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4个女儿后,25岁贵州女孩怀着5胎被离婚,前夫:每娃每月给200块(组图)
本文转载自王耳朵先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一个礼拜前,胡月(化名)发了条视频,向大家宣布了条好消息:
自己生了,终于生了个男孩。
胡月是一个来自贵州毕节的打工妹,生下这个男孩前,她已经有4个女儿,最大的上三年级,最小的才2岁。
丈夫出轨、入狱、家暴,还因为嫌弃她生的全是女儿,在第五个孩子诞生之前已与她离婚。
而今年,她刚满25岁。
我第一次刷到她的报道,也是很惊讶,看懵了。
但所有年轻的朋友们,真的都应该来看看她的经历。
01
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胡月16岁。
那个夏天,她一个人到浙江临海的一家眼镜厂打工。
某次和厂里小姐妹出去玩,认识了现在的丈夫。
那时男方18岁,在隔壁工厂干活,老家离胡月家不远,但村子更偏。
胡月的父母不同意,觉得女儿还小,很多事都不懂,最好等20岁后再考虑嫁人。
但16岁的胡月觉得,在一起玩的厂工里面,这个男孩长得比较帅。
会搞发型,会穿衣服,谈恋爱一起出去,挺有面子。
认识半个月,她搬到了男方的厂宿舍;在一起3个月,她怀孕了。
因为年纪没到,孩子的户口只能暂时上在男方老家,两人直到7年后才领证。
大女儿两三个月时,家暴开始了。
她手机没电,丈夫找不到她,就会拳打脚踢。
不听话、不受控制了,便直接上手,不管是否当着外人、家人、甚至女儿们的面。
胡月三天两头就是一身的伤,有时眼睛都打出血丝。
图源:极昼工作室
不但如此,丈夫会拿走她全部工资,一分不留。
因为偷窃超市,又进去坐了两年牢。
甚至还在她坐月子期间出过轨。
可即便如此,胡月还是不得不以两年一个的紧密速度生孩子。
因为男方家想要男孩。
一胎生下女儿,公公婆婆连月子都对她不闻不问。
生老二时,公公在产房外听说是女孩,扭头就走。
到了老三老四,还是女孩,丈夫不耐烦到极点。
但他拒绝避孕,不生出男孩不罢休。
老四出生后,胡月偷偷去上了环,可还是意外怀孕。
丈夫观察她孕肚的形状,觉得这次十有八九又是个女孩,于是直接向她提出离婚。
而且还不是立马离,直等到房租到期了,他才搬出去,既省了笔开销,又不用再管妻女下一期的房租。
至于抚养费,他说只会每个孩子每月给200块,多了没有。
毕竟自己还要再找个老婆,好生儿子。
才25岁,胡月就这样变成了独自拉扯好几个孩子的单身妈妈。
厂里的活计,每月工资一两千,还不稳定。
她每天给几个孩子洗衣做饭、接送上下学,还要打零工到深夜。
临产当天还在做工,生完孩子当晚就得回家忙碌。
经济拮据到,二女儿多花了五毛钱买雪糕,她会崩溃得打了女儿一巴掌。
如今,她终于生下了男孩。
但一切有改变吗?
她甚至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早已离婚。
她时常在好几个孩子病了、摔了、哭了时手忙脚乱,不敢相信自己才25岁。
如此年轻的她,拖着的,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疲惫。
02
胡月的报道下面,有心疼她的,有嘲讽她活该的。
有说她没擦亮眼睛找对象的,也有骂这婆家太重男轻女的。
但我想聊聊的,是她、以及很多人婚姻不幸的一个共因:
很多时候,遇人不淑、难以止损,某种程度上都是因为过早地踏进婚姻。
多年前曾看过心理学家布莱尔·韦斯特的一段TED演讲。
大意是,为什么你越是晚婚,婚姻不幸的几率也就越低。
现在想想,他谈到的3点原因,在胡月身上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也会越高。
而这两者,其实意味着眼界。
当一个人太年轻,知识少,阅历少,收入少,眼界当然也就越低。
糊里糊涂选择对象,便分不清哪些是看似光鲜却廉价的特质,哪些是走向长远的品性。
所以胡月会因为前夫华而不实的潇洒和帅气而迅速对他死心塌地。
会因为没见过更宽广的生活,而觉得早早地相夫教子就是一种正确。
她不是选择得太错,而是在年轻而狭窄的视野里,那已经是极好的选择。
第二,25岁之前,人的大脑其实还没发育完全。
所以年轻时我们常常挺迷茫,寻寻觅觅。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而16岁,胡月自己还没成熟,就学着做一个妻子、母亲、媳妇。
她来不及思考什么追求,就被身份规训,一直到25岁。
我们可能会奇怪她被家暴、被出轨、被生育绑架,怎么不早早离婚及时止损。
但她在年轻懵懂时,就已学着习惯、接受这种处境。
发现自己踏错,再想要挣开,绝非易事。
第三,人在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性格也是不稳定的。
年纪越小,我们越容易受到经历、观念的影响,被改变、被塑造。
前夫一开始也还好,很疼胡月和女儿,会在公婆面前替她说话。
但渐渐地,他变得暴力、冷漠、善于说谎,在父母影响下变得对传宗接代极有执念。
这种巨大变化,胡月从没预料,也承担不起。
多少糟糕的婚姻,都源于相似的错位。
如《婚姻是一件小事》里写的那样:
“中国婚姻的灾难性结局,都是由于两个人还未能成熟,就被推进了一段需要成熟的心智才能达成的婚姻关系中造成的。”
当然,很多人会说,过去的老些辈人,结婚不都很早吗。
现在很多农村里,早早成家不也是常事吗,怎么没见他们离婚率有多高。
就连胡月自己也说,在她老家,十几岁就嫁人,很正常。
但过去,车马都慢;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天地有限。
两个人一辈子的变化、差异可能都不大。
但到了现在,到了城市,语境早已不同。
你越是成熟,你的收入、见识、追求、性格就越可能与年轻时有着天壤之别。
早早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圈层里,怎能确保以后不会后悔呢?
太早结婚,真的可能是一场灾难。
毕竟,你连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了,还拿什么掌控婚姻。
03
那么,到底要多“晚”,才适合结婚呢?
我想起余秀华的故事。
余秀华出生农村,先天性脑瘫,长得也不怎么好看。
19岁,就被父母张罗着嫁给比她大13岁的男人。
男人爱喝酒买醉,让她伺候着泡茶洗脚。
男人常冷言冷语,嘲笑她是个残疾人。
男人虽在外打工,但收入从来不给家用。
20年来,余秀华天天想着离婚,可她不敢,父母也不同意:她毕竟是个残疾的农妇,受到的规训太多太多。
但后来,她写诗,写成了一位诗人。
拿到数目可观的稿费后,丈夫要求要一套房才同意离婚,她二话不说,把钱全给了他,终于脱身。
再后来,她名气越来越大,赚得越来越多。
她想恋爱,就与小她14岁的男人恋爱;想结婚,就光速在一起。
过不下去,就痛骂一顿,果断离开。
再度选择的伴侣虽然并不完满,但她来去自由,依旧潇洒,并且不忌惮再去爱、再去投入。
所以一个人什么时候适合结婚?当你不怕离婚的时候。
这不是说你一定要有多少钱,而是生活里有不止婚姻这一个“支点”。
当你有事业、有爱好、有自己的圈子......有这些其他“支点”,你便不会将所有的希望、所有精神支柱全寄托在婚姻上。
你便不会在对待伴侣时钻牛角尖,不用拿孩子来留住谁的心,不会因只囿于柴米油盐而虚耗掉彼此的热情。
即便感情崩盘,生活也不会溃散。
培养起这些“支点”,当然需要年岁的积累。
当你有了撑起人生的实力,才有了走进婚姻的底气。
04
如果你仍觉得这个时机捉摸不透,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方法:
37%法则,也叫最优停止理论。
当我们在生活中做选择时,常常怕过早决定,选的就不够好;太迟决定,好的选项又太少。
为了确保我们有最大概率能选到最好的,概率学家们推导出了37%这个数字。
意思是,做决定时,先考察前37%的选项,但不接受任何一个。
而在37%之后,一旦遇到比前面所有选项都优秀的,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
放在婚恋中:
如果你现在25岁,想在30岁前结婚。
那么这其间5年的37%,就大约是2年时间(5x37%=1.85)。
这2年时间,就是你的观察期,你可以尽可能接触多的异性,并在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你对伴侣的选择标准。
在此期间,别结婚。
一旦过了这2年,便可以与你交往到的第一个达到此标准的对象结婚。
从概率学上来说,这便是你选择到理想伴侣的最优时机。
别惧怕尝试。
如复旦社会学教授沈奕斐老师说的,多交往异性,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
能让我们弄清楚理想的伴侣到底是怎样的,也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最后,借用罗振宇的一段演讲:
“过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礼。
只有结了婚的人,才被认可为合格的社会细胞。
而现在年轻人是怎么想的?
现在,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
啥叫「顶石」呢?就是修建建筑的时候,当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顶上的那块石头。
它标志着这座建筑从此建成了,真正屹立在世间了。
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
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
所以,在结婚这件事上,我劝你真的别赶时间。
毕竟婚姻,是把自己人生整理好后,才能做好的事。
本文转载自王耳朵先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