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4.6°C-27.0°C
澳元 : 人民币=4.7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成药“死亡倒计时”:遭医院大规模停用 大批中药企业谋转型(组图)

2020-11-20 来源: 搜狐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近日一则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决议在业界流传。

中成药“死亡倒计时”:遭医院大规模停用 大批中药企业谋转型(组图) - 1

根据决议,这家医院将所有中药注射剂从常备目录中剔除,中成药只保留 30 个品种,还要求降价 20%。辅助用药目录药品也只保留了 5 个并要求降价 20%。其余全部剔除常备目录。

药品常备目录,是医院药品采购、临床用药的清单,一般三甲医院的药品数量在 1400 到 2000 种左右。

中成药“死亡倒计时”:遭医院大规模停用 大批中药企业谋转型(组图) - 2

2017 年时,商务部发布的《医药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三甲医院中药销售额占医院整体药品销售的比例为 26.9%。

门诊量越大,涉及的中药采购量也就越大。公开数据显示,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样的大三甲,季度采购金额就可以达到数亿元级别,地市级医院也有千万元甚至亿元级别的采购规模。很多大品种在一家医院的月销售额就能达到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

这些中药品种被踢出目录,基本意味着失去相应医院的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环境改变之下,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越来越受重视,药品加成彻底取消,DRGs 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药品已经由收入项变成了成本项。这也导致医院用药心态彻底改变,性价比高的药品越来越受欢迎。

在此之前,湘雅二院、华西医院等都曾发文拒绝中药、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进院。随着更多医院的加入,中国医药市场变局还将加剧。

可以看到,尽管中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力挺,整体市场前景受到普遍认可,但是前期野蛮生长的阴影仍在,中药材质量问题频发,同时中成药安全有效性缺乏循证医学证明,又是带金销售的重灾区,中药整体处于 " 叫好不叫座 " 的局面。

数据显示,曾经红极一时的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已经萎缩到千亿元以下。

医院清退

中成药千亿市场危局

根据上述业界流传的医院药事管理决议,该院辅助用药(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保留 5 个品种: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泮托拉唑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盐酸溴己新,其余所有中药注射剂从常备目录剔除,4+7 药品目录中非中标的药品从常备目录中剔除。

中成药口服制剂中,30 个药品保留,其他中成药口服制剂全部从常备目录内剔除。

对于留下来的上述 35 个品种,医院要求降价 20%。

这并不是第一家对中药发难的医院,早在 2018 年 7 月份,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就曾发布通知,要求在药品采购中,明确不接受中药制剂、辅助用药进院。

另据行业媒体消息,南京某三甲医院也在其新药登记须知中明确列出: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中药注射剂等列入 " 南京市医疗机构重点监管清单 " 的品种将不予新药登记。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在其中。

" 醒脑静注射液 " 就是 2019 年底,北京民航总医院 " 杀医案 " 中涉及的品种,正是由于家属对当值医生的用药不满,最终引发惨案。

另外,中药很大一部分也是不合理用药严重的药品。2017 年底,山东千佛山医院等多家医院采取行动踢出中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一口气踢出了 160 多个品种,其中 156 个是中成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成药市场经过了迅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这一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8.2%,到 2020 年有望突破 5800 亿元。

在医疗机构规范药品使用、清出中成药的趋势下,中成药巨大市场也面临危局。

政策规范

大批中药企业谋转型

中成药的危机还不止被大批医院踢出。

2019 年 7 月,卫健委下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要求西医必须 " 经过不少于 1 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 ",才能开出中药。政策层面的这种规范无疑是最大杀招。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计划,中成药带量采购也已提上日程。中成药多为大品种,没有统一质量标准,难以相互替代。但是,国家医保局在答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建议时明确表态称:带量采购没有禁区。

青海、浙江金华、辽宁等地,都已经开始对中成药实施带量采购。这也意味着,中成药即便仍有市场,价格也大幅降低,利润也将大幅缩水。这对于现有中药企业无疑是巨大挑战。

部分中成药的毛利率超过 80%。一旦市场需求萎缩,必然对中药企业的业绩构成巨大压力。

据健识君查询 2020 年三季度报发现,广誉远 2020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下滑了近 20%,净利润同比下降 62.69%。同期,以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为核心产品的大理药业,营收同比又下降了 29.36%,净利润减少 67.15%。此外,太极集团、天目药业等降幅更大。

这也使很多中药企业开始谋求转型。此前,步长制药、香雪制药、天士力等纷纷向生物制药,肿瘤、免疫等领域发力。步长制药甚至还参与了新冠疫苗的开发。

投资人也在看衰中药企业。就在前不久,还有投资人给盘龙药业提出建议,建议他们收购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并称 " 中药公司估值不高 ",公司的长期投资者,都错过了牛市。

盘龙药业董秘很客气地感谢了这位投资人,但是并未对未来发展做更多介绍。健识局发现,就在今年 6 月份,盘龙药业刚刚收购了陕西博华医药 51% 的股权。新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囊括了医疗器械、个人卫生用品销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甚至食品互联网销售等。

宏观政策层面,中医药整体仍然是受到鼓励的。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然而在实际应用层面,各医院受药占比 " 指挥棒 " 的限制,大举向药效不甚明确的中药开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就是这么残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李翔
李翔 2020-11-20 回复
国内这些厂家,传统的中医方药,利润太低,不去扎扎实实的研究生产,结果被日韩台湾精心经营,抢占了国际市场。国内一些所谓的专家,搞一些七拼八凑的方子出来,把中药针剂化,不是为了更有效的治病,而是为了变相提高价格,厂家医药代表和医院内外勾结,谋取暴利。 踢出去的这些种类,都是行业管理内行的领导,采取的行动。这些华而不实的品种,临床疗效有限,过多的增加了国家和病人的负担。早就应该踢出去了。 希望国内的中药厂家,能够踏踏实实的生产出真正的优质有效中药,为广大患者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疗效。开拓国内外市场,不然的话,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的传统中药方子,被这些败家子就败坏了,真的不姓‘中‘了。
天麦冬
天麦冬 2020-11-20 回复
中国政府应该有拿岀切实可行的政策, 提振中医药的科学研究. 数年前屠呦呦因 " 发现 " 青蒿素而获诺奖 。 中医学届既喜又悲, 悲的是青蒿被中医医生用于治疗疟疾何止数千年, 却被西医 " 发现”了, 就如同许多中国祖宗传下来的绝活被日本人、韩国人“ 发现 ” 了,为什么明明是自己的瑰宝,却弃若敝屣,从而被别人"发现"走了, 毫不心痛, 却对别国落后的东西,趨之若鶩,奉为至宝. 像青蒿这样行之‵有效的能够取得诺奖的中药何止成千成万。 愿 国 人 善 待 祖 宗 的 遗 产 吧 !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