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0日 25.2°C-25.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2022-01-17 来源: 黄瓜汽水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2月15日开始,我的家乡西安,进入至暗时刻。

因为一场疫情,几乎把这座我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拽进了舆情黑洞。

随着攀升至2800多的病例人数,频频发生的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西安笑话”——

一码通崩溃,非必要不亮码

孕妇在医院门口流产

父亲心绞痛被拒诊后离世

城中村小伙出门买馒头被打

消防车无法进入小区灭火

主动请求隔离未果一家6口全部确诊

盒马被查处

延误救治的医院被停业整顿3个月

......

你永远都无法料到,西安的下一个热搜会不会更离谱。如今,西安的数十次负面热搜,似乎都在为全国抗疫扮演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随后出现疫情的河南、天津、上海都接连强调: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 1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把混乱的城市管理系统的底裤都扯烂了。我们无心加入一场对西安的片面攻击辱骂,而是想借这个机会探讨,在疫情延续了两年之后,为什么防疫政策依旧在漏风:

一边是基层工作人员累倒在前线,一边是吃不上饭的人困在家里饿肚子。他们都是困在疫情中的西安人民,他们该被指责吗?显然不是。

大家压抑着一种无力感与无法排解的愤怒与困惑: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管理,为何会如此顾此失彼?疫情之下,我们的社会可以多一点人性化吗?我们的防疫政策可以更精细吗?

01

疫情从12月底开始在西安蔓延,我们是目睹着这把火一点点烧起来的。

对于漂在外地的西安人来说,我们一直和那片土地共振着,所拥有的共同体会是:感同身受了两年前武汉人民的心境,但更多的是对家乡防疫不利的愤怒与焦急。

面前明明就摆着全国两年的防疫经验和案例,疫情汹涌时依旧兵荒马乱。起初,确诊人数爬升,我催促父母家人抓紧囤菜囤粮,紧接着12月23日封城,我又要劝阻他们,千万不要去超市排队聚集,核酸之外务必不出门。

千里之外,除了干着急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当然更没有资格抱怨,因为凌晨三四点就迎着零下的温度出门进行防疫工作的人,并不是坐在家里的我们。

作为一个最普通的西安人,我的朋友圈里,有年轻的一线基层公务员、有参与志愿工作的我的大学老师们、有一直被困在宿舍里的长安大学学生、有奔走牵线的媒体人、还有不能回家的医生们。

他们大部分都是西安本地人,经历了疫情最开始的恐慌,囤菜抢菜的慌张,以及舆情的步步失控,“每天一睁眼都要被新热搜气得够呛”就是他们的日常。

这些漩涡中的西安人,要么困在家里切换着微信群抢菜,要么转身投入新的抗疫工作中去,甚至连我妈都去楼下报名做了志愿者。人手不够,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 2
社区核酸检测点

当疫情走向峰值的时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混乱和割裂。

一边是微博上大面积的求助和求菜,另一边是当地朋友或长辈在朋友圈“晒菜”。悲喜并不相通,物资送达的速度也不相通,没有人希望自己是被遗忘的那个,但总有人被落下。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 3
西安莲湖区收到的政府爱心菜

而对于我的同事、北京人@木子童来说,虽然并没有被卷入这次疫情,她也经历了一个不是滋味的心路历程。一位和她关系不错的西安读者,向她描述了家中抢不上菜的情状。起初@木子童还以为对方夸大事实,怎么说全国都已经抗疫两年了,不至于连最基本的民生都不能保障吧?

直到微博热搜上的新闻事件被官媒一件一件拎出来点名批评,她才意识到,疫情远比她想象得更严重,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愧疚感。

无论是西安人还是西安之外的围观者,我们对待这场疫情的态度是一致的:这是一场天灾,但更大程度上是另一种悲剧。

到底谁做错了?我们没有资格下定论。甚至在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在辛苦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悲剧还是不可阻挡地接连发生了。

这周,西安病例数逐步下降,解封和新年或许会同步到来。但如果我们不去仔细查看一系列悲剧是如何形成的,那未来只会有更多离谱的事件发生。

02

谁做错了?

在这几场悲喜闹剧之中,我看到了公众号“保马”的文章《西安难题》中摘抄了一段话,深有感触:

“浮夸的空话同实际上的犹豫不决和束手无策相混杂,热烈谋求革新的努力同墨守陈规的顽固积习相混杂,整个社会表面上的协调同社会各个成分的严重的彼此背离相混杂。”——这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中的一段文字。

用这段话来概括西安疫情33天以来发生的笑话再准确不过了。我们在一片混乱中扫射着,但子弹全都打在空气里。

先看看基层防疫的空转。

每个下沉一线的干部,几乎都是耗尽体力极限在工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西安本地公众号“贞观”查看文章《一名普通干部下沉7天的真实感受记录》)。但在呕心沥血的工作流程中,是否有重复性和不必要的环节,在耗费宝贵的人力?根据《中国慈善家杂志》的统计预测,平均一名下沉干部或志愿者要服务200多名市民,承担着包括但不限于核酸检测、物资分发、防疫消杀的工作。

比如这则流传很广的一个视频:物资来了,靠社区的人力传送带送到家。明眼人恐怕都会产生疑问,这样运输真的科学吗?(后续社区澄清:板车不够用,业主自发组织运菜,并非作秀)。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 4

其实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是不是就能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可惜事实是,当时刚刚封城,大部分志愿者和物流人员还被困在自己的社区里出不来。

说白了,还是千万级人口规模和落后的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扩大了,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次疫情目前还没有人因新冠去世,但是却引出了一系列因为疫情防控而殒命的事件。

无论是在医院门口流产的孕妇,还是父亲因心脏病去世的女孩。她们面对的关卡,是一个个普通的基层防疫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在当时的情景下给出的答案是:“你听清楚,我在执行我的职责。”

有网友在评论区感慨,好像在2022年看到了鲁迅笔下的中国,蔑视人命、底层互害。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 5

但仔细想想,每一个环节的人,在他们自己的逻辑情境下都是无罪的。如果他违背了政策,那在程序上有错;如果他执行了政策,那他在道德上有错。他面临的代价可能是丢掉工作,而他无法承担这样的代价。一个闭环就如此形成了:没有人愿意为他人冒风险,只好让对方成为整套流程中的“代价”。

如果我们站在“保安们”的位置上,作出的选择恐怕并不会更高尚,因为整套流程的初始设定就有问题。让每一个居民更安全,本该是健康码的目的。但在层层加码的过程中,人们手中的码逐渐异化成为一种信用符号。

防疫两年来,几乎所有人都有疲惫的感觉,仿佛集体掉进了一个“健康码陷阱”。@渣渣郡就有过类似的遭遇:发烧40度,在医院做检查开处方,来来回回扫了四五遍码,但最后还是被保安堵在门口教训,情急之下差点发生冲突。

西安疫情33天后,防疫会更好吗?(组图) - 6
西安一码通页面截图

事到如今,处罚医院并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更像是一刀切的决策。

延误接诊的两家医院停业整顿三个月,目前在网上已经“听取骂声一片”,这样的结果只会给群众带来更大的不便。甚至拿我个人来说,家中就有一位患癌的长辈正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接受化疗,朋友圈里就有待产的孕妇在高新医院产检,他们是最有资格质疑这次停业处罚的群众。

一步错步步错,但错的只是一个保安和一家医院吗?

03

呼唤以人为本

媒体们几乎从各个角度批判了西安疫情的悲剧和闹剧。但在批判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正如我们不断赞赏疫情中的“上海模式”和“上海速度”。但同样的,上海作为全世界顶尖的城市,所拥有的人才队伍、财政力量、政府系统,也不是其他城市在短期内就能追赶得上的高度。

缺位的不仅是经济基础,还有城市管理的温度。一套精细化管理的流程,一个成熟的市民主导型社会,无论怎么去补课或者抄作业,可能都无法完美复刻。

不必急于和西安割席。这次西安疫情暴露的问题,就是树立在其他城市面前的一块公告牌——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防疫方式。防疫能不能再“人性化”一点,哪怕是一毫米的进步。

在政策、管控、病例这些冰冷的字眼和数字之外,我们需要去关注具体的个人境遇:去听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是什么,一线抗疫的工作者们的困苦又是什么。

疫情不是群体间无休止的博弈,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每次危机之后,反思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每一个个体。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