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4.6°C-27.0°C
澳元 : 人民币=4.7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商业故事:李开复想让美国了解中国的AI公司,结果他挑起了中美的人工智能之争(组图)

2022-11-11 来源: Protocol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本文转载自Protocol,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美在高科技等敏感领域正在全面脱钩,科技媒体《Protocol》报道了世界知名的研究人员和投资者李开复,如何在跨越中美的高科技领域游走的经历及近况。他曾希望与美国一起在中国传播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以便两个国家都能成功,但现在他需要被迫选择不同的路径。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对于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创新工场来说,为一家刚起步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提供600万美元的投资,可能不是多大事儿。

创新工场是由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和传奇人物李开复创立的。

商业故事:李开复想让美国了解中国的AI公司,结果他挑起了中美的人工智能之争(组图) - 1

李开复(左)TechCrunch,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但是,对于这位著名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和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长期投资者来说,2021年和2022年对美国HPC-AI科技公司的这些投资,可能有更大的目的:可以帮助李开复跨境保持与美国几十年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正在慢慢地被削弱。

李开复在2009年成立创新工场之前,有多年一手经验,了解到美国和中国如何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根据CB Insights提供的数据和《Protocol》的分析,自2013年以来,这家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参与了世界各地人工智能公司的多轮投资,总额至少为10.6亿美元。

在成为投资者之前,李开复在中国为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和谷歌工作,领导人工智能研究,看着他的突破性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搜索、移动和对话式人工智能产品中取得成果,在这两个国家和全球范围内触及人们的生活。

一路走来,他似乎从两种科技文化中收获了智慧的瑰宝。

李开复从一个国家吸收知识并应用于另一个国家的跨境理念,在他的投资方法中得到了体现。创新工场在北京、上海和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都有业务,其投资重点是中国公司。

然而,多年来,这家风险投资公司也为美国公司提供资金,HPC-AI科技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其创始人尤洋在9月告诉《Protocol》这个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在中国,旨在向美国市场销售其人工智能优化软件。

李开复曾告诫美国人,敦促他们关注中国的人工智能成就。

李开复在2016年北京的TechCrunch会议上说:“他们(美国公司)处于劣势,因为中国公司正在研究中国公司和美国公司,但美国公司没有研究中国公司,所以美国公司只有中国公司的一半知识,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是他在2018年的畅销书,《人工智能超级大国:中国、硅谷和世界新秩序》中试图表达的一个概念。

这本书描述了美国和中国在平行轨道上行驶,帮助推进一个重要的技术类别,可以使每个人受益。李开复认为,美国可以从更多了解中国的快速进步中受益,这些领域包括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机器学习,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

许多人没有把握住这本书的细微变化,而是误解了它的叙事,称它是一个肤浅的故事,描绘了一场赢家通吃的人工智能战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开复本来以为,这可能是一种分享知识的双赢方式,同时方便地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吸引投资,但是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为国家安全的鹰派提供了弹药,为夸张的头条新闻提供了成熟的素材,放大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所谓人工智能竞赛。

媒体的错误描述,助长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极端反应,阻碍了跨境科技商业合作,阻止中国获得在美国制造的人工智能用品,如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强大芯片,并可能阻碍美国资金流向李开复押注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此前,李开复作为技术专家和商人,努力将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捆绑在一起。他扮演了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角色之后。现在,随着地缘政治压力将这两个科技强国领域撕开,李开复正在努力保持对它们的控制。

他仍在坚持投资于横跨两个世界的人工智能公司,包括HPC-AI 公司,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公司英硅智能,这家公司在美国、中国、英国和其他地方都有业务。以及中国的文远知行,这家公司拥有在圣荷西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证。

在他的书出版多年后,对李开复作品的歪曲、过度简化版本的信息仍在重复出现。

2021年11月,彭博社记者问他:“在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竞赛中,谁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获胜?”

当一脸疲惫的李开复看着他的笔记本摄像头回答问题时,他耐心地解释说,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正面的人工智能冲突。相反,他说两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企业人工智能软件等领域,而中国在制造业的机器人技术等方面。

他告诉记者,两国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消费者互联网平台的人工智能方面都做得很好。

李开复说:“我希望人工智能最终能使两国的公司成为赢家。”

但是,这个希望可能不足以让李开复的知识共享理念运作得更久,他可能会被迫按照新的信念生活。

创新工场没有回应对李开复的多次采访请求。

一个科技名人出现了

三十年前,李开复站在美国顶级早间节目的舞台上,明亮的灯光照在他身上。

琼安·兰登,“早安美国”的长期主持人,疑惑地看着李开复。她需要对他刚刚说出的这个离奇的数字做出解释。

兰登惊叹道:“一万亿个不同的句子?”

李开复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个狡猾而甜蜜的笑。

商业故事:李开复想让美国了解中国的AI公司,结果他挑起了中美的人工智能之争(组图) - 2

三十年前,李开复在早安美国节目中介绍人工智能。来源:早安美国节目截图

“是的,” 他回答说,他帮助建立的未来技术,现在他们身边的麦金塔台式电脑中工作,可以识别人类的语音,因为它已经用一万亿个句子训练过了。

那是1992年。那些在早上,正为孩子们冲泡即食燕麦片或准备上班的妈妈们可能会想,为什么这个当时30岁但看起来只有18岁的李开复,会从他们的电视屏幕走向真实的生活。

有一天,这个年轻的计算机书呆子眼里闪烁着光芒,会在尚未发明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全球追随者,这些平台在美国和中国都很受欢迎,甚至引发了竞争对手微软和谷歌之间的地盘之争。

李开复告诉伦登,“这里有两个突破”,解释了他为苹果公司进行的语音识别研究的意义,这项研究后来为他在中国为微软和谷歌管理人工智能实验室时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李开复在当天演示的语音识别技术,被植入了苹果公司的一款名为Casper的产品。兰登和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库利轮流向Casper发出预先编写好的语音命令,指示计算机打开日历应用程序以安排约会,并自动开出支票以支付电话费。

早安美国节目组的浮华似乎很合适这个场景,当李开复站在那里时,显然表现出了足够的自信,使苹果公司做出了一个非典型的决定,让其年轻的科学家在数百万电视观众面前,给这家公司更老练的首席执行官扮演助手。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进行的博士研究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因此已经声名鹊起。

李开复在早安美国展示的工作,使用数学学习来实现连续语音识别。虽然这并不涉及全新的概念,但微软副总裁拉希德说这是一种冒险的方法,它为李开复赢得了大胆而明智的行动的声誉,这将有助于实现人工智能。

拉希德说:“那是人们不一定认为会成功的东西。那段时间的很多正统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做更多基于规则的系统,在这些系统中,你基本上是在利用个人的专业知识,并试图以某种方式将其编码出来。”

在李开复的古怪研究中,甚至还有一丝醒目的品牌效应。与其说它是学术性的、复杂的东西,不如说它有一个时髦的、令人难忘的名字:斯芬克斯。

这个生物的狮子身体代表了一个大型数据库,它的人类头颅代表了系统的知识,而鸟的翅膀代表了速度,李开复后来在他2011年的书《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中解释道。斯芬克斯得到了关注,甚至在1988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得到了报道。

拉希德说:“这是他成为名人的事情之一。这是一个惊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助于启动他的职业生涯。”

随着李开复在专业领域的发展,他的这种自信将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1998年,在北京启动新的微软研究院(MSR)实验室时,李开复必须与大学建立关系,招聘人才,甚至与当地政府官员周旋,希望他们支持这个实验室。

他也有能力引起微软公司决策者的注意。

20世纪60年代初,李开复11岁时从他的出生地台湾移居美国,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沉浸在美国文化和英语中。

科技创业投资公司高智公司的创始人内森·梅尔沃德说:“他能清楚地表达他对软件的计划。”

他和拉希德一起聘请李开复担任指导创建微软中国实验室的关键角色。梅尔沃德说:“一个善于表达的研究人员,比一个不善于表达的研究人员更能向你推销他或她的计划。”

李开复帮助实验室在中国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梅尔沃德说:“在短短几年内,MSR中国作为一个超级酷的工作场所而闻名于世,在那里你可以做非常、非常有趣的事情。”

谷歌也想加入这个行动。这家公司在21世纪初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要通过搜索和电子邮件颠覆微软的统治地位,在2005年成功地挖来李开复,帮助它建立自己的中国业务。

微软很不高兴,那年7月起诉了谷歌,认为谷歌违反了微软与李开复的竞业协议。几个月后,这两家公司就这个诉讼达成了和解。

李开复的人际网络和领导才能以及他在开创性的语音识别方面的优势,都无法与谷歌在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和商业逆境相抗衡。李开复于2009年退出公司。到第二年,谷歌开始关闭产品和服务,或将其从李开复帮助培育的中国市场转移出去。

商业故事:李开复想让美国了解中国的AI公司,结果他挑起了中美的人工智能之争(组图) - 3

李开复是中国微博上的名人。来源:李开复微博账号

李开复把他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他的下一个方向中。

他在2018年告诉《连线》:“我们可以看到安卓正在取得的进展,我们知道这也将是在中国的答案。所以当我离开谷歌时……我成立了一家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公司,主要是基于安卓的。这就是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于社交网络、教育、娱乐。”

他说:“在人工智能之前,我们在这些领域已经非常出色。”

学习美国的伟大之处,然后搬到中国

201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举行的 “AI Superpowers”图书巡展活动上,一位在加州学习的中国经济学学生向李开复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位学生问:“你提到,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是两个平行宇宙。那么,对于想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工作的未来企业家,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李开复直言不讳,他说:“我认为跨国界将是非常困难的。我不会建议你为一个试图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公司工作,或者为一个试图在美国做生意的中国公司工作,无论哪种科技公司。”

李开复说的下一句 话引起了一群有希望成为硅谷创业者们紧张的笑声。

李开复说:“学习美国的伟大之处,然后搬到中国并使用这些知识”。

随着人群的惊呼,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说,“或者相反。”

令人惊讶,但也很有启示性,简而言之,这就是李开复的跨国学习指导哲学,并根据新的地缘政治现实进行了调整。

在李开复在伯克利发表演讲期间,HPC-AI科技公司的尤文(You音译)是一名研究人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简化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方法。从商学院沿着Gayley路走半英里就到了这个学院。

像许多有抱负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一样,尤文向李开复寻求建议。事实上,就像李开复在中国类似推特的平台上(微博)的4860万名粉丝一样,尤文对他使用了一种尊重和爱戴的说法。

9月,在他计划与李开复在新加坡共进晚餐的前一天,尤文在采访中告诉《Protocol》:“我叫李开复‘李教授’。

李开复不是教授,但这是对他的尊重。”

尤文说:“我希望我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对我的公司的建议,关于如何建立产品,以及如何让公司在未来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

李教授顺应脱钩的浪潮

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谁也说不准,像HPC-AI Tech这样的初创公司是否会调整其销售策略。但随着拜登政府发出限制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跨境投资的信号,李开复似乎决心找到机会的窗口。

商业故事:李开复想让美国了解中国的AI公司,结果他挑起了中美的人工智能之争(组图) - 4

李开复在中国有很多的商业合作。来源:李开复微博账号

李开复在4月在彭博活动中说:“脱钩将给许多公司带来挑战。他们会失去销售,但他们也会为那些能够跨越和利用脱钩的公司创造机会。”

李开复说:“我不担心最坏的情况,因为脱钩的任何极端措施,都会以非常严重的两败俱伤而告终。”

直到最近,李开复应用跨境经验的理念一直对他很有帮助。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国变得更加有望成功,创新工场积极劝说美国投资者帮助资助其投资组合中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部分原因是他在谷歌时认识到移动设备使用产生的大量数据涌入。

到2016年,创新工场已经为其中国和美国基金筹集了相当于6.75亿美元的资金。

李开复的人工智能投资活动多年来一直在波动,但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1年是一个特别活跃的一年。他在2021年参与了人工智能公司的八轮融资,价值至少3.806亿美元。相比之下,他在2022年的前三个季度加入了7轮融资,价值约为这个金额的三分之一,至少为1.307亿美元。

本报道所评估的创新工场的人工智能相关融资的全部金额,没有公开披露。

由于美国的关税和出口管制,使两国之间的人工智能业务合作前景变得暗淡,创新工场发现更难吸引美国投资者。据报道,公司在2019年关闭了其硅谷办事处。

然后,今年8月,《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个投资公司在筹集了2亿美元后关闭了其最新的中国基金,不到它希望吸引的5亿美元资金的一半。

不过,李开复对最大的两个人工智能赌注的投资在持续,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文远知行和英硅智能,它们都在美国和中国运营。这表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跨国的人工智能交易。创新工场在2017年和最晚在2021年加入了文远知行的多轮融资,总额为1.67亿美元。

在2019年和2021年,CB Insights报告称,创新工场为总额为2.92亿美元的融资轮次做出了贡献。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文远知行在涉及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轮次中筹集了7.67亿美元。

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跨境人工智能合作长远前景似乎是乐观的,但李开复对过去几年失去的机会的感觉痛心。他引用了一句关于寻找共同点和接受差异的中国谚语,在“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中,“求同存异”。

他写道,“多年来,我了解到,如果每个国家都能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和观点,并接受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同意对方的异议’,就会有巨大的进步。”

本文转载自Protocol,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路边草一株君
路边草一株君 2022-11-11 回复
他的书被媒体扭曲了核心价值。。。
Wendy-6
Wendy-6 2022-11-11 回复
美中关系一去不复返
晓晓想回国
晓晓想回国 2022-11-11 回复
李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哔哔哔哔
哔哔哔哔 2022-11-11 回复
两国合作人工智能确实能有更高速的发展,但背景文化的差异太大,即使科技方面成功也会有别的问题发生
疯搓搓的小幺妹
疯搓搓的小幺妹 2022-11-11 回复
李老师的给人形象不错 但实力好像有限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