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9.0°C-29.0°C
澳元 : 人民币=4.7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2023-07-07 来源: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当罗欣(Rosheen Kaul)被问起她做过的最有创意的一道菜是什么时,她陷入了苦思——她觉得自己的拿手菜太多了。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1

“如果问我最喜欢做的一道菜,那就是我常做的一道家常小菜:蛋豆腐。”

“蛋豆腐”这个答案,可能会让知道她来路的人有点大跌眼镜。罗欣身为墨尔本餐厅Etta的主厨,就连著名文化杂志《大报》(Broadsheet)也直言,前往罗欣的餐厅就餐是“在墨尔本不容错过餐饮体验”。

然而对罗欣来说,这道家常蛋豆腐其实不简单。首先,你要自制豆腐,然后蒸出一块块丝滑如镜的豆腐,将其放入锅中炒,还要用木炭烧火。

最重要的是:加入澳大利亚本土种植的时令蔬菜,有时是南瓜,有时是洋蓟,甘蓝或雪豆。最后画龙点睛地淋上酱油,撒上姜,一道蛋豆腐才真正完成。

味蕾上的记忆转化成身份与文化认同

今年30岁的罗欣在新加坡出生,父亲是克什米尔人,母亲是菲律宾华裔,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话。罗欣小时候随父母移民到墨尔本,和许多“华裔二代” 一样,每到周末,她就会被爸妈送到中文语言学校学习普通话。

除了念书,以及课后与其他华裔二代同学的交往,妈妈做的家常菜,也是罗欣了解华人文化的渠道之一。她学习做中餐的方式,就是站在自家厨房,看着爸妈忙前忙后,潜移默化之中掌握了技能。

在成为一名厨师后,中餐也成了罗欣的首选。在经营自己的餐厅之前,她曾在利口福 (Lee Ho Fook)等多家墨尔本知名中餐厅任过职。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2

《Chinese-ish》是一本通过食物讲述自己成长经历的书。(Supplied: Murdoch Books)

2020年,受疫情影响,墨尔本进入封城状态,罗欣在家百无聊赖,忽然留意到许多朋友呆在家里钻研厨艺,甚至还研究起中餐。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做中餐,有的甚至还做出了“中式黑暗料理”。身为专业厨师的罗欣忍不住疯狂吐槽那些社媒上所谓“中餐”的照片。

吐槽归吐槽,罗欣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做一个教人们如何在居家隔离期间,在家做中式家常菜的烹饪小册子。

“我当时就是觉得,只要小册子能推广给足够多的人,比如说,我能教50个人,让他们在做中餐时有进步,这就是一个小成就了,”罗欣回忆道。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3

《Chinese-ish》书中的一张插画——橱柜里的调味料和食材。(Supplied: Murdoch Books)

于是,罗欣找来同在餐饮行业工作多年,如今是插画家的胡家一,一起制作了《居家隔离菜谱:亚裔版》(“Isol(Asian) Cookbook“)。简单好操作的菜谱,配上精心绘制的插画,小册子出乎意料地获得巨大成功,尤其受到了华裔年轻人的追捧。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4

《Chinese-ish》书里的甜品插图,由胡家一绘制。(Supplied: Murdoch Books)

罗欣这才发现,小册子无意中戳中了澳大利亚年轻人的“难言之隐”:在中餐已成澳大利亚日常餐饮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出于种种原因,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其实不会在家做中餐,有的则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一份适合他们在家做的食谱。

“我们作为澳大利亚华裔去写这本小册子,意味着我们可以用英文去沟通,用现代、无障碍的方式去讲述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的理解,”罗欣说。书里提到的食材,也都是在亚超可以买到的,简单又实用。

去年,罗欣和胡家一又一起撰写了《Chinese-ish》。书的标题玩起英文后缀梗,用年轻人爱说的“-ish”(意指“有点”)来表达对“Chinese”这一身份认同的模糊感。

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有点中式”的意思。“这本书写给像我们这样夹在多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以及那些因为没有接触过,而不了解[我们成长环境的人],”罗欣说。

罗欣直言,这不是一本来教人怎么去做中餐的烹饪书,而是一本为像她和胡家一这样的澳大利亚华裔后代而制作的书,通过食物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与体验。

在《Chinese-ish》的封面,有着这样的一行字:“家常菜,不怎么正宗,但百分百好吃”(home cooking, not quite authentic, but 100% delicious)。

里面包括了数十道混杂了来自中国各式菜系以及东南亚中餐的家常菜,从炒贵刁到大盘鸡,应有尽有。

《有点中式》如何解决海外中餐行业的“历史难题”?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5

书中的一道菜品:虾多士。(Supplied: Murdoch Books)

随着海外中餐的不断发展,一个“历史难题”却总是萦绕在世代华人移民心中:海外中餐的正宗口味,究竟是什么?

原本这个关于“是否正宗”争论,是对应20世纪早期专门为白人口味改良过的“左宗棠鸡”、“咕噜肉”等“美式中餐”和“澳式中餐”的问世。

1980年代,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加,不少人也将自己家乡的风味带到了澳大利亚。而如今在悉尼和墨尔本街头,人们可以看到从酸辣粉到烤串等各式各样的中餐馆。

作为一个年轻华裔,她认为,如今的澳大利亚已不再是一个“文化沙漠”的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摩擦与融合,也酝酿出了新的文化,像她这样在澳大利亚成长、以英文为母语的华裔年轻人就是一个例子。

罗欣说,“就像是《Chinese-ish》这本书,这不是一本中餐烹饪书,而是一本讲我们的生活经历的书,是一个讲述我们身在的这些混合一起的文化,以及它们给我们的所有的影响。”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6

罗欣认为,如今的澳大利亚已不再是一个“文化沙漠”。(Supplied: Murdoch Books)

自千禧年起,随着多元文化在饮食界也刮起一股旋风,一个以创意闻名的“混搭菜系”(fusion cuisine)也开始在澳大利亚高档餐厅流行。

罗欣认为“混搭菜系”这个词一开始其实是个挺不好的词,刚开始是用来定义一些常是白人男性主厨做出来的所谓中西结合的餐点,但其实可能是这个主厨去了一趟日本后、吃了个寿司,回家之后就东挑西拣地选出些亚洲美食特征,做成一道菜。

罗欣认为这样的混搭菜没有反映出食物中的文化,直言:“我曾认为混搭菜是西餐里面最糟糕的一种菜系。”

“但如果你看看现在,你会看混搭菜系中出现了一个很酷炫的发展,这包括很多像我这样的[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年轻主厨们的烹饪方式,他们生活在西方国家,然后通过一个西方视角,去重新演绎他们自己的饮食文化和菜肴。”

罗欣看到这趋势正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不断扩大:“你可以去制作混搭菜,因为你也是‘混合’出来的。”

如何获得父母的支持?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7

墨尔本厨师罗欣小时候在海边玩耍。(Supplied: Rosheen Kaul)

尽管今天罗欣已经是个年轻有为的主厨, 但她深知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她原本在大学就读心理学,后来意识到这并非是她最想做的事情,就决定转学到烹饪学校,但遭到了父母的大力反对,哪怕她之后事业有所起色,父母依然对罗欣成为厨师感到不满。

直到去年,“他们发现我在餐饮界受到好评,还出了书,然后自己又是一家国际闻名的餐厅的主厨,他们觉得,他们可以为我感到骄傲了,可以在他们的朋友面前夸赞我,说‘我的女儿是个厨师’,”罗欣笑着说。

“不正宗,但好吃!”——墨尔本华裔厨师“有点中式”的混搭料理(组图) - 8

罗欣在厨房处理海鲜。(Supplied)

虽然和父母有摩擦,罗欣明白自己对厨艺和中餐的热爱,还是多亏了父母日常在家做的中餐。父母在她的餐厅就餐,也会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在罗欣的菜中吃出了熟悉的味道。

“毕竟我所有最美好的(有关食物的)经历都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的。”

“食物是我生活的全部,是我沟通的方式,是我定义自己的渠道。通过食物,我找到了在这个社会、在我的家庭、在这个世界中属于我自己的地方,并明白它们当中的意味,”罗欣说。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赵氏孤魂
赵氏孤魂 2023-07-07 回复
罗欣真的是一个年轻有才华的厨师!她的故事和菜肴都让我对中餐和亚裔文化更感兴趣了!
李杰思Shiloh
李杰思Shiloh 2023-07-07 回复
这道蛋豆腐看起来太好吃了!我要尝试自制豆腐,做一个高级版的家常小菜!心动!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