域,早已在加班中身心俱疲的IT民工们走出工作间,吼出了心声。
3月份,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出现了名为996.ICU的项目,旨在揭露在互联网领域中存在多年的行业潜规则“996工作制”。所谓“996工作制”本身意味着一名员工要被迫接受直接的或者变相的互联网公司加班要求,“每天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这一次,他们选择不再隐忍。而当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在面对反“996工作制”的舆论呼声时,反驳说996工作制是一种“巨大的福气”,这不是简单的加班,而是对事业的“热爱与奋斗”。是的,马云成功了,凭借着自己的“热爱与奋斗”,但是大部分人毕竟都不具有他的觉悟,他们要生存、要生活。当一个人沉浸在加班的热情,随时面临猝死时,你要如何与他和他的家人谈理想、谈奋斗、谈幸福、谈责任?
这一年,这些商业巨头的员工被粗暴裁员甚至因为劳动纠纷而坐牢的新闻铺天盖地。
2019年11月23日,一名负责游戏策划的网易员工在《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一文中披露,自己从2014年入职,在自身患有绝症的情况下被公司逼迫、监视、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而几乎同时,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因为内部举报主管疑似遭遇打击报复,以敲诈勒索被羁押251日一事被曝光……
一系列劳工纠纷案的集中发生似乎预示着什么。事实上,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和雇员似乎很少遭遇今天这样的劳资关系对立与激化,如果要追溯的话上一次可能还是在金融危机的那年出现的。
当然,中国企业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从共享办公的冷却,到房地产泡沫的魔力渐退,那些资方感受着与雇工们同样的命运。
这一切并不是在2019年才突然出现的,但这一年会注定被视为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中国政府早就在3月份“两会”期间便进行了预警。当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而到7月份,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警示要建立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机制,支持企业稳岗。12月份,中国国务院第三次示警,在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发表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26条”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而鉴于民营企业长久以来消化了中国90%就业人口的事实,北京在所谓的鼓励民营企业“28条”(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亦有立足就业问题的用意。
事实上,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1月至11月份,除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893.3亿元(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增长6.5%外,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1.2%。外界预期,尽管中美贸易战出现缓和迹象,但是鉴于中国经济困境的成因是多方面,因此这无法改变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事实。
实际上,分析普遍预期在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跌至6.0%的基础上,2020年放弃“保6”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就业压力,甚至突出的劳资矛盾都将继续释放。官方称中国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中国官方智库组织社科院在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警告未来就业局势稳中有变、稳中增压,点上和局部风险集聚。
另一个可以印证的是,北京所发布的支持就业“26条”意见多数将相关支持政策延续至2020年12月31日。这也意味着当下的局面将至少延续一年之久,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将是一次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