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0日 25.0°C-25.0°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华尔街日报:中国复苏势头减退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组图)

2023-05-31 来源: 华尔街日报 原文链接 评论11条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比现在要好。但随着重新开放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潜在问题正重新擡头。

华尔街日报:中国复苏势头减退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组图) - 1

在经历了近三年的防疫管制后,中国的购物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支出,但消费者的信心很低。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已经落幕,防疫政策放开后的恢复势头陷入停滞。眼下,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比现在要好,当时政府取消了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措施,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人们纷纷外出就餐,畅快旅游买买买。

但随着重新开放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潜在问题正重新擡头。

十多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楼市繁荣和政府过度投资已成过去式。家庭和地方政府被巨额债务所累。一些对未来忧心忡忡的家庭正储备现金。

华尔街日报:中国复苏势头减退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组图) - 2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民营企业的整治行动阻碍了冒险行为,与此同时,中西方关系的恶化正在扼杀外国投资,中国针对国际尽职调查和咨询公司的一场新行动就是这种关系恶化的铁证。

有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不断恶化的结构性问题正阻碍中国续写增长奇迹的机会。而此前正是这种奇迹使中国能够在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上与美国分庭抗礼。

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年增速可能很快会降至只有2%或3%,而不是以往常见的6%-8%的增长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今年及以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可能会低于许多商业领袖的预期,这将使中国对一些外国公司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也会令中国大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降低。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国当前令人失望的复苏表现确实意味着一些结构性阻力已在发挥作用。

得益于防疫限制措施的取消,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4.5%。

不过,从更为近期的一些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减缓。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仅增长0.5%。工业增加值、出口和投资等一系列数据的表现都远远弱于经济学家预期。

4月份中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超过20%。电商巨头阿里巴巴(Alibaba, 9988.HK, BABA)和京东集团(JD.com, 9618.HK, JD)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乏善可陈。由中国公司主导的香港恒生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下跌5.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问题不会导致经济衰退,也不会使政府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无法实现;鉴于去年经济的疲软程度,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华尔街日报:中国复苏势头减退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组图) - 3

麦当劳(McDonald's, MCD)和星巴克(Starbucks, SBUX)已表示将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门店,同时Ralph Lauren等零售商正在中国开新店。

凭借国内电动汽车生产热潮,中国在第一季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制造业实力意味着,中国仍会找到办法在一些主要行业取得成功。

资产管理公司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的研究主管沃飞流(Phillip Wool)表示:“我们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仍有信心。”他称,中国向更多依赖国内消费而非出口的转型将有助于维持经济稳步发展。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管理着170亿美元资产。

不过,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未来逾感担心。

鉴于作为中国以往主要增长引擎的投资和出口萎靡不振,今年的一大期望曾是中国消费者会大幅增加支出。

然而,尽管经历了近三年的严格疫情防控后,人们的消费有所增加,但中国并未出现其他经济体摆脱疫情影响时的那种消费激增局面。

消费者信心低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还无法明显改变国内民众长期以来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一定程度上源于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家庭必须存更多的钱,以备医疗费用和其它紧急情况之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约占年度GDP的38%,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8%。

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的中国问题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说,对中国来说,消费拉动型增长一直是一个有些高远的目标。她称,鉴于中国消费者在走出新冠疫情后的谨慎程度,现在这个目标可能更难实现。

华尔街日报:中国复苏势头减退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组图) - 4

虽然中国政府今年试图放宽借贷条件,但从贷款数据来看,家庭更愿意偿还债务,而不是增加贷款。

今年3月,Zi Lu用嫁妆还清了她两年前在上海买的一套住宅余下人民币120万元(约合17万美元)房贷。她就职于一家电子商务零售商,她说今年的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Lu说,她感到焦虑,希望减轻债务负担。

她说,害怕自己突然被炒鱿鱼。

此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巨额债务压顶的局面。

2012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的债务总额增加了37万亿美元,同期美国债务增加了近25万亿美元。据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中国研究部门主管Nicholas Borst的计算,截至2022年6月,中国债务规模达到约52万亿美元,比所有其他新兴市场未偿债务的总和还多。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中国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达到295%,而美国为257%。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债务堆积问题视为对金融稳定的威胁,因此自2016年以来便将去杠杆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这拖累了经济增长。

为了化解国内房地产泡沫,中国监管机构从2020年底开始对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实施严格的举债限制。尽管政府采取了遏制房地产市场下滑态势的政策举措,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下降了5.8%。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的计算,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目前存在着突破中央政府设定的非正式债务限额的危险,预示着资金压力严重。从深圳到郑州,全国多个城市已削减了公务员福利,有的还推迟了教师工资的发放。

这些问题恶化的背景是,有数据显示,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中国作为外商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中国的数据显示,2022年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8%,至1,800亿美元;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中国GDP之比已滑落到不足2%,不到十年前的一半。

作为应对美中冲突潜在干扰风险的办法之一,企业纷纷寻求供应链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和越南等一些国家对投资的争夺正在加剧。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说,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另一个因素。

他表示:“如果你对经济前景不是超级乐观,这自然会抑制为增加产能而进行投资的意愿。”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扶植生产力更强的民营部门活动的改革已经停滞;相较于经济增长而言,习近平更加重视安全。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包括科技、民营教育和房地产等行业的监管,这使得许多企业主不愿意增加投资。

今年1-4月份民营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远低于2019年同期5.5%的增幅。

中国领导人已提高了安抚企业家和投资者情绪的调门。中国二号人物、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今年3月表示,中国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他还告诉中共官员,要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中国政策制定者已经暂缓像2008年和2015年那样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对于他们现在是否会采取更积极的刺激措施,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不一。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在内的一些人士预计,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降息,以提振市场人气。

另一些人士表示,中国政府不愿出台强力刺激措施是因为担忧会提升本已高企的债务水平,而且更多的刺激措施可能也不会对刺激信贷需求起到什么作用。

服装和床上用品所用调温材料制造商Cocona的首席执行官Jeff Bowman表示,他仍对中国持乐观态度。他说,在最近赴台湾和中国的为期两周商务旅行中,侧重中国国内市场的客户要比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或欧洲市场的同行乐观得多,他说,后者“肯定在受到打击”。

他表示,Cocona计划在中国开设一家子公司,以扩大在华业务。Cocona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波尔德。

但许多分析师仍然想知道中国的增长将源于何处。

纽约咨询公司22V Research的中国问题研究主管Michael Hirson表示:“最大的疑问在于,我们对中国经济结构性放缓的认知是否正在转变为近期的信心问题?那就有点儿恶性循环了。”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日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1)
NPC
NPC 2023-05-31 回复
这才到哪儿啊 刚刚开始
澳洲奢华岛
澳洲奢华岛 2023-05-31 回复
高铁翻一倍,有钱人不坐,不通收入群体坐的少,过两年只是节假日人多,平时谁坐呢?
可爱lhygtt
可爱lhygtt 2023-05-31 回复
买房快18
super笨小小豬
super笨小小豬 2023-05-31 回复
月收入3千以下的有优惠券就好了,不能谁都发,重点照顾低收入者,提振消费
SOLSKJAERw
SOLSKJAERw 2023-05-31 回复
应该说消费动能在哪里?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