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22.4°C-24.0°C
澳元 : 人民币=4.7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经济内循环,如何缓解四大结构性失衡(图)

2020-07-30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沈建光:疫情助推逆全球化,存在四大失衡。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三产恢复慢于二产,中小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实体与金融冷热不均,如何应对?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体现较强韧性。二季度GDP增速重新回正至3.2%。根据IMF、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下滑至-5%,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经济内循环,如何缓解四大结构性失衡(图) - 1

然而,疫情助推逆全球化,随着疫情后快速反弹结束,经济可持续复苏需要重视四大结构性失衡,即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三产恢复慢于二产、中小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以及实体与金融冷热不均。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应对,缓解四大失衡是助力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关键。

四大结构性失衡制约经济复苏

一是供需的不平衡,即生产恢复快于需求。6月,生产端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8%,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而需求端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只有-1.8%,仍旧处于负增长区间。

外需方面,尽管二季度出口韧性尽显,但除了防疫用品、在线设备等品类出口大增外,其余主要商品均有明显回落,未来产业链转移仍是潜在风险。在此情况下,内需更是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以居民消费为代表的需求端需要尽快破局。

二是行业的不平衡,即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二季度,第二产业GDP增速大幅反弹14.3个百分点至4.7%;而第三产业仅回升7.1个百分点至1.9%,部分服务业(如住宿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业)还处在深度负区间。

从月度数据看,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2.3%、1-6月累计同比-6.1%,恢复速度显著滞后于工业生产。随着服务业在经济、就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这一失衡也将对经济复苏形成拖累。

三是企业的不平衡,即大型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6月限额以下企业社零增速为-1.4%,连续四个月低于限额以上企业,表明新冠疫情对于中小零售企业造成了更为明显的负面冲击。

此外,制造业PMI也显示,小型企业景气度趋于回落,与大型企业表现显著分化。而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全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重中之重。

四是实体与金融的不平衡,即实体经济下滑、金融体系扩张。疫情爆发后,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一季度GDP下滑6.8%。面对这一局面,政策当局果断应对,引导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6月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社融存量同比分别升至13.2%和12.8%,自2月以来大幅走高;上半年金融业GDP增速为6.6%,较整体高出8.2个百分点。近期火爆的A股市场也反映出,虽然经济逐步改善,但在实体回报率仍然低迷的情况下,流动性存在“脱实向虚”的倾向,这也放大了实体与金融的失衡。

打造经济内循环更需结构性改革

在疫情反复不断、外部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叠加四大结构性矛盾的掣肘,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面临不确定性。如果政策能够针对上述结构性失衡问题对症下药,将有利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首先,出台政策扶持措施以稳住目前的消费回暖势头,加大对消费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支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金融定向支持以及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多种方式,提高特定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延续可选消费难能可贵的回升态势,同时推动服务消费尽快回到正轨。

其次,随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发挥民营经济就业“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对此,应持续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和资金链压力。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就是支持金融直达实体经济、落实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举措。

再次,鉴于疫情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经营和偿债的冲击存在差异,应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将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到位,对前期经营状况较好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给予更多倾斜;同时,推动银行机构补充资本,利用好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最后,更加注重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是货币政策要稳定市场流动性、尽快推动降成本;二是金融信贷政策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殊时期不抽贷、断贷、压贷,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同时,也应前瞻性做好拨备和不良贷款处置的政策储备;三是财政政策在企业减负的同时,需要重视加大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投入,为银行不良率上升提供必要缓冲,避免风险积聚。

除此之外,近年来结构性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通过缓解结构性矛盾,发挥内需潜力,释放潜在动能,实现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比如,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生产要素供给;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市场改革,释放要素市场化改革红利。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