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9日 30.1°C-30.1°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女王离去:旧时代的王冠,新时代的彷徨(图)

2022-09-21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家也是如此。

女王离去:旧时代的王冠,新时代的彷徨(图) - 1

2022年,国外的疫情已经消停,但是此刻几位重要老人却相继离开,从稻盛和夫、戈尔巴乔夫到伊丽莎白女王,似乎正在提醒我们,上个时代的历史最后余晖,似乎真的正在消散。

女王的去世,在英国国内引发不少自发吊唁,各地有100多万人自发参加,全球超过40亿人通过直播观看女王葬礼。在中文世界,也引发不少关注与讨论。除了一窥王室八卦之外,我们能够有什么更多思考。比如,君主制这样的前现代产物,在当下的后现代,到底意味着什么?

女王全名是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从1952年至2022年期间担任英国君主,刚好在位70年,被认为是在位时间第二的欧洲君主,也是在位最长的女性君主。值得一提的是,女王除了是英国女王,还是英国、加拿大等十多个英联邦王国的元首,她也是英联邦首脑,其中包含56 个国家,人口 24 亿。她在位期间,经历了15任首相,其中不乏丘吉尔、撒切尔夫人这样的一代人物。

女王可以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去世不久,还认命原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为应该第56任首相。她以自己70年的兢兢业业赢得了各界多数尊重,即使不少反对君主制的人,对她的离开也表示了遗憾与哀悼。从女王登基到现在,世界发生了太多改变,君主制更加不符合潮流,英国在世界的角色在变化,不仅从日不落帝国的遗产中进一步退缩,极力淡化其殖民帝国色彩,而且近年脱欧等事件中,可以看出英国甚至回归孤立状态的新趋势。

有朋友问,女王的死会减弱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吗?不那么精确地说, 在君主立宪制的模式下,英国王室类似一家英国国企,可以说,对英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都有自己的影响。不过,这家公司变动老大,能否本质上减弱英国的全球影响?其实这一关系比较间接。

从内部看,女王的去世显然冲击不小。王室又类似一个家族企业,维持经营多年,管理风格固定,它的产品就是某种微妙而无形的文化影响力。变动一家老牌公司的CEO,尤其这家公司的CEO已经担任了70年,而且口碑还不错,对这家公司短期肯定有影响,也为这家公司带来了不确定性。不过,只要继任CEO按照前任的方式,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也就是英国王室作为品牌的符号感,那么,人事替换对英国的影响,可能就不是实质性的。

1965年,女王的第一任首相丘吉尔去世,这场葬礼被不少人称之为大英帝国作为大国的安魂曲,如今女王的葬礼,大概也可以作为英国王室最后的辉煌时刻。

女王去世,再次引发了对于君主制是否应该存废的讨论。虽然很多人调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女王没有实际权力,即使议会送来处决她的文件,也只能签署,毕竟上一次英国君主拒绝批准议会文件已经是1708年的事了。但即使在今天,君主仍旧是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门面,担任了不少仪式性工作,比如任命政府、支持议会开幕大典、批准立法议案等。英国首相每周三会和君主见面,君主也每天都会收到各种重要公文——这些公文往往会用一个红色箱子送达,是英国政治最高机密,堪称政治黑匣子。

英国的制度,到底还是英国人说了算,毕竟王室所花费的,主要是来自纳税人的税金。目前君主制还是得到多数人拥护(虽然比起过去有所降低),2022年,大概有62% 的英国人认为应该保留君主立宪制。但年轻人对君主制尤其不感冒。根据YouGov 民意调研,在英国18-24 岁人数中,2011还有59% 的人应该持续君主制,而 2022 年则是 33%。

中国有一句老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是军事,是国人熟悉的枪杆子,祀就是礼,就是礼仪,看似没有实质性的“祀”排在了实力说话的“戎”,可见其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王室仍旧是英国制度的重要一环。早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当时公认最聪明的评论员是经济学人的总编辑白芝浩,他就说英国君主制的特征是保留了英雄时期的国王们赖以统治的情感因素,又加了新的东西,可以说君主作为最高权力主题,以宗教力量以及神圣性提供了国家的政治伦理,“简而言之,皇室是这样一种管理机构,在这种机构中,国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所做的事是有趣的”。

如果你看过热门美剧《王冠》,这部热门剧正是以女王为主角,大概你能对于这些细节耳熟能详,也能对于女王登基以来一路国家家族大小风波之多,感慨不已。银幕之上,女王的扮演者可以展示其热情、无奈、失落等等生活化一面,而现实之中,虽然女王头像在英国钞票、英国邮箱随处可见,但大家对于她的内心波澜却所知甚少。

虽然她每年会出席数百场公开活动,穿着各类配色鲜艳的服饰让人一眼看到,但她依旧被认为是大家所知最少的人之一。纵然各类八卦小报在戴安娜王妃、梅根夫人新闻中极尽渲染,但女王身处暴风中心,却依旧神秘如往昔,大家几乎忘记她年轻时候曾经是一个活力四射的机械师,军衔至于中尉。她的地位要求她对很多事不做表态,甚至不展示偏好,她最大的得体就是沉默。

可以说,伊丽莎白二世没有太多个人情绪的稳定表现,堪称优雅,恰恰是她对于自身责任的最好诠释,也是她70年来淌过无数风波而全身而退的根本原因。

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19岁曾经呼吁废除君主制,如今接受女王任命成为首相。奇怪么?人很难一以贯之,很多年轻时候观点往往禁不起时间、经验与智识的考验,有句流行的老话就说,年轻的时候不是左派,是没有良心,而年长之后不是右派,是没有脑子。就像我小时候看王室八卦,自然同情戴妃,觉得伊丽莎白女王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才是真英雄,对王室印象就是保守守旧,对其“永不解释”的格言也不以为然,如今了解世事,多少理解王室不愿妥协的背后原则问题,而不做改变有时候比起改变是更负责的体现。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成为君主不容易,何况是在一个现代立宪国家的君主。

君主制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不要说在当下,即使在古代也是如此。我们谈君主制的弊端,往往会统一斥之为封建制的落后。事实上,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和西欧封建制区别很大,前者从秦朝之后进入大一统与编户齐民的大国路径,而后者则在封建分裂中发展出各国特色。如果从原始意义来说,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即封邦建国,各级领主对于自己上一级领主效忠,领主的领主未必是效忠对象,国王只是最大的领主而已。封建制下的君主,往往具备人性与神性的合二为一,但是即使如此,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感到在上帝见证之下与贵族同侪的压力。

早在13世纪,当时英国约翰一世,面临贵族的反对,不得不妥协,以《大宪章》等模式,初步确认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到了16世纪,法学家的理解又有进步,《国王的两个身体》强调,国王具有两个身体,一个是抽象的政治身体,一个是具体的自然身体,自然身体的败坏与缺点,不会影响前者的超然性,前者可以说是永远不死。当时法学家曾经用拗口的语言总结,“根据普通法,国王作为国王所作之一切行为,不因其未成年而无效。因为,国王在他里面有两个身体,即,一个自然之体(Body natural),一个政治之体(Body politic)。他的自然之体(若依其自身考量)是一有朽之体,可遭受因自然或意外而导致的一切软弱,可遭受因幼年或老年而导致的能力低下,可遭受其他人的自然之体可能发生的类似败坏。但是,他的政治之体乃是一个不可见、不可把握之身体,由政制和治理构成(consisting of Policy andGovernment),其构成之目的为指导人民,以及管理公共福利,并且,此身体完全免于自然之体可遭受的幼年、老年以及其他自然败坏和能力不足,为此,国王在其政治之体里面所作之行为,不因其自然之体的任何无能力而导致无效或失败。”

一位当时的法官曾经这样总结,“国王是一个不断存续的名号,作为人民的头和管治者(按法律的推定)会永远存续,只要人民继续存在……而在这个名号中,国王永远不死”。这意味着,在保持了国王的超然性之外,国王本人其实是可以替换的,不死的其实是王冠(The Crown),类似一个独立法人机构,而王冠之下头颅则难免有生老病死,这也为后来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提供了一些法理依据。即使雄才伟略如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无论真心假意,也曾经这样充满道学味地告诫另一位女王,“我们当君主的,仿佛站在一无遮挡的舞台上,吸引着全世界的视线和好奇。我们的衣服上略有污点便很显眼,我们的事情略有纰漏便立即会被察觉。我们需要特别小心,务使我们的行为一贯正大光明。”

在白芝浩的时代,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当时大英帝国可以说如日中天,女王影响比起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使如此,君主的作用也已经划定清晰,其意义就是不断出现在公众面前。维多利亚女王晚年因病深居简出引发不少恐慌,甚至认为威胁到君主制,因为公众需要仪式和盛典与盛装的君主,即使这是一场繁重的表演,也需要主角倾力演出,公众也有这个权力,“他们希望自己花的钱能够物有所值。”

女王这样的大人物离去,对于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虽然女王曾经来过FT的总部,也给不止一位同事授勋交谈过,但是对于我,她还是一个遥远的抽象存在。

即使如此,女王毕竟融入英国大背景的人,毕竟伦敦眼之类标志性建筑和她比起来,依旧是一个小年轻。她的离开,犹如记忆中的一个空白,构成记忆的残缺与疼痛。女王甚至君主制,无论再如何努力适应变化,即使在伦敦奥运通过替身与007一起跳伞,依旧不改其旧时代人物与价值观的特点。在经济崛起的时代,我们受到教育中,不少以新为好,口号是积极拥抱变化,但事实却是,旧的被打碎,新的却没有建立,这是当代人的彷徨来源。

在当下年代,一路向上的时代列车开始出现停滞迹象,变化因素更多是由良性变为负面,以至于大家对变化的态度从拥护到无奈;此刻,一些看似不变的人事也就有了时间刻度的意义,成为永恒守护我们动荡心灵的一部分。女王曾经属于这一部分,如今她到底还是走了,祝她在天国安好。

“肯尼迪死了,我还活着。即使不过在洗碗。”这是张爱玲晚年小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写尽了普通人的琐碎无奈与自我安慰。肯尼迪死的哪一年,张爱玲已经润到美国,女王则因为怀孕,首次缺席了当年的议会开幕式的国王演讲。我们还活着,这是也许是最原始的安慰,也是多数国人的最大追求,无论二舅一样的活着,还是在时代的大巴之上。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raiincoat
raiincoat 2022-09-21 回复
说实话,英国君主立宪制肯定能持续下去,反正都那么多年了。不过,英联邦国家脱离是会发生的,澳洲和加拿大都有成为共和国的打算
米花果子
米花果子 2022-09-21 回复
公知总是这样,其实倡导西方价值观无非就是为了捞钱
清泽泠
清泽泠 2022-09-21 回复
英国皇室是个品牌,是个背景板。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