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地标变“杀人建筑”!1年内3起自杀事件惨遭关闭,网友:“设计”背锅(组图)
前不久(1月11日),一名21岁的男子在The Vessel(图中建筑)跳下自杀,成为该建筑对外开放一年时间内,在这里自杀的第三人。
The Vessel,不用多说大家也十分清楚,作为国际少有的代表性网红地标,从概念图流出的时候就曾火上热搜,不论是从建筑造型还是背后的设计师,都备受关注。
但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接连发生三起自杀事件,让它惨遭关闭。
本就因太过超前的新型建筑风格而身处争议,如今又因自杀事件让它加倍的遭受质疑,还被大家诟病为建筑设计太过违和。
曾经炙手可热的网红地标,如今变身成为“杀人建筑”,从神之高坛跌落,这一切真的是“设计”的锅吗?
· 英国最火的鬼才设计师操刀 ·
当年,The Vessel被决定建在纽约最大综合体(Hudson Yards)时就备受瞩目,加上它出自英国设计鬼才托马斯·赫斯维克之手,可以说是赚足了噱头。
设计鬼才托马斯·赫斯维克,即使你没有完完全全的记住过他的名字,也不晓得他的才华,没关系,但你一定知道他的作品。
十年前,在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圣殿种子”就是他的作品之一。6万根亚克力杆子,塑造成了一颗“蒲公英”。无人不惊叹这座建筑,这个大型的艺术作品。
当年这个作品的提案成功击败了女魔头扎哈的设计方案,也是从这里开始,托马斯·赫斯维克在中国开始名声大噪。
后来,他在上海滩建了一个会跳舞的建筑。由675根垂落的铝合金流苏,排列出美妙绝伦的弧线,就像是一扇传统的中国戏剧舞台幕帘。
因为幕帘可以自由开合,旋转移动,所以看起来就是一座正在跳舞的房子。
还有他在上海的“1000棵树”,就单看这些图片,就知道是老相识了。
但它的建成一直被网友吐槽像“坟山”。
不过,无论有多少褒奖与质疑,都无法否认托马斯·赫斯维克是个名副其实的设计鬼才。
· The Vessel在争议中建起 ·
而他操刀的这座名叫The Vessel的建筑也同样如此,看它的外观就知道与传统建筑大有不同。
它的灵感来自于印度阶梯井造型。
▸ 印度阶梯井
仔细观察起The Vessel整体的建筑外观,它只有圆形环绕造型的16层高的楼梯,2465级台阶,和80个平台,然后就没了,奇了怪了,它似乎既不是一座写字楼,更不是一栋住宅?那它是个什么,能有资格霸占纽约最大综合体的C位?
有同样的问题的不止有日站君一个,它就曾被网友质疑“这个建筑该如何定义?是一座建筑、装置还是一场艺术展览。”
而面对质疑,托马斯·赫斯维克建筑工作室的合伙人曾解释道:
人们经常问我们,这是什么?它是一个观景平台吗?它不是一座建筑、雕塑、艺术品,但它具有所有类型的特征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家具。
· 安全隐患:16层高、开放式、栏杆及腰 ·
但无论它被定义成什么,关于它的安全隐患从它建起的那一刻,就已存在。
我们来一同看看The Vessel的基本配置。无论是底层还是16层都没有做过多的安全防护,开放式平台、栏杆没有过高,只是刚刚及腰。
不仅如此,从某些角度看上去还有埃舍尔般的视觉效果。
以及在高处向下看时,有一种莫名的眩晕感。
仿佛这些加起来,对于一个有轻生念头的人,刀刀致命,甚至有媒体早早放言到“这个项目建成前,我就知道要出事。”
但起初,这样开放平台的设计,托马斯·赫斯维克希望的是,人来来到此处,不是看一眼,拍张照片就走,而是真正聚集在一起。
他的预想是,The Vessel将是一个充满乐趣的社交场所,而不是一个死板的静态雕塑。人们应该参与其中,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
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样的灵感,为想轻生的人提供了场地。
接二连三的The Vessel自杀事件,也让大家开始思考,“公共安全”是否应该放在“艺术愿景”之前?
· 为了安全隐患,The Vessel更改方案 ·
为了进一步阻止自杀事件发生,开发商董事会决定他们可能需要增高护栏的高度。
虽然这可能有损装置的艺术性,但为了生命安全的考量,这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想必,在所有人的瞩目下,“公共安全”与“艺术愿景”之间,艺术愿景做出了让步。
· 网友们的争议 ·
但在网络上,网友们对待此事的争论愈演愈烈。其中,有些网友们认为,是“建筑设计”导致了这一切。
螺旋、向心的结构,让人有想要飞向地心的感觉。
建筑是有心理效应的。而The Vessel给了人强烈的压迫感。
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自杀行为甩锅到“设计”的头上真的很没有必要。
甚至有点荒唐。
可能更应该考虑的是社会心理因素。
毕竟我们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无所谓这些争议,依旧喜欢这座建筑,并称之为天才之作。
不仅仅是网友热议,连The Architect's Newspaper《建筑师报》前副主编Audrey Wachs都评论,“从本质上讲,Vessel是一个巨大的楼梯。在这样的结构中,轮椅或婴儿车使用者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吗?”
而在第三次自杀事件结束后,他再次发表评论,“早在Vessel建造前,我就知道有自杀问题了。”
设计违和,诱发自杀。似乎就在一瞬间,The Vessel成了众矢之的。
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看待事物的本质,三个年轻人从16楼选择纵身跃下,这样自发结束生命的行为,真的只是一座建筑的责任吗?
那么,如果说The Vessel本就是一个拥有高栏杆的建筑,是否可以阻止这一切?答案显而易见。
一个安全的栏杆,它所能避免的也永远只能是意外失足,而不是类似这样的轻生。
虽然“公共安全”和“艺术愿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重新看待及审视。
或许我们曾有所倾斜,但对于The Vessel,无论是从最高点向内看,还是向外看,它到底是恶魔之眼,还是天使怀抱,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