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1日 27.0°C-27.0°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武汉加油"?龙应台:语言贫乏、草率、粗糙、粗暴(组图)

2020-02-13 来源: 大陆男孩看台湾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本文转载自 大陆男孩看台湾,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在这次肺炎疫情中,不少国家都积极地伸出援手,为我们提供帮助。

而在这其中,日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是因为日本方面反应迅速,更是因为他们在捐助物资上会附上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显得别具一格。

与此同时,我们对于身处疫区的武汉市民只会喊一句“武汉加油”似乎就有些单薄了。

于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反思”了。

像是作协会员韩晗就发表文章《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对于大陆当下的修辞贫瘠感到担忧。


资料图:韩晗

文章中,韩晗首先介绍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的出处,并称赞它们火得其时。

随后便开始批评大陆在修辞运用上毫无进展,略有创新的可能就是发明了很多的新成语,例如这些↓↓

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改进、积极发展、明显提高、不断加强、大幅提高、显著改善、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举出这些词汇,韩晗显然是别有用意的。

他的用意是:

说上述词汇是成语的,不但蠢,而且坏,这些词汇的本质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保守修辞,这不禁让人联想“多快好省”、“三面红旗”等四字搭配。四个字的不只是成语,也可能是易烊千玺。就像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下联对“一带一路四中全会”,对仗平仄都没大错,但是不能这么用。

今天我们的修辞似乎走入到死胡同里,前进无路,倒车无力,官样文章中的修辞贫瘠犹如念经,据说已经延伸到了小学生作文。如果我们把这种词汇而不是“风月同天”或是“岂曰无衣”传给我们的后人,试想千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会用什么样的语言交谈?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一点,目前的一些官方文书的确存在着如其所言的问题,往往一下笔便是“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等四字词语的堆砌组合。

但是似乎这些四字词语从来就没有被认可为新成语吧。

如果论据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的话,那么谁才是又蠢又坏的典型呢?

他可以批评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以及官样文章,但是他显然忽视了书面与口语的区别。这个学者说得很对,我们很多人基本上也都难以想象千百年后的子孙们用“风月同天”和“岂曰无衣”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语上的交谈。

我们今天的人们就已经不是如此。

有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还在坚持教导子女要学会出口成章,但这是个人家庭教育的问题,而非全民教育的问题。

又追问一句,国家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普及又何曾放松过呢?

随后,韩晗继续在文章中指出,除大陆外,香港也是修辞学的灾区,相较之下“中国台湾与海外华人就保留了非常好的修辞传统”。让韩晗感触颇深的一段经历是,十几年前,自己还在读大二时,收到一封来自台湾学者的信件,其中出现的“台鉴”二字令他大为不解。

最后面,韩晗发出呼吁:

我们的修辞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若再不创新,中国人几乎丧失了会说话的能力。创新要有方向,是应当朝更远的历史深处回望。就像是当人家说出“风月同天”时,我们不只会说一句“谢谢”,因为我们自己也知道,“武汉加油”和“风月同天”,不搭。

对于大陆民众的修辞学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我们可以有讨论的空间。

但是不是应该如此忧思过重,而忽视了其实在此次抗击肺炎疫情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好的文宣呢?

不出所料的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对于这一波的“反思”也发言了。

龙应台首先全文转帖了韩晗的文章,随后指出,“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是有原因的。她认为,这是集体的语言贫乏、草率、粗糙,甚至于是粗暴;这样的贫乏、草率、粗糙和粗暴更体现了集体的心灵上。

不知道,龙应台在阴阳怪气的时候,有没有把马英九考虑在内?

或许她可以私下打个电话问一问自己的前领导,为什么你也要用“武汉加油”呢?而且“贫乏”、“草率”、“粗糙”,以及“粗暴”这几个词汇的运用,并没有让人看出高明在哪里?

在批评大陆修辞的贫瘠时,一味地称赞日本、台湾、海外华人,恐怕也是没有进行过实地考察的,最起码是连台湾媒体的新闻报道都很少阅读的。至少我们不会认为,拿“韩国瑜伽老师XXX”作为标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更何况“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政府行为。

自信一点,“武汉加油”没有那么粗鄙,至少是朗朗上口,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

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思考,欧美国家寄来的援助物资,上面也会写着诸如“Go!Wuhan”(武汉加油)、“Hold On”(坚持住)此类的口号字样,但是为什么没有能够像“风月同天”一样击中我们的内心呢?

归根到底,这是文化认同。

中日两国有着更默契、更长久的文化渊源,这才是“风月同天”能够在两国民众之间引起共鸣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一天,“风月同天”都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是将其视之为外邦之物,那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最起码,某些地区现在就一直不竭余力地“去中化”,龙应台对于这些情况是否了解,又是否有站出来高声喝止过呢?

至今,某些高贵人士攻讦大陆民众无外乎几点,审美不行,修辞不行,逻辑不行,文化功底不行……想认真地问一句,在大陆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这样的攻讦能够坚持到何时呢?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严肃人生
严肃人生 2020-02-14 回复
没有言论自由的后果
土澳居民rAei6
土澳居民rAei6 2020-02-13 回复
这是谁?
My敏仪
My敏仪 2020-02-13 回复
这种时刻还咬文嚼字
留炎霏雨
留炎霏雨 2020-02-13 回复
公知就是公知,除了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还有什么?送他们一句话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kelly_ting129
kelly_ting129 2020-02-13 回复
疫情重大,鸡蛋里挑骨头式得挑之么细节来攻击,太令人作呕了。文化应该是多方式的。难道之后咏诗才有文化?半瓶子水的显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