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封锁打压 习近平: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面对美国在技术领域的封锁和打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习近平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认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卡内基亚洲计划的高级研究员肖夫和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伊藤麻美的研究显示,作为新兴的科技巨人,中国已经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全球和国内领先的创新者。中国在四大类领域创新中都取得了进展,其中包括制造业、数字平台和相关市场、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程序和技术(例如共享单车、无人便利店)、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发。
在一些产品领域,大型的中国私营和国有企业可以优先访问本国超过10亿消费者的数据。大数据资源成为中国在数字科技创新中的优势。中国正在利用这些优势,并通过国家主导的政策努力成为全球技术领导者。中国政府的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将高科技制造业核心组件和材料的自产率提高到70%。为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投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