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视黄金时段 《后浪》视频疯传引关注,我对刷屏没有共鸣,只有满屏的恶心和尴尬(组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们一样,从昨晚开始就刷到了这个视频,朋友圈里到处都是: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非但觉得毫无感动或者共鸣,反而觉得有一丝尴尬甚至恶心。
《后浪》是B站推出的一个五四青年节的视频,这2天刷屏了。
知道,我们要讲事情之前自己要讲道理对吧,以下文章只是代表极其个人的一种想法,欢迎探讨,谢绝谩骂,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现在的年轻人。
我们把话说到底,如果这个只是B站的一个广告,或者只是拍给B站自己的用户看的,有其特定的群体,那我们绝对没有必要费力气写一篇文章,事实上,我们看了开头,还特地看了结尾,所以才有这篇文章。这个《后浪》的开头:
我们不知道新一代是什么定义,少算点的话起码35岁以前都包括进去了吧?让我们尤其觉得难受的是最后的结尾:
前两个媒体我们不敢不打码。
如果不是这个结尾,我们也未必会写,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部把我们年轻人都囊括进去的视频起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的主流媒体声音。这个就要好好说了。
视频的主讲人是何冰老师,我们对他的表演没有意见,他作为演员出色的完成了这个视频,表演张弛有力,不愧是实力演员。
首先,B站找了这么一个破题的方式:一代不如一代。原文是这样:
何冰老师的演绎中,是一个叹气的中年人。
为何我们很多同学都感觉一开始就看不下去,因为这个“一代不如一代”早就是连“老生常谈”都不谈的内容了,试问现在多少人还在谈论这个话题?年轻人不会在乎“一代不如一代”的偏见。他们根本就不会这么怀疑。
在这一点上,年轻人充满自信。B站以这个破题目的很明确,想体现B站的成绩同时还想媚俗一下年轻人,其实忽视/刻意避开了年轻人生活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而且一开始就点题:羡慕的是年轻人的美好生活,不是其他的!请看截图: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已经把人往“美好生活”去引了,问题是到底B站上的“美好生活”能否代表“新一代、青年人”的美好生活?
还有,这样的开头刻意把“年轻人”和“非年轻人”人为的割裂,按照B站的标准,这就是传说中的“引战”吧。我们当时看到心里就很不舒服,心想这该不是那种:你看看你们现在条件多好,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却如何如何……果然,接下来出现了这样的台词:
看到了没有?这一段话如果我们换种说法,是不是就是我们小时候被人说的“含着蜜糖长大的孩子,一切都是现成”的翻版?
难道这些现代文明的成果非年轻人就无法享用?而且真的都可以享用?有网友看到这段就开始骂人了:
而事实上,视频中的所谓“繁荣+成果+尽情”表述的都是B站那些大UP主的生活,很多UP主大家应该都认识:
问题就是这些东西可以代表大多数的年轻人吗?前一段时间刚公布出来一个统计数据,中国网民规模达9亿。做一下简单的减法,就知道还有5亿人不上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没见过世界,但从不知道远方的同龄人体会了怎样的世界。很多并没有“享用”过的青年朋友就觉得不舒服:
是,这就是不舒服的开端,这种“不舒服”甚至贯穿整个视频。
B站在用B站的价值观来硬性定义年轻人的生活,用B站的“数据”来硬性代表年轻人的生活。这样让很多人真的不舒服,因为B站的这个视频从头到尾都在用“文娱”内容去“代表”年轻人的生活。比如接下来的这一段:
在欣赏一部电影的部分,B站剪辑的甚至是中国boy在欣赏鬼畜视频的画面……
B站美美的旅行up主们被剪辑了进去,但是依然无法抵消很多同学的不适感:到底有多少人可以从小就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
无怪乎很多网友看到这里就感觉有点看不下去了,这是我们的生活?
甚至,我们第一次看到有人对“童年”使用了“不惑”,原台词是这样的:
代表是这个孩子,一个如此幼年的孩子能“不惑”自己的喜好:
我们都傻了,这种极其个别的案例能代替全部?如果说一个人童年就不惑,往好了说是价值观连贯统一,往坏了说是固步自封,两者都意味着这个人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价值选择,更没有遭受过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差异,那么这样的人对于“不同”和“多样”又何来的切身体会呢?
B站的这种矛盾也依然贯穿整个视频。然后接下来的这段话应该是全片被人骂的最凶的几个点之一,原文是这样的:
何冰老师用极其羡慕的表情说出了“选择的权利”。
首先,我们要非常清楚地明白,现实中,“选择的权利”永远只属于少部分有钱有闲的特权阶级、中产阶层,自古以来这条定律都不会改变,更多的人是被生活拽着向前进。其次,壁垒也不可能被打破。科技技术的出现,导致阶层之间更大的断裂。(譬如互联网技术,信息鸿沟导致更为明显的贫富差)。随后,更以很夸张的大字打出了:
随后,B站的帅哥美女UP主们轮番登场,展示“就是你的生活”。
抱歉,这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
抱歉,Tim的生活也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
这依然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
这更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B站剪辑了大批量的头部up主们的视频,展示“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事实如此吗?
不仅让这些头部up主们代表了我们的生活,还让我们感恩,有幸遇到了这样的时代?
有网友感叹:拥有“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这个权力的人,全中国超过了百分之一吗?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些东西生下来没有,也就别想了。也有网友感叹:富二代UP晒晒跑车衣架化妆品就能换来十几万点击。即便是潜水,跳伞,BBQ这些东西,虽然要技术,但能够玩得起的又是些什么人?。请问我如果做高等算法或者信息学/数学竞赛的视频,有多少人愿意看呢?
这些不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公立中学里,没日没夜地学习考试,牺牲了其他兴趣,视力乃至身体健康换来名校的入场券。他们放弃他们所热爱的,牺牲了他们的生活。和这个视频里的“年轻人”相比,大家还是两个世界的人。
甚至用美女玩滑板的剪辑来表示“对专业态度致敬”?
在B站的观念里面,虚拟偶像是“现代”的成功标志。
这已经不是“带货”了,这是“洗脑”了。
党妹的这段舞蹈需要多少的机位?化妆?服装以及后期剪辑?
B站你们有没有把这些应该告诉的事情告诉给年轻人们?
这段话看起来非常的美好。
但是全部由up主们来“演绎”,过头了。
很多并不是up主的普通年轻人对此非常反感:
接下来的话,让很多人更是反感,看似“金句”,其实“洗脑”。
这话看起来貌似没有问题?
但是其实问题太大了!五四青年节啊,同学们,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现在都不敢贴出来啊!B站刻意把这个东西高度模糊,嘲讽也好,否定也好、赞美也好、鼓励也好,怎么能不分对象乱下定义?认为这几句话是金句的人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对号入座”陷阱,似乎在说人与人之间不该嘲讽否定,应该多赞美鼓励。
问题在于你的对象值得赞美与鼓励嘛?那些丑陋的东西为何不能嘲讽和否定?习惯嘲讽与否定是弱小的人?不怕鲁迅跳起来砸你们家玻璃?
一味的赞美和鼓励就是内心强大?抱歉,我们赞美的东西看得太多了,多到只能说好,不能说不好的地步。
有网友说的好,标签和帽子都已经准备好,就等你了。
如果把这句话换过来说是不是也行?
弱小的人,只能用嘲讽与否定发出呐喊。内心强大的人,善于用赞美与鼓励杀人于无形。我们不知道B站的目的是不是要把我们洗脑成“只要感恩就行,不要闹事”,起码我们闻到了这个味道,甚至还提前给年轻人扣了大帽子:向你们的大气致敬!
对,大气,大气了,很多事情就不要骂了,不要想了,不要骂了,不要追究了,也不要发酵了,是这个意思吧?
接下去,B站再次用很多的up主的视频来“代表”年轻人的审美和文化。
潜水:
皮划艇:
攀岩:
跳伞:
何冰老师再次用很羡慕的眼光说:应该看看你们。
的确,有人过得起这样的日子,但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些距离自己太过遥远,很多人无法对这个视频产生共鸣的一个原因就在这里。这个“你们”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
看看网友的话:
甚至在B站的这个视频中,一个个镜头前光鲜亮丽的up主们,成为了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太好了,事实上呢?这些up主在镜头前表现的东西真的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烟火绚烂,狂欢聚会就是最好看的风景?
谁规定电影表现的青春不能是忧伤迷茫?
我们连看什么电影的选择权都没有了吗?
网友大声疾呼:
视频中呈现的: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距离我们普通年轻人实在太远太远……
你告诉我们不用活成你们想象中的样子,可现实是我们连你们视频中的活法都不敢想……
何冰老师用极其激昂的语气告诉我们年轻人:
因为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是,我们是有可能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区别是,有人乘坐高级游艇,有人坐轮船,有人划着木筏,还有人徒手在激流里挣扎,甚至连泳都不会游。你被资本包装的热血和励志点燃了,自认为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你以为只要努力、拼搏、坚持自我,就可以活得“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时代。或许等有一天,你终于成为那个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中年人,你才会懂得原来 “一切都是泡沫”。很多网友凌晨愤然写下:
我们在人民日报上也看到了这条:
可是迎来的高赞评论却是这种:
很多人看完整个视频,没有被激励到,反而觉得很莫名其妙,这些up主的文化娱乐生活就是我们要追求的?
可能你会问,那么类似的视频应该怎么表达?囡囡你说了那么多,你倒是来几个干货看看?有,事实上,B站2年前,2018年福建就拍了一部青年人的片子,虽然画面没有那么绚丽,内容也没有那么激情,更没有那么多吸引流量的up主,但是却让我们看的很感动!因为他拍的的确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比如看起来不怎么成熟的年轻医生:
看起来很不会说话的出租车驾驶员:
日复一日没有存在感的实验室测试员。
辛苦训练的年轻特警们。
傻呆呆整天读书的书呆子。
他们在经历什么?遭遇家属不信任的年轻医生。
测试员天天要加班。
司机天天遭遇乘客逼迫。
大学生在考虑要不要去支援西部。
枪林弹雨中冒死拼搏的特警们。
最终,年轻医生用专业知识和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家属的信任。
司机最终取得了乘客的信任和理解。
测试员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大学生毅然支援了西部。
特警战胜歹徒取得胜利。
我们真心希望整个社会能正确面对年轻人的一切,看到年轻人的压力所在,不管是前浪也好,还是前前浪也好,能给出具体的建议,而不是一味的用歪曲的娱乐生活观、激进的消费观、扭曲的审美观去“套路”很多年轻人,虽然很多资本就是靠这个赚钱,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并不能靠这个过日子。
今日B站的这段视频其实在几十年前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有人做过了,不信?看这段话,熟不熟悉?
现在的年轻人更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满嘴的鸡汤,而是具体可行的方法;不是绚烂的画面,而是基于现实的层层分析;更不是享受一切的生活观,而是务实的生活态度。毕竟,现在的社会,年轻人越来越不容易。不管是谁,陌生人也好,你的上级也好,或者其他后浪或者前浪也好,忽然来赞美你,鼓励你,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忽然从精神上把你拔高到很高的位置,那么请你警惕,多半背后是有其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