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4.6°C-27.0°C
澳元 : 人民币=4.7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设定保守经济增长目标,内忧外患凸显(组图)

2023-03-05 来源: 华尔街日报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为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在取消历时三年的严格防疫措施后,中国面临着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双重挑战。

中国设定保守经济增长目标,内忧外患凸显(组图) - 1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时宣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公布了20多年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目标。眼下,在取消历时三年的严格防疫措施后,中国面临着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双重挑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日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会上宣布了的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这表明官员们并不追求过高的增速,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优先事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本次人大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预计将进一步巩固他对安全、金融和科技领域的控制,重新调整关键职位,以进一步淡化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强化共产党的领导。今年的增长目标比中国政府去年设定的大约5.5%的目标更为保守——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的增长远未能达标,习近平严格的防疫管控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了经济的增长。去年3%的实际增长率是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仅有新冠疫情刚刚来袭的2020年除外,当时官员们选择了放弃增长目标。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必须把经济稳定放在首位,在确保稳定的同时追求进步。这是他即将下台前最后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

在强调稳经济之前,中国实行了三年的新冠动态清零政策,当时遏制疫情压倒了所有其他优先事项,包括对经济的支持。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在取消新冠疫情相关限制后稳步提升,中国则能重回轨道,最终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际,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超越美国的前景越发怀疑。

今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将意味着中国经济在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间平均增速约为4.6%,比2015年至2019年间6.7%的平均增长率下降了一个台阶。

在短期内,相对保守的5%增长目标表明,决策者对一连串的挑战有所担忧,即便疫情相关管控措施已经取消,这些挑战可能会拖慢复苏的步伐——这些不利因素包括:不温不火的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海外对中国制造商品的需求疲软,以及地方政府因背负了沉重债务而经济刺激能力受限。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中国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说,鉴于今年头两个月商业活动的强劲回升,5%的目标显得尤为谨慎。今年1月和2月,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活动的官方和民间衡量指标都出现了强劲反弹。

“今天的报告表明,中国政府认为重新开放对增长的推动力可能只是暂时的,” 卢姿蕙说,“政策方向是只通过有限的刺激来达到5%的增长目标。”

李克强周日说,政府今年将把财政支出提高5.6%,这低于去年的增幅,而今年的财政收入预计将增长6.7%,高于去年的水平。官员们拟按3%安排2023年的财政赤字率,略高于2022年的2.8%——这表明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大力刺激经济。

中国设定保守经济增长目标,内忧外患凸显(组图) - 2

中国定于周二公布今年前两个月的贸易数据。

图片来源:MARK SCHIEFELBEIN/ASSOCIATED PRESS今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的出口在支撑该国经济度过新冠疫情的大部分时间后,其增长会放缓到什么程度。在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和企业因央行积极抑制通胀而削减开支后,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出现同比放缓,并在10月份出现下跌。

中国定于周二发布今年前两个月的贸易数据。分析师称,最近几周,中国港口的航运成本骤降,有大量空集装箱,这表明贸易需求仍然低迷。

高盛经济学家在3月2日的一则提示中告诉客户,“如果出口比我们预期的要弱得多,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再次推出货币或财政宽松政策以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中国整体复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消费支出在疫情后任一反弹的可持续性。

经济学家们正在观察中国家庭将如何安排他们在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尽管一些人认为,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将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

尽管李克强呼吁政府“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但他没有提到派发现金,这是许多西方经济体在疫情期间为刺激消费而广泛采用的做法。

相反,李克强呼吁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以鼓励消费,但没有详细说明。官方统计的中国城镇青年人失业率在去年达到近20%的峰值后目前依然很高。农民工面临着更强烈的工作不安全感,因为出口需求摇摆不定,工厂可能会暂停招聘。

对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官员们周日没有释放多少新支持措施的信号。自2020年底监管机构开始严格执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限制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政府工作报告呼吁支持首次购房者、新城市居民和年轻人。然而,报告也重申了习近平和其他官员在控制房价飙升行动中喊的口号,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表明,尽管今年房地产可能会得到监管机构的一些扶持,但可能不会有机会重新发挥其过往作为主要增长引擎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整体谨慎基调反映了中国对清廉财政的持续重视——这始于疫情之前。

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驻芝加哥研究员宋厚泽说:“北京今年将优先考虑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在周日向地方政府发出了适度支持的信号。随着防疫产生了大量支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打击了土地拍卖,地方政府的债务不断膨胀。此前,土地拍卖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将增加3.6%,达到10.06万亿元,与去年18%的增幅相差甚远。

中国政府将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价值3.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50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用于资助基础设施项目,低于去年的4.04万亿元实际规模。

除了周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概述的目标外,中国经济的表现将取决于由一批习近平亲信组成的领导班子是否能够重振普通家庭和私营企业的信心。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支持私营部门,这对改善就业和生产力增长至关重要。”

延伸阅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要点

中国政府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连续第二年创20多年来的最低增长目标,彰显去年经济增长因疫情未达预期、同时经济正奋力从疫情中复苏之际,中国政府的态度较为审慎。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5.5%左右,已创20多年来最低增长目标,而去年实际增长3%,为历史上罕见的不及目标,主要是新冠疫情已持续三年,且中国政府实施严格的动态清理防疫措施,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国国内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迷、俄乌战争爆发、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以及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加大,也是拖累因素。

不过,随着中国政府去年12月份突然宣布放开防疫管控,以及政府不断加大刺激力度,中国经济今年年初以来明显复苏,上周刚刚出炉的2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全线超预期上升,居民和企业信心快速提升,但复苏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日上午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其它经济目标:今年将实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宏观政策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

报告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主要产业方面,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投资方面,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平台经济方面,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房地产方面,报告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加大之际,报告提出,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重大任务战建备统筹,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

台海方面,报告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Sara_赛赛
Sara_赛赛 2023-03-05 回复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有钱赚,有饭吃!
Sammie傻咪
Sammie傻咪 2023-03-05 回复
政府必须加强消费者信心,与部分的政府基建的扩张性消费,抵挡地方债务的冲击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