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经济恢复重点会在哪里?今年疫情之下澳洲高考的反思
热门话题
我们知道由于今年疫情在澳洲爆发了第二波,因此对于很多工作职位来说会有更大影响,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样的问题,明年澳洲政府会在哪些方面重点投入来帮助经济恢复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澳洲,特别是墨尔本地区的疫情虽然已经控制住,但是对经济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打击尤为强烈。大部分的餐馆,咖啡店和零售店都纷纷减员甚至关门。但是好消息是,现在疫苗也已经越来越近了,相信用不了多久,等澳洲全部可以接受疫苗了,我们可以很快恢复到以前。
但是,从联邦政府的角度来看,就算疫情没了,很多人如果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其实依然会非常困难。所以,拯救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最多的工作职位。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算是澳洲总理,也不能强行命令所有企业马上开始招人。所以从政府的角度上他们能做的就是2点:1. 通过给与减税,或者其他优惠措施,来鼓励企业主重新雇佣新人。或者2. 政府自己花钱,大兴土木。后者可以更快,更直接的创造出与项目相关的大量工作。而且是基础性劳动性工作。那与5G,航天,或者计算机这些高精尖不同。比如挖一个隧道,造一个火车站,这些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却能在短时间内最快程度创造出大量职位。因此我觉得,明年当情巩固之后,政府一定会从减税和大兴土木两方面入手,创造出工作职位。
因为我们都知道,当一户家庭陷入困境时,给与一次性的现金补助并不能永远改变困境。只有给他们一份稳定的工作,才能带来稳定的收入有了收入,才能去消费,才能贷款,才能逐步走出困境。所以经济恢复的核心,就是工作职位的恢复。
另外说一个和高考有关的话题。我们知道今年澳洲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高三或者12年级的学生都不得不在家学习,这对于他们11月的高考非常不便。最近也有朋友问我,这要是考不好,是复读呢,还是继续上大学,这对未来孩子的职业发展会不会有很大影响呢?
我简单和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其实今年在维州大家都一样,大部分学生都是半年在家。实际上对于华人学生来说,由于普遍自觉性比较好,所以我们觉得半年在家,相对来说对于华人学生的影响会小一点。而且澳洲的大学也会对于每个学生根据情况来酌情考虑。比如是不是家庭有重大变化,是不是心理受到了负面情绪并且因此抑郁等等。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其实人生未来很长,在澳洲高考成绩和学校差别没有中国这么大。更多是看重学生进入社会,甚至是进入社会之前的能力。在澳洲,不会因为你是一类或者是二类大学而有绝对性的差别。恰恰相反,自从我2007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绝大部分我的直属领导甚至高级领导,都不是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毕业的,这是在我从事的金融行业况且如此,我相信在其他行业也一样。个人的能力,和同事的沟通,办公室的情商,以及人脉网络,是决定个人能达到多高的关键,而不是成绩。
我2001年来澳洲读高中,2007年毕业工作,这20年来我发现,在澳洲其实真正可以做到人生有很多不同的活法,并不只是读商科,读金融,读医生这么单调。如果就是看赚钱多少,那一个水管工不会比一个银行经理少,甚至如果是电工,只要稍微勤奋一点,甚至可以和医生赚的一样。但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除了孩子以后工作能赚多少钱之外的东西。
我觉得缺少的并不是赚钱多少,咱们华人里缺少的,从小给孩子培养的一种领导能力,或者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包括我自己,从小到大学,想的最多的是,我要读什么专业,这个专业以后就业能多好,能多有出息,能赚多少。但是我们很少想过,我能不能读一些对社会有帮助,对弱势群体有帮助的职业。
我们知道在澳洲第一代,甚至第二代华人是很苦的,大家都是为了温饱,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在工作。但是到了入金第三代,第四代华人子女。我们不应该继续让他们读那些所谓的赚钱职业,也不应该以多买一套投资房,或者多赚了5万股票钱而自豪。我们是不是更多的应该培养年轻人能代表我们声音,能代表我们意见的领袖人物。在几十年,甚至100多年之后,华人在澳洲不应该仅仅被澳洲人认为这是开餐馆,只是开火锅店,只是做房地产。所谓的融入主流圈,不是看你赚多少钱,而是看这个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曝光度(当然是好的一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澳洲华人要改变别人对我们想法,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自己,会教育我的孩子,以后你想从事的职业,不需要赚多少钱,而是更多的考虑,你能帮助到多少人。我会告诉他们,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有多少人对你尊重和感激。
也许今天的文字和交易无关,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除了钱以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