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留学党之痛:出不去,回不来(组图)
2020年至今,对于留学圈来说,开启了一个晦暗不明的新时代。
这几年的留学群体被泾渭分明地分为两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准留学党们想出出不去,而已经在外留学的学生们却是想回回不来。我们的目光似乎总是长久地聚焦于申请、录取、活动这些问题上,却忽视了留学这件事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流程:出国和回国。
对于还在准备申请中的准留学党们来说,最影响出国的因素也许是随时可能取消的大考和语言考试。
这两年间,雅思和托福考试经常冷不丁宣布取消。所幸语言考试场次较多,大家见缝插针也基本能赶上趟,而且多邻国成绩也越来越多被学校所接受。
但IB、A-Level、AP这类国际大考的取消却很难有所替代。比如最近大家最关注的AP大考取消,给了很多家庭一记重击。
尽管AP成绩可以由其他申请材料补足,但对于很多辛苦准备许久的学子来说,仍然是一时不能接受之痛。尤其是有些拿到英国大学有条件录取offer的孩子来说,没有AP成绩也就无法达到学校开出的条件,后续该如何与学校沟通协商,仍是未知数。
这还是准备中的准留学党,对于万事俱备,只等出行的留学生们来说,出国本身成了最大的技术性问题。
签证问题是第一道拦路虎。去年秋季,英国签证甚至爆发了“黄牛事件”。
笔者曾采访当时将奔赴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的朋友Vane。来自普通家庭的她吐槽,申请签证的流程中每个环节收费都比较离谱。而去年,在高收费的基础上,签证还迟迟不发,许多留学生不得不改签退订,造成许多额外的不必要损失,原先留学计划也被打乱。
所幸Vane后来紧赶慢赶,还是赶上了去英国的飞机。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幸运,签证问题也并不是只有去年有。
对于今年即将出国的留学生来说,签证依然是一大难题。
在豆瓣有个“2020s艰难留学小组”,近4.8万留学生聚在这里倾诉着这两年间留学要面临的种种问题。
今年4月,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宣布撤离。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一直都覆盖了出国人群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他们签发的学生签证数量也是最多的。领事馆一关闭,签证服务就面临暂停,对于计划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正要办理F-1签证的留学生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如果实在囿于条件难以“肉身出国”的学生,大多只能选择网课。但对于网课党来说,首先摆在眼前的就是心理问题:
“网课2学期了,长期不和人说话,经常莫名感到心情低落。更难过的是我不知道该和谁说,以前的同学和我不在共同环境,网课也很难认识新同学。疫情也很难出门散心……”
“网课面临着和老师7小时的时差,经常日夜颠倒,有时候还会被家里人指责。更让我难过的是,在网课和同学们沟通过程中,遭遇了外国同学的种族歧视……”
也有在最后一学期选择出国上线下课,却发现同上网课的同学都选择了留在国内。比起正常留学的学生,更感受到了一个人在外的孤独……
比起上网课过程中的种种糟心,也有人担心网课得不到认证的问题。
3月教育部曾发布一则说明,激起广大网课党的担忧:
图片来源: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
“网课无法认证学历”实为一种误读,事实上,如果留学生原本就读的课程是全日制,只是因为疫情原因被迫上网课,是不会受影响的。
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困在国内上网课的留学生群体有多么焦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网课虽然从学历角度区别不大,但留学生学习方面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
很多懂事的留学生们在长期网课间开始反思,自己只是上网课,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学费,是不是给父母带来太多负担:
固然网课省去了疫情之下往返的麻烦与部分经济开销,也相对更能保证健康安全,但在学习方面的缺陷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纯线上课程效果几乎都不如线下,课堂互动性极差,而课堂互动性正是海外大学教育重要的一环;
虽然部分课程可以看录播,但也有很多教授要求实时上课、打卡,国内外时差导致一些留学生常态化昼夜颠倒,久而久之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变得极差;
不能到校学习,校方很多资源难以利用到,学术方面大打折扣;
不能出国,也缺乏了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融入,很难提升沟通能力、开拓视野;
一些大学的通识课程和前置课程安排在大一,如果延期,可能会影响后续选课,甚至影响转专业和双修专业;
毕业后在国内求职,可能会被招聘单位怀疑“学历注水”……
疫情瞬息万变,国内外各项政策也随之变化无常,准留学党们不仅要为准备申请费尽心力,还要准备好一颗强心脏,随时应对出不去的风险。如果说国内留学生出不去,可类比为海水侵蚀般的缓慢钝痛,那么身处国外的留学生回不来,则更像火焰燃烧般的日夜焦灼。
在曼彻斯特大学读研的Vane,去年就经历了签证延误的问题。历经“千难万险”总算出了国读书后,今年她要面临的是更苛刻的问题:毕业后回国无门。
“疫情前飞英国往返可能也就三四千的样子,但疫情期间,我从国内飞英国大概花了2万,现在买回国的票更贵,大概在两三万。贵还不要紧,现在的情况是,航班随时可能被取消和熔断。”
Vane对笔者分享了她和同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去年到现在一直都是没有直飞的,我们都只能转机。去年来英国的时候,我是从香港转机的。现在要回去,我买的是哥本哈根转机,甚至有人从加拿大、阿姆斯特丹转机。”
票价和转机麻烦已经不是留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Vane有一个朋友,原定4月23日起飞,落地上海,但由于上海的疫情问题,航班改成了杭州落地。然而就在航班起飞前7天,他已经在做各种回国的检测准备时,临时被告知机票熔断,延期到了6月11日。
另一个在英国留学的朋友选择了找票代,7月中旬从阿姆斯特丹起飞,单程票价高达4万3。
但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9、10月之前,他们都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面对身边朋友们的情况,Vane也感到很焦虑,一直在考虑有没有plan B。
目前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用“钞能力”也不能完全避免航班熔断的风险。Vane告诉我们,国内的妈妈几乎每天都在担心她的回国情况:
与母亲的聊天记录中,字字句句都是沉甸甸的担忧。
对于孩子身在国外、自己“留守”在国内的父母们来说,这种担心成了今年的常态。
相比身处研究生阶段、较为成熟独立的Vane来说,那些在海外读中学的小留学生们,父母的担心则更为深沉。
上海妈妈Gloria的女儿Sapientiae就正在美国读美高。Sapientiae去年八月出国,现在读9年级。
在去年出国的时候,年幼的Sapientiae就面临了留学的第一道难题。一开始预约签证时,美领馆信息一直很模糊,大家都在晦暗不明中抢预约名额。直到一切办妥后,国际旅行也有相应限制,父母是旅行签证不能随行,Sapientiae和同学两个孩子只能独自奔赴美国。
疫情前,往返美国的经济舱机票大约在5、6千,而去年飞美国单程要1.3万左右。当时虽然航班较少,但起码一直有票。
而现在要从美国回来,则难度加倍。和英国不同,从美回国只能直飞,不能转机。
Gloria分享了她和孩子父亲为女儿抢票的艰辛:“每周一个航空公司只有一班飞机,且非常容易熔断。现在从美回国,单程机票直接飙升至4.3万左右,且从3月开始就看不到航班信息、也没有票。找票代可以订到票,但他们也无法保证航班正常起飞,还是随时可能熔断和取消。”
3月时,孩子父亲帮女儿抢票,当时的票价令人咋舌。上海有疫情,家人看了洛杉矶飞深圳、厦门的机票。深圳需要提前预约,而飞厦门的机票直接飙升到近10万。
除了机票问题外,Gloria也很担心女儿要回国的一系列其他问题。
“以前的要求是起飞前7天核酸,1月时变成要48小时双重核酸。现在直接压缩到要24小时内核酸+12小时内抗原,还要按时上传给领事馆。做核酸也只有指定的几个地方,需要提前预约,而且他们那边的效率比较低,导致时间上卡得非常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拿不到绿码,回不来。”Gloria叹了口气,“即便这一切都没出问题,也有很大几率航班被取消。”
想到这一切都需要才十几岁的女儿独自一个人去奔波,作为母亲的Gloria既担心又难过。她曾看到身边有孩子航班突然取消,而学校假期也关闭了,要临时找住的地方。这种种都让她一度想劝女儿暑假先别回国了。
但漫长的暑假期间,要留在美国也非易事。
正常来说,春假、感恩节、寒假期间,孩子都是可以回家的,但去年至今,sapientiae一次也没回来。“回来就要隔离很久,等隔离完了,她又该走了。”
强烈的思乡之情占据了这个十几岁孩子的心。Gloria曾在去年圣诞节去美国看望过一次女儿,但现在旅游签证不便出国,看望女儿也成了奢望,她自嘲地说,“我们一家现在真成远隔重洋了。”
之前国内疫情一直控制稳定,政策也比较清晰,但现在国内疫情也在反复之中,政策随时面临变动,每个留学生家长心里都在打鼓。
“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有留学生回国后被查出阳性,隔离折腾了三个月也没能回成家,最后还是只能回国外。”Gloria表达了她的忧虑,“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航班和政策,但是如果实在没办法,最坏的打算还是让孩子别回来,再安排她在美国暑假三个月的生活。”
有这种担心的人不在少数。@北美票帝前不久在微博上发起过投票,调查海外人们的回国意愿:
高达17%的投票者表示,原本想回,现在却改变主意了。随着机票难买、航班熔断、隔离政策等种种阻碍的出现,也许还会有更多人“有家难回”。
对于非毕业生来说,也许咬着牙忍一忍,还能在国外再熬熬;而对于已经毕业却困顿难归的学子来说,签证到期、留下来工作不易……这些又是新的问题。
不过,就在5月17日晚,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出通知:自5月20日起,回国航班登机,取消提前7天核酸检测要求,取消抗体检测要求,取消自我隔离检测要求,只需要双核酸检测即可!
*具体公告内容可查看中国驻美大使馆官网公告:http://us.china-embassy.gov.cn/lsfw/sjc/202205/t20220518_10688101.htm愿这个好消息能带给大家一些希望,也算少了一重游子回国的阻碍。
纵隔千山万水,我们仍期待这些归家情切的“思乡雁”,可以得偿所愿,尽早归来。
这两年,有孩子的家庭都不好过。孩子居家网课的一地鸡毛、疫情导致的中高考延期、国际教育大考的接连取消、未来政策和课改的不明朗……
不论是选择国内体制内升学道路的家庭,还是选择国际教育和留学的家庭,这都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不仅需要不断探索自省方式方法,还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留学党的压力则更胜一筹。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留学群体是有偏见和误解的。“留学”常被外界简单地定义为“前景光明的坦途捷径”或是“水学历”;对于想回国的留学生们来说,舆论也是一道隐性的障碍,常有回国后检测为阳性的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被粗暴地打为“投毒”。
这些有失公允的言论,也是对留学生群体、尤其是这两年艰难大环境下的留学生经历的漠视与否定。
我们殷切地希望舆论能对留学家庭更友好一些,少一些谣言、少一些嘲讽,多一些体谅和宽容。也许在阴晴不定的当下,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寻找未来的对策。
同时,面对种种突发黑天鹅事件,主页君也会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尽快为大家传达新闻、缓解焦虑、寻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