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走了 她不带走一片云彩-------追思郑家宝女士
2020年的日子,的确是难忘一段的岁月。
新冠疫情一整年都在影响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使能幸运地避过,也难免会在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认识郑家宝(Maria)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作为一名记者,经常都会出席华人社区的各种活动,而华人服务社作为本地一个颇有知名度的侨社,近年来也是非常进取,经常会组织各种公开宣传活动。而身居服务社COM 职位的Maria,更需要经常出席政府和社区各种的活动的公开场合,于是,大家就自然熟悉起来了。
Maria 生前出席一个颁奖活动时摄。
身居高职的她,对笔者这样一个极普通的记者,却非常的友善尊重,让人如沐春风,相处舒服。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华人服务社的几次新闻发布会上。包括华人服务社庆祝35周年新闻发布会和几次垦丁文集的发布会,她见到了笔者,总是热情地打招呼,亲自张罗和安排好座位,并交代工作人员准备好各种资料,细心周到。难怪同行的记者朋友都对她称赞有加。
几年前,因缘际遇的原因,笔者临时担任了华人服务社启思中文学校一间分校的管理工作,就有更多的机会与Maria 见面和接触了,虽然她不是直接分管中文学校,但每次见面,她都会关心地询问我有关中文学校的事情,是否还有需要总社提供帮助?记得那年学校的结业典礼,需要学生排练演出文艺节目,她就更加关心了,事无巨小,体贴入微。
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脸挂微笑,声音温柔,总让人感到和蔼可亲,倍感亲切。可惜,我因种种原因,只在中文学校工作了一年的时间,又匆匆离开了。
尽管离开了学校,之后我还会在各种公开的场合中,与Maria 有见面的机会,而她对我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亲切。我想,这大概就是她人格的魅力吧:一个被人尊敬并喜欢与之交往的朋友。
也许是缘分尽了,当我再次有机会加入华人服务社这个大家庭的时候,却未能再见到她一面:Maria 因为生病的缘故,已经疲惫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饱受疾病的折磨。近几个星期,每次听到她的病情时,都不大乐观,心里就难过。毕竟,她还正当壮年,华人服务社还需要像她这样优秀而忠诚的高管;况且,近十年来,她已经把华人服务社当作自己的家了,全心全意,忘我奉献。
12月3日晚,Maria 终于走完了她在尘世上的路,回归天国。
当噩耗传来时,笔者的心也一下子跌到了痛苦的深渊中去:虽然已经知道她被病痛困扰了一段时间,但依然难以接受她突然离去的残酷现实。
尽管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此刻的心,早已被失去朋友的悲痛所填满:那就让眼泪放开地流吧。毕竟,失去的将永远都会失去,流淌的眼泪,也会有干凅的时候。
服务社的创始元老潘南弘先生带着沉重的心情,向笔者分享了与Maria 一起合作十年的点点滴滴,对她在服务社期间的贡献,赞赏有加。作为营运总经理的Maria , 与董事局伙伴一起共同努力,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营运额从750万,到去年底已经翻了几番,大家都功不可抹。
潘先生还提到,Maria 在重病期间,还一直惦记着服务社的工作,牵挂着朝夕相处的伙伴们。
当服务社的伙伴们自发地写文章悼念Maria 的时候,一位与她相处近十年的老同事Wendy ,更是在孤寂的夜深人静中,打开了电脑,敲下了感人的文字:《鞠躬尽瘁孺子牛 献身华社高风在》,寄托了她的哀思。
听潘先生说,Maria 生前曾对自己的后事作了安排,一切从简:不搞葬礼,不立墓碑,火化后骨灰撒向大地。
“低调而谦卑,无私而忘我;奉献社会,不求回报。”这大概可以窥见这位来自香港的女士,对生命意义最真实的理解。
在Maria 离开的这些日子里,笔者还常常听到了伙伴们对她种种不舍的回忆:出身在并不富裕家庭的她,双亲早逝,还在求学时期的Maria ,依靠勤奋和刻苦,完成了香港大学的两个学位,又在悉尼获得了MBA学位,先在香港投身社会服务和商业机构工作,而在移民澳洲之后的最后十年,都在华人服务社工作,并与董事局同仁一起,带领大家,开创了华人服务社辉煌的局面。
伙伴们都感慨地说,“Maria 以社为家,她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华社。”
“人虽然不能掌握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让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Maria 奉献社会的精神和贡献,也是一页多姿多彩的图画。
人的一生,只在乎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世界并没有永恒,生与死也只在呼吸之间。
值得安慰的是,Maria 悟透了人生,看淡了得失。她的坦然和随缘,也许正是她安身立命之本?
仅以一挽联悼念寄托哀思:
家失栋梁泪千行,
宝遗人间惠古今。
家宝千古!
(写于2020年12月16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