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3日 22.9°C-27.0°C
澳元 : 人民币=4.7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2022-06-24 来源: 澳财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四大银行,作为澳大利亚金融业的“巨无霸”,也成为很多商科人才的汇集地。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1

近些年来,四大行中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也涌现出许多表现杰出的银行家。联邦银行(CBA)私人银行部董事Sam Xu就是其中之一。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2

Sam Xu(右一)与联邦银行首席执行官Matt Comyn(左二)以及其他同事

尽管初来澳洲时懵懵懂懂,在求学路上甚至有过挂科七门的“惨痛经历”,但是,被逼到墙角的Sam没有气馁,他克服了畏缩心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学习状态,“绝地反击”之下,很快就从后进生变成了优等生,并且被破格录取荣誉学位。

此后,Sam通过毕业生项目进入四大行之一的国民银行(NAB)工作,一干就是14年。期间他也曾对职场发展彷徨不安,但Sam一直积极地寻找突破方向。机会不负有心人,在NAB与中国银联的合作中,他通过个人的努力拿下了一系列奢侈品品牌,在全行一战成名,也受到了各大猎头的青睐。

为了能够再次突破自我,Sam选择来到联邦银行(CBA)私人银行部门,接受全新的挑战。

本期《雪梨财惠》节目中,博满澳财新州董事常惠子对话联邦银行(CBA)私人银行部董事Sam Xu,讲述在澳大利亚的银行系统里,华人如何铺就职场之路,并且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文字部分为采访内容整理。

问:在澳大利亚的金融机构中亚洲人做到董事级别似乎很少,你有什么入行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Sam:我接触到的很多人,包括同行、其他类型的企业,其实亚洲人做到董事级别还是蛮多的。

我不认为我自己很成功,但很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经历。

我是2002年来到澳大利亚,在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学习信息技术(IT)。第一学期四门课基本全部“挂掉”,以至于学科协调人(Course Coordinator)找到我,跟我说如果下学期还这样,很可能上报移民局。

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有多严重,只是跟他说下学期会努力。可后来还是老样子,四门课“挂”了三门。学科协调人再次找到我,希望找出什么原因。

我跟他解释:因为自己从国内来到澳大利亚,学习状态很不同——上大课我不习惯,上小课我又比较害羞,不敢问问题,导致很多学业就耽搁了,考试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协调人向我强调,他们准备向移民局报备。我就意识他不是在开玩笑。当时很害怕,以为自己的签证会被取消,感觉很对不起父母。

不过我也意识到,一旦出了问题,情况就变得很不确定,我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不断努力,知道有结果才行。有时候只有被逼无奈,才会跳出舒适区,发现自己的潜力。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3

为了能继续学业,我找了一些朋友聊这件事,并且开始改变自己的状态。从以前只去学校2个小时上课,变成14个小时留在学校,除了上课剩余12个小时基本都“泡”在图书馆,把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教科书全都看了一遍。看不懂的地方就查字典。尽管我并不喜欢,还是每天都待到晚上11点半,也就是图书馆关门的时间。

这一学期结束,我考试成绩基本都是优秀水平(Distinction Average)。同时也形成了学习习惯,直到学士学位(Bachelor)毕业,我基本也维持这样的成绩。

毕业时,我找到系主任(Faculty Director),表示想读荣誉学位(Honours),但由于第一、二学期七门学科的拖累,我的成绩并不符合要求。但系主任看到我后期成绩的迅速跃升,他反而破例让我读荣誉学位。

于是,我就学了金融(Finance)的荣誉学位,并且同时还学习了相关应用的编程。在这期间,我也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最初是100%被拒绝,多少有点不知所措。

后来看到国民银行(NAB)的毕业生计划,我就去尝试,竟然被入取了,也因此开始我在国民银行的工作经历。

问:你进入国民银行以后有没有经历过一个难以适应的阶段?

Sam:我记得当时面试大概有4-5轮。在电话面试后的一轮面试中,他们要求用自己做过的案例来讲解,为了能过关,我当时“吹了很多牛”,让面试官很满意。

在我生日当天,国民银行给我打电话通知我被入取了,我当时非常开心。但是,他们要求我在其后的十几天中,必须从墨尔本搬到悉尼。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4

当我搬去悉尼并进入银行后,心里其实“挺虚的”,因为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东西不懂。不过幸好发现其实大家面试多少都“吹牛”,我也就安心一些。

对于每一项工作,我都努力理清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才能做得好。在这个过程,我对银行基础的工作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我也在那时发现,华人和西人(当地人)有很大区别。相对于华人埋头苦干,西人更会“说话”。我当时也是如此,就是做事,所以导致很多事都是由我来完成。当时觉得不公平,现在看来,这反而成为我的优势。

后来就有一个契机,部门要设立一个新业务,专注于收入和储蓄,需要一个初级的经理。我的老板跟我说希望提拔我做这个职位。我当时其实很犹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但老板说,“你不用想,这个工作就是你的了。”我就这样得到了升职。

然而,此后我遭遇了一段低潮期,因为成为经理后,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整个办公室就我一个亚洲人,我因为埋头工作,根本不认识其他人,也没有自己的人脉关系。

我当时想,自己不能只待在办公室里,必须做点什么。可最开始,我仍然找不到头绪,就回家睡觉。这样持续了一周,我更焦虑,觉得必须再“逼自己”一次。

当时刚好国民银行在开展与中国银联的合作,派我跟对方接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银联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那时中国游客特别,很多人来这里购买奢侈品等高额商品,但却没有很多商家接受银联卡。而国民银行是唯一与银联卡合作的,我就向老板提出我想做这个项目。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5

真正获得批准后,我就和银联的代表开了几次会,但一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我以为依靠国民银行的资源,银联想入驻哪个品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事实是,问题很大。

品牌方并不愿见我,我只能直接去奢侈品门店,找到店经理,了解他们澳大利亚总部的地址和财务主管的联系方法。对方往往不愿意告诉我。可我不厌其烦,每天上门,向他们解释我想做的事。并且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告诉他们这个项目能够让中国客户直接在店内刷卡,这样就能防止他们在支取现金时,改变购买决定。

逐渐地,他们认为我的建议很有道理,就将我介绍给公司的财务部门。我继续向财务部门解释这个方式可以实现双赢,并让他们和自己的门店核实,是否很多中国客户询问银联卡的使用问题。他们也证实确实如此。

通过这些努力,我最终拿下了一系列奢侈品品牌,让他们成为国民银行的客户。这事在整个银行里很轰动。因为本身对接这些品牌的部门花了十几年都没“拿下”他们,而却被我拿到了。

通过这件事,我再次被升职,也在国民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系统里一战成名,吸引了很多猎头来找我。

问:那是什么原因让你离开国民银行,进入联邦银行?

Sam:虽然有很多猎头找我,我也有和他们谈过,但都没有说动我。主要我发现,即便去一个新的公司,所做的事和在国民银行几乎一模一样,没什么意思。

刚好财年接近尾声,我就循例和老板谈职业规划和薪资问题。其实当时也觉得职业已经到了瓶颈期,希望能够有一些改变,但老板给的回答多少有些老调重弹。

那时正是雪季,我就和几个好朋友去滑雪,也想趁放松的机会想一想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在滑雪间隙休息时,我突然接到一个联邦银行打来的电话,问我有一个职位是否感兴趣。我让他把职位描述发给我,但对方并没有发。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6

就在我结束滑雪的前一天晚上,联邦银行再打电话给我,说他们的私人银行(Private Bank)部的总经理(GM)希望跟我聊一下。于是我就和他直接在电话上对话,他几乎没有过问我的情况,反而是把他们的业务跟我描述了一遍。

我听后很感兴趣,因为我之前都是从事商业银行(business banking)业务,私人银行显然有很大不同。我当时问他,我并不“对口”是否有问题?他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他们正是想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所以才希望我加入团队。我告诉他,我需要考虑一下。

过后不久,国民银行委派了一个新的集团高管Andrew Irvine。新官上任,他很快来到我们办公室做演讲。我向我老板咨询,我是否能在那场演讲中提问,问题可能会有一些尖锐,但得到了他首肯。

我就把自己在工作中发现,认为国民银行需要修改的问题在会议上向Andrew提出,比如在我们部门,有许多亚洲背景的同事,他们往往就是埋头干活,很少表达,但这并不代表大家工作得很开心,有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消化。我认为这样的情况不对,并且举例说明了问题所在。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7

大家对我把问题表述出来感到很吃惊,毕竟平时我在办公室也只是开开玩笑,从未在这样的场合提过这些比较尖锐而敏感的问题。表述时多少有些激动,也就当场说了四周后辞职的意向。

Andrew有些震动,但也非常感谢我把问题说出来。为了了解更多情况,他当下就邀请我和他共进晚餐。记得晚餐时,他表示希望我给他六个月时间,他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很感谢他的诚意,但只能告诉他,如果这发生在六个月前,结果或许真的不一样。

事后,他还是委派下属的高级主管跟我联系,希望挽留我。与此同时,联邦银行的私银部高级主管也联系我,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入职。

权衡之下,我认为人还是要“动”,要改变。哪怕不能有好的结果,至少尝试过。所以,我下定决心换个地方。

问:加入联邦银行后,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

Sam:当时确实有。刚进入联邦银行私银部,就像我最初进入国民银行一样,心里没底。因为私人银行业务和我以前做的企业业务有很大不同。

想要成功就要学会逼自己,华裔银行家的“破格”之路 - 8

Sam Xu与联邦银行私人银行部团队在一起

我刚进联邦银行时,我所带领的团队全澳就只有5、6个人,所有人互相帮助,完全是自我运转。我甚至一个人在联邦银行大楼随意找个角落,就开始做在线培训。

慢慢地,我发现无论联邦银行还是国民银行,四大行内部体系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之处我就调整去适应。

问:您在悉尼银行业深耕那么多年,在您看来,悉尼的投资人有哪些最主要的特点?

Sam:悉尼投资人往往会把最主要的资源放在房地产方面。

不过,我发现年轻一代更为激进,他们不仅会投资股票,也会投资虚拟货币、非同质化代币(NFT)等非常新兴的门类。

老一辈则更喜欢商业或住宅地产。

问:作为非常成功的华人银行家,你有什么建议给那些在澳大利亚奋斗的年轻朋友?

Sam:就我自己而言,并不算很成功。我认识的成功人士实在很多,包括看你们节目以前采访的嘉宾,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我之所以一直在银行工作,一方面因为“懒”,不想换行业,另一方面则是喜欢这样脚踏实地做事的感觉。

和我当初进国民银行时相比,我发现如今的华人年轻人更自信,懂的东西也更多,更愿意去表达自己。

就我看来,银行首先看中的就是员工的自信,而非专业知识,因为专业知识可以在工作中习得。当然,也不能过分自信。

进入工作后,一定要脚踏实地对待工作,不能眼高手低。如果跳槽过多,比如一、两年跳四、五次,公司可能会认为你不够稳定。

当你去做一个工作,无论工作性质如何,首先就是要搞懂工作的每个部门,这样才能一步步向上发展。如果走捷径,从第一步直接跳到第十步,看起来很快,但当你在顶端,却被发现很多中间环节并不懂,这样会失去信誉,下落得也很快。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