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24.0°C-26.0°C
澳元 : 人民币=4.7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厘米级定位仪没打开,4名专业地质人员何以葬身哀牢山?(组图)

2021-11-24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11月21日18时许,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距调查样地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哀牢山搜救指挥部发现三名地质调查人员的遗体。次日早晨,第四名失联人员遗体被找到。至此,距离四名地质调查人员失联已过去8天。据现场救援队员目测,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

失联地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人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地质人员,原计划11月13日进入哀牢山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并已跟司机约好14日下午4点下山。15日,当地政府接到四名人员失联报告。四人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最大的32岁,都当过兵,从事这份工作已有三年时间。搜救指挥部称,人员失联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厘米级定位仪没打开,4名专业地质人员何以葬身哀牢山?(组图) - 1
救援现场。图/镇沅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人所供职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前身是原中国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曾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专职为国家找金矿的部队。让公众和业内人士疑惑的是,这样来自专业地质勘查机构的人员为何也会失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魏启荣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应按照部署的路线开展勘测、调查,不要偏离太远,这样一旦出现突发状况,便于搜救人员的找寻,如果擅自行动,就可能出现意外,这是可能导致此次不幸的原因。此次对外通讯联络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也是悲剧酿成重要因素。此外,近些年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这些都是影响地质调查外出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

持续降雨,能见度低,地形复杂

所谓地质调查,就是到野外对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将这些地质特点反映到图像上,称为地质填图。地质调查还有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找矿,比如说找金矿等。现如今地质调查的内容也变得更多样,还包括土地调查、土壤调查、农业调查、 森林覆盖率调查、植物种类调查等。据当地救援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四名队员此次进入哀牢山,是执行森林蓄积量调查任务,森林资源调查每年都需要进行。全国有2万多个样地,每一个样地都需要地质调查人员实地测量、考察。

地质调查一大特点就是要到野外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面临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王长明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曾在河南省地矿局工作5年。2003年至今在地大期间,他几乎每年都会带学生到野外开展地质调查等科研工作,对云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地区地质情况很熟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像气象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兽、毒蛇、蚊虫伤害等都是地质调查过程中要面对的挑战。

此次地质人员失联的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5.1%,最高海拔3156.9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玉溪、普洱、楚雄3个州(市)6个县(市),在普洱市镇沅县内面积达13.5万亩,山形陡峭、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参与此次搜救的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政委刘东君称,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属于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无人区。搜救过程中,救援人员两次发现失联人员的雨衣。当地14日、15日、17日都有大雨、暴雨。镇沅县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四名地质人员进入哀牢山后,山中下雨不断。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初步判断造成四人失联的因素是受恶劣气候影响,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失联人员导致方位判断失误。失联区域属哀牢山地形地貌最复杂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巡护人员也有可能出现短时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时很难走出去,复杂地形可能也会使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受伤情况。

厘米级定位仪没打开,4名专业地质人员何以葬身哀牢山?(组图) - 2
救援现场。图/镇沅县委宣传部提供

虽然早已经过了云南6至8月的雨季,但当地在秋冬季节依然会下雨。山区“十里不同天”,天气瞬息万变。王长明介绍说,在野外作业时,如果只是小的阵雨,要带好雨具、穿胶鞋,在有充分预案条件下,可视情况开展工作。但如果天气预报连续有雨、大暴雨,就要慎重考虑,“安全永远是野外工作第一位的”。魏启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野外作业时,下雨和下雪都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任务没有很强的紧迫性或没有其他特殊原因,野外调查可以暂缓。

至于地质调查时出现大雾,王长明说,这时必须原地待命,等雾散了再采取行动,不能四处走动。这是地质人员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便拿着当地的地形图,也不能轻举妄动,“你不知道前方是哪,可能脚下就是悬崖峭壁,也可能是深沟河流”。更不能怀着侥幸心理,凭感觉原路返回。

结合野外多年工作经历,王长明说,通常出野外时,地质人员将被送到车辆不能再向前行进的地方。之后地质人员会拿着“指路明灯”——当地地形图以及各种仪器、装备上山。地形图能告诉地调人员当地地形地貌情况,路线该怎么走,山上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便于地调人员做到心里有数。等到天黑前,地质人员要沿已经设定好的路线回到车旁。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山上过夜。但如果上山路太远,会有在山上搭帐篷的情况。

魏启荣说,一般在当地野外作业开始前,都会做一定查勘,对当地做一定了解,“虽不是完全了解,但也不是十分陌生,(野外作业)又不是探险”。当地搜救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称,主要是地调人员到达样地就很困难,“上山要5个小时,下来也要5个小时,来回路上就要10个小时”。王长明分析说,从目前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几名地质队员并没有或没有来得及往车的方向走。

一位云南地质专家在接受《开屏新闻》采访时称,观测样地位于哀牢山南坡,四名失联人员被发现地在哀牢山北坡。四人可能迷路了。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张扬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导致四名地质人员遇难的一种可能是失温。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昼夜温差大,山下和山顶温差能相差10多℃,山中夜里最低温度只有两三℃。据悉,0至10度是失温高发温度区间。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据当地搜救人员称,遇难人员所携带罗盘失灵,在绕路过程中,因哀牢山地势险要,气温骤降,物资补给不够,或导致4人失温致死。

未打开的RTK

14日7时30分,哀牢山附近的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队员手机信号。让魏启荣最为疑惑的是,对外定期保持联络是保障野外安全的重大举措之一,四名地质人员为何之后一直再没有与外界联络。

据新京报报道,四位地质队员进山后,原本是计划要用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对森林样地进行测算统计。失联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RTK可用于定位,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者并未打开RTK,救援人员无法精准定位。多位受访者介绍说,RTK实际上是一种专门测量设备,用于地形测量,能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较手持GPS精度更高。同时,RTK设备还整合了向后方平台传输位置的功能。张扬说,如果RTK内置1万毫安的锂电池,可以满足15小时的移动作业时间。但为何RTK设备一直并未打开,不得而知。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卫星电话也应是野外作业时必备的安全保障工具。但镇沅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对媒体称,失联的四名队员未携带卫星手机进山。通常情况下,手持GPS可以确定地质调查人员的x坐标、y坐标,经纬度等信息,但无法向外界传输,这时就要通过卫星电话向外界报告。

随着几十颗北斗卫星发射入轨,实现卫星信号全球全覆盖,在魏启荣看来,北斗个人定位终端同样可以实现地质调查人员与外界的联络。魏启荣2012年至2014年在新疆西昆仑地区工作时,当时所处区域即为海拔四五千米无人区,没有人烟,“几乎没有信号”,“我们就依靠北斗系统维持在野外的工作和对外联络”。北斗定位终端好处在于可以向外界外出位置信息,告知“求救信号”。在有山体、植被遮挡的地方,无论是RTK,还是卫星电话、北斗终端,卫星信号传输可能会被遮挡,受些影响,但在天气等条件允许时,移至较为开阔的地方,总归还是可以和外界取得联系。根据镇沅县搜救指挥部披露的信息,四名地调人员携带的工具包括RTK,森林罗盘,工兵铲,砍刀等,还带有1个2万毫安充电宝,但并未提及四人是否携带北斗终端。

魏启荣说,因为这些设备都有电量限制,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不大现实。但有信号时,要和基地保持联系,在没有或者信号弱的地方,更要与外界联系。“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与外界保持联系,那么你的位置外界就能够一清二楚,就能够及时找到你。”魏启荣说。多位受访者介绍说,卫星电话电池能坚持50小时左右,一般外出都要带备用电池。北斗终端比较耗电,如果一直开着,每分钟向后方传输信息,电量可能能维持四五个小时。如果每20分钟向后方报告,电量大概能坚持六七个小时。

魏启荣认为,作为野外作业工作人员,应该都经历过野外生存的基本训练。作为4个人的小分队,如果有设备,总归能与外界取得联系。

王长明分析说,如果几名地调队员的GPS没有关,可能会记录他们整个行进过程,从中可以发现导致他们遇难的线索。

安全意识和装备要双提高

四名地质人员所供职单位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黄金部队。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为增加黄金储备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决定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1979年3月,中国黄金部队成立,当时称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并于1985年起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过去40年间,黄金部队发现东闯、东坪、金厂等超大型金矿床,累计探明金矿床300多处,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2365吨。

2018年3月21日,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武警黄金部队改革作出决策部署,“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当年8月,原武警黄金部队集体退出现役,正式移交自然资源部,并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中央转制改革方案,原武警黄金指挥部更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所属总队、支队和研究所、教导大队调整组建为13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

指挥中心去年8月在京挂牌,为中央一级预算单位,财政补助事业编制,队伍编制1万人。

由原武警黄金第十支队组建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为13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之一,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黄金第十支队长期奋战滇黔等地,探获多金属矿床12处,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40余吨,多金属资源量20余万吨。原武警黄金部队的部分企业职能划转中国黄金总公司。

据媒体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大多数人都是退役军人,四位年轻的地质调查人员曾服役于黄金部队十支队。

魏启荣说,早期找黄金的任务要以军人为主,但勘测金矿本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也需要从高校或其他机构抽调相关人员来协助作业。近些年,无论是进入原武警黄金部队还是现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都有地质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或从社会招聘人员进入。如今改制后,这一系统从军队转到各地方。但其野外工作的性质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近年来,专业地质人员在野外作业时出现意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2年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在青海可可西里执行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的3名地质人员外出作业,当晚未按时归队,通讯无法联络。10天后,三人遗体被在可可西里沱沱河地区附近豌豆湖被找到。从搜救现场判断,3人遇难原因可能为所乘汽车坠入湖中。

同年2月19日,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青海项目部3名队员,在可可西里地区作业时失踪,时隔一年后,一名地质人员遗体被当地放牧牧民找到。

根据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人事教育部安全生产处处长覃家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供的情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野外地质工作死亡人数达到高峰,1960 年死亡人数达 338人。1999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地质大调查,1999 年到 2011 年,死亡 33 人,年均 2.75 人。而近些年来,由于中国东部浅表地区矿已找得差不多,地质工作重点转向深部以及特别艰苦的“地质工作空白区”,即西部地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志忠等201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研究的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于2012 年完成调试并正式部署运行,并且在青海、西藏、新疆以及大兴安岭等艰险地区实现野外作业项目组 100% 配备北斗终端。据张扬了解,中国地调局要求其地调人员北斗终端的配备率为80%。有些项目要达到100%。魏启荣说,实际上,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域、各个地质勘测单位配备情况不一。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另一个是考虑到成本因素。张扬所在单位五年前采购了10台北斗定位终端,花费了10万元,平均下来,每台一万元。如今一台北斗终端的价格在六七千元。

张扬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当下有必要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关注点转移到艰险地区,并结合地质调查作业实际和作业人员安全装备配备 情况开展专项研究,建立适用于艰险地区地查人员的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在他看来,当下对于地质调查作业安全装备配备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差,国内地勘单位的地质调查安全装备系统化水平普遍偏低。地勘单位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安全装备概念理解并不准确,认为安全装备主要是个体防护用品,没有将应急自救、人员定位、野外生存等装备纳入配备范围。个体防护用品整体质量不高,如工作服使用廉价仿制军用迷彩服,登山鞋透气性差等。

王长明建议,对于每一次野外作业,尤其对于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要做好应急预案,平时要多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演练。魏启荣强调,在野外面临着生死考验,“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部署路线开展工作。一旦遇到困难可以原地返回或者就近等待救援”。

11月22日,官方发布通告称,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不幸遇难,因公殉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yvonne熙
yvonne熙 2021-11-24 回复
为什么不打开定位仪 为什么不点火取暖
Kyussi
Kyussi 2021-11-24 回复
死亡时间一直不说是在掩盖什么,一天的干粮一个多礼拜没吃完,是不是进去第一天人就没了。
rebecca失
rebecca失 2021-11-24 回复
森林蓄积量卫星不能扫描吗,为什么还要人工作业呢
妖妖口味清淡
妖妖口味清淡 2021-11-24 回复
终归还是不够专业,造成的。出门作业前,不看天气预报吗?四个人在有工兵铲的前提下,不能搭建野外防雨庇护所吗?例如,挖个洞,搭建一个防雨棚,然后劈柴,点火取暖。从而防止失温,然后就是食物了,就地取材。一个正常人完全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更何况是四个人呢?
请叫我小11
请叫我小11 2021-11-24 回复
太年轻经验不足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