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人救回421条命,花费100多万,坚持19年,让无数网友泪崩(组图)
“人活着是为什么啊?”
一名男子反问道:“死了又图什么?死了也不知道享福还是受罪。生气死了是仇人高兴,亲人倒霉。”
通过这种劝导的方式,这名男子已经成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400多名轻生者。
他因此被称为“自杀终结者”“生命守望者”,但这背后,是一个“好人”的使命、挣扎和困境。
生命守望者
南京长江大桥上,一位身穿无袖黑衣的中年女子缓缓地在桥面上走着,双眼无神地看着远方,双手握在腹前。
她应该是来寻死的。断定以后,后背衣服上写着“善待生命每一天”的男子骑着电动车缓慢跟随其后。
适时,他停下车,上前问道:“大姐,你怎么心情不好?我知道你心里面都塞满了......怎么回事,是有什么病还是怎么了?”
听了男子的劝慰,女子一边抹泪一边走着,最终停下脚步,双手靠在栏杆上,哭着说:“我也不得不跳,我实在受不了了。”
原来她丈夫出轨了一个外国女人,她怎么挽回都没有用,实在没办法了,就想一走了之。
“你死了之后,他会对你女儿怎么样?我给你出两个点子,处理不了,你再来死行不行。”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女子终被劝下。最后在这名男子的帮助下,她承诺会为了女儿好好活下去,不会再犯傻。
这是美国导演拍的纪录片《天使在南京》里的一个片段,这名男子叫陈思,是南京长江大桥上的劝生者,在桥上巡逻了19年,共从死神中抢回来400多名想轻生的人。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4年里,超过2000人从此桥上跳下,是世界上自杀率较高的地方之一。曾经的“争气桥”,却也是很多人的奈何桥。
于是从2003年起,这座桥上多了一个挽救生命的摆渡人——陈思。他见证了许多人生命的最后一瞬,也记录下了自杀背后的百态人生。
因此被称为“自杀终结者”。
图源:豆瓣
2003年9月19日,陈思永远都记得这个日子,那是他到南京长江大桥义务劝导的第一天。
第一次上桥,他带了一块精心制作的爱心标牌,上面写着:“全世界都来关注自杀者。天无绝人之路,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待生命每一天”,中间还印着他的私人号码。
站了几个小时,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况,正当他准备回家吃午饭时,一位手提蛇皮袋,满嘴酒气的男子朝他这边走来。
看着男子哭丧的模样,陈思主动上前搭话,男子没理,他继续跟着唠叨了十几分钟后,男子哇地哭了起来。原来男子被朋友骗得血本无归,本想喝醉之后从桥上跳下去。经陈思劝导后,男子逐渐恢复理智,后来陈思又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将他平安送上了车。
那天回家后,陈思在《大桥日记》的第一页上写着:“从今天开始,我准备将毕生的精力用到人类灵魂的挽救工作中去……”
从此以后,几乎每一个周末,他都会出现在这座桥上。
在他救下的人中,最常见的是为情所困之人。有位在新婚之夜发现丈夫出轨的新娘,在婚礼后第六天穿着一身红嫁衣,带着愤恨来到大桥,刚爬上栏杆就被陈思救下;还有另一位发现丈夫出轨的青岛女人,在丝袜里放了一张存有二十多万的银行卡,准备拿此陪葬。
除了被情所伤,金钱和疾病是更为现实的原因。有人因栽在2008年的股灾里活不下去;有癌症病人因为护士给他调换了病房,就以为没有康复的希望而想自杀。
有对在餐馆打工的夫妻,妻子怀孕,临产时检查出孩子挤带绕颈,想着回老家剖腹产更便宜,没想到去火车站买票时,好不容易攒下的5000元全被偷走,丈夫一时想不开跑到大桥上想往下跳,陈思救下后将他们送回了老家。
大桥南堡向北数第13根电线杆,是陈思看到的轻生者最多的地方,“从那儿往下看,漩涡又大又多”仅在这一个地方,他就救下过不下5人,其中有被指克死嫂子的小姑娘,也有做企业失败的生意人。
19年里,陈思听说过各种各样赴死的理由,败业、嗜赌、被家暴、失恋、被骗、抑郁……有穷困潦倒的,也有曾家财万贯的。至于轻生者为什么想去大桥,很多人告诉他,大桥是次要的,关键是长江,“无论有多少委屈和多少困难,想回归母亲,让长江洗刷自己。”
另一个原因是,想轻生的人往往就想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不给亲人、朋友留下什么阴影。
对于为什么想去大桥上救人,陈思自己也道不清,说不明。
他对媒体说得最多的是,因为经常看到电视上播放跳桥的新闻,而轻生者多为宿迁老乡,自己曾多次得到同乡人的帮助,看到这么多人频频跳桥,他心里过意不去,决定上桥救人。
或许是自己吃过苦,所以更加能懂得他人的不易。
陈思其实并不是他的本名,是接受采访时,他随口说的一个名字。他原叫陈后军,1968年出生在江苏宿迁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父母离婚得早,父亲又身患残疾,是奶奶一手将其养大。小时候农闲时,奶奶会带着他去帮邻居调解纠纷,村里两口子吵架、哪家有冤枉或委屈,他都跟着奶奶去劝说。
受奶奶的影响,他也养成了爱管闲事的习惯。
1990年,22岁的陈思为了多挣点钱,和几个老乡一起来到南京打工。本想挣了钱后将老家的草房子换成瓦房,没想到在工地上卖力地干了两个多月,钱没拿到,老板却失踪了。
家里带来的大米吃完,有余钱的老乡都回家了,只留下陈思和两个叔叔,三人准备一路沿讨,从南京步行回家。
经过长江大桥不远处一个菜市场时,他们本想找口饭吃后继续赶路,没想到遇到一位老乡,老乡说:“回家干嘛呢,在这儿拾破烂也能养活自己。”
图源:中新视频
考虑到家里的情况,陈思决定留下来,从捡破烂做起,有了几十块本钱后,就开始卖蔬菜、水果。
几年后,日子渐渐变好,他又在另一位老乡的帮助下开了家小商店,和一位南京姑娘结了婚,生了女儿。直到这时,陈思才感觉真正在南京立足了。去大桥上劝导轻生者,只要陈思不耽误照顾家里,她的妻子并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为此导致家里经济困难时,夫妻俩也会吵得不可开交。大部分时候,妻子还是支持的。
最初在桥上救人时,陈思只是盲目地在行人中寻找有轻生意向的人,抱着“宁可误会,不可放过”的心态,常常是见人在桥上徘徊就上去搭话,被骂过无数次“神经病”,也没少挨打。
后来救的人多了,他也总结出一套经验:要轻生的人通常神情黯然,脚步散碎,或者吸烟或者哭哭啼啼,神态异常。头几年,他是将拦下的人交给警察处理,只是轻生者离开大桥,并不真正获救,想不开的人会再次自杀。
陈思觉得这样“治标不治本”,于是在2006年他租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专门用来接待轻生者,并取名为“心灵驿站”。
驿站有男女宿舍两间,共四张床铺,免费提供吃喝和心理咨询。
他救人的一般流程是,先将人劝下带回,然后进行安抚、安置,等情绪稳定后再进一步沟通。有些轻生者最初会以为陈思是骗子,这时他就会用激将法,“你死都不怕还怕我给你卖了啊?如果我把你困难理清了,让你找到希望,你再跳也不迟啊。”
要是遇到不好沟通的人,陈思一般会请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些学生志愿者来做工作。
自他的事迹被媒体大量报道后,十多年来,已有近6000名志愿者参与过其中。
2008年,陈思的电话号码印在了全国八年级的书上,单是电话咨询,“心灵驿站”就帮助了4万多人。
在《大桥日记》中,陈思写道:“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支蜡烛,给他们一丝光明和希望。我相信人的力量,大家一起帮忙,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然而有些坎儿,只能靠自己才能跨过去,包括陈思。
为了救人,陈思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存款,“除了租房,吃饭不能少,酒更得备着,遇到条件不好的还给人路费。”为此,妻子没少跟他吵。
后来是汕头一家公益基金决定每月资助他5000块钱,巡桥救人才得以继续。
租下心灵驿站那一年,陈思的小商店也因为拆迁开不了了,尝试继续开店失败后,他最终去了一家物流公司上班,每月工资几千块,工作时间弹性且双休。
可尽管有了资助,他还是会将一半的工资用于救人的事情上,妻子虽颇有微词,但看在他把获得的各种荣誉的奖金交给家里,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让他们夫妻再次亮起红灯的,是2011年陈思在大桥上救下的一名患有抑郁症的女子。她是住在心灵驿站时间最长的住户,住了有一年。
一年后,她的病情得以缓解,可却赖着不走了,一门心思地想跟陈思过,还拉着陈思的妻子说:“大姐,你把你老公让给我吧,反正你对他也不好。”气得陈思的妻子铁了心地要离婚。
后来是南京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看到相关报道后,将这名女子接到学校,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才让这件事得以解决。
除去家人,那些陈思无法守住的轻生者,甚至他已经救回来的人,也在时常折磨着陈思的神经。
2013年有一天,陈思正蹲在桥头吃盒饭,一名打扮精致的上海女子边打电话边走过来,状态看起来跟他平时遇到的想轻生的不一样,他便没在意,继续吃饭,结果环卫工人马上对他说:“你看那人干嘛呢?”
等他抬头时,那名女子已经将一只腿架上去了,没等他跑到,人已跳入江中。只看见女子红棕色的长发在江面回旋,很快便没了踪影。
陈思时常自责,如果自己快一点呢?如果工作日也去救人呢?他(她)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这个问题,或许没有确切的答案。
他曾救过一位从深圳专门跑来大桥自杀的女孩,女孩原本和姐姐在深圳卖鞋,后来认识了一位南京网友,两人很快确立了恋人关系并同居。
只是没过多久,女孩怀孕,“男友”却失踪,她一时想不开企图轻生,被陈思巡桥时救下。后来陈思带着女孩去了医院,帮忙签字打掉了孩子。
这已经不是陈思第一次签字了,“像这样打孩子的,我在医院签了十几次了。我既救人也杀人。”
心情郁闷时,陈思会去KTV,用唱歌、喝酒的方式来疏解心中巨大的压力,有时则是写写日记,或者对着墙讲话。
正所谓渡人容易,渡己难。
心里实在觉得压抑,他会去寺庙拜佛,以求得片刻的安宁。有位老和尚告诉他:
“你只有两分钟去救人,没有人可以救所有人,只有他自己可以救自己。你救他是让他有一个时间来过渡,不要觉得他们是你的包袱,也不要把所有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这句话给了陈思极大的启发,他试着让自己不再纠结,能帮一个是一个吧,“我的一句话一个安慰,说不定就能让他燃起生活的希望。”
被陈思救下了人,虽然与他联系的不多,但还是有少部分人会偶尔给他打电话。
当初那位扬言要嫁给他的女子,有一天对他说:“陈大哥,我要结婚啦!”
那位穿着嫁衣跳桥的新娘后来去了青岛打拼事业,有了新的家庭和一个崭新的人生。
他救过的一位未婚先孕的女孩,后来嫁了一个公务员,日子也过得也不错。
有的人还会回来帮助他一起救人,继续将爱心传递。
对于陈思来讲,这些人的生活还在延续着,甚至能继续去帮助别人,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另外的收获在于,当地政府加强了南京长江大桥桥面上的安全措施,行人无法再步行上桥,只能乘坐电梯到桥头堡观景台,眺望风景。
只是即便是这样,仍有少数人会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陈思为什么还在坚持巡桥。
而他如今已经54岁了,考虑到自己血糖高、血压高的原因,他打算退休了,“像我现在把一个人救下来,摔倒的话估计自己就不行了。我也不想麻烦别人来救我。”
不过他说仍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也希望相关心灵康复机构将自己救人的经验传下去。
曾经救人时,陈思常常听到轻生者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你凭什么不让我死?大桥是你建的?”
他会回答说:“我是大桥志愿者,我有权保护大桥。”或者是说:“你听了我的话不管用再跳。”
以他多年的经验,高产阶级的人轻生不会让人看见;中产阶级的人一般不太愿意与人说话,直接跳的多;只有无产阶级的人,才会反复徘徊,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
或许任何人都没有决定他人生死的权利,但生活不易,有些人真的只需要有人拉一把,就能勇敢地继续活下去。
那些被救下的人,没有人能改写他们的结局,陈思只是为他们争取到了再一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愿意续写这部人生的剧本,故事的结局也可能是美好的,终由剧中人自己把握。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会遇到困难,若人人都能给出一点温暖,便不会再感到这世间冰冷。
也正如陈思所说,天无绝人之路,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除标注外,本文图片主要源自:纪录片《天使在南京》截图、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