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0日 25.2°C-25.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2023-07-10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四年前,很多名校生的大学申请文书里,都在谈兴趣理想、谈改变世界;四年后,这些天之骄子都去了哪儿呢?据统计,每年藤校毕业生有超30%步入金融、咨询行业,他们奉行“进入华尔街就是成功”,孤注一掷将求职路径锁死在极少数的几条赛道上,却也在无形中,给自己戴上了进退两难的“金手铐”......

“职业主义正在毁掉哈佛的课堂!”

前不久,一向很敢说的《哈佛深红报》上,一篇文章语出惊人。作者Aden Barton是哈佛今年即将毕业的经济学研究生,作为一位经济专业的研究者,他敏锐地观察到——

不管是职场人,还是在校学生,甚至是想要报考哈佛的学生,都越来越多地希望借助哈佛的金字招牌,向“钱”看。每年都有差不多40%的学生步入多金的金融行业,比如麦肯锡因为哈佛毕业生聚集,甚至还得了个“麦哈佛”的外号。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

但在追求实在的收入的过程中,这些精英学生也舍弃了哈佛的教育灵魂。他们不再看重在学校里精进学业、开拓思想和视野、塑造价值观,大学阶段的精神成长无迹可寻。

而这么做的后果,可能会在工作几年之后才显现出来。到那时,这批对人生感到迷茫的精英学子,要面对的就不只是换份工作这么简单了。

毕业生涌入华尔街银行和咨询公司,并不单单发生在哈佛。升学指导机构College Transitions在2022年统计了一份数据,关于华尔街上知名的15家银行近10000名新投行分析师的背景。

不难看出,这些银行最大的新员工来源就是声名显赫的藤校,表格后面甚至还有TOP15的文理学院。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2

从左至右的数据为:排名、大学、被雇佣毕业生人数、本校毕业生最多的银行、本校毕业生比例最高的银行

来自这些顶尖大学的学生,其实也和哈佛学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就曾在《优秀的绵羊》中说到过:以藤校为代表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深陷误区,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既聪明又有斗志,但同时也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就像一群绵羊,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走。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

除了金融界对名校精英不断投递橄榄枝,Aden Barton还着重提到了整个环节中的教育影响,甚至从高中开始的教育就已经初露端倪。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3

不断向着成功而努力,

为何成了名校生的陷阱?

哈佛毕业的精英学生们都去哪儿工作了?各行业肯定都有,但是金融、咨询肯定占了大头。

根据统计,除了经济危机那几年,每年确认要去金融行业的大四学生,都差不多在30%-40%,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4

耶鲁的情况也类似,2022届本科毕业生有16.6%选择了金融岗位,12%选择了咨询岗位。类似的职业选择可以说是一众藤校毕业生的典型代表。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5

而比这个更让人吃惊的是,对很多学生来说,与其说这是个人选择,不如说是在随波逐流。麻省理工毕业的美国风险投资研究员Kathy Cheng的经历极具代表性: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告诉我,只要我从一流学校毕业,那世界就会向我敞开大门。可当我在麻省理工读到大三、大四,需要考虑毕业后去向的时候,我却没有那种自由。相反,我觉得自己被困在了少数几条‘成功’的职业道路上,对我来说,就是金融和咨询。”

这样的结果,并非偶然。这背后跟大学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稍微了解一些美国大学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像哈佛这样的顶尖私立大学最开始都是富有白人的代表。虽然现在大学越来越注重生源多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这些顶尖大学不仅是学术精英的象征,依旧还是经济精英的象征。

只要看一眼2025届哈佛新生家庭收入统计,就能明白。那一年,美国个人年收入的中位数为46,000美元,高收入家庭依旧是哈佛生源的主流。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6

这就带来了第一个问题,价值观割裂。

来自哈佛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Guillermo Hava就有很割裂的感受,一方面,哈佛的课堂提倡学生要有好奇心,要发展智慧,但另一方面,聚集了哈佛精英的社团里,社交生活又在鼓励学生追求财富、资历和声望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就曾说过,美国的精英教育系统实际上更关注如何培养未来的富豪,而不是培养更多的思想家,因为富豪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捐款。

顶尖大学的学生们也最终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是把课堂上说的那些虚的目标作为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方向,还是转而追求更实际的财富、资历和声望?很显然,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

杜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Emma Rasiel也感受到,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表现出了类似的想法,希望交完高昂的学费以后,能找一份投资回报率高且稳定的工作。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7

这也就到了第二个问题,精英教育没有扩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反而把成功限定在了有限的几个赛道上。为了实现未来职场的成功,整个大学的学习,甚至高中的学习,都变得越来越功利。

诚然,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在有限的那么几条赛道上,竞争何其激烈,学生们不得不为了进入金融、咨询行业全力做准备。

原本应该享受充实大学生活的他们,不再有兴趣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哈佛前新生院长Dingman就说,现在的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加保守”,蜂拥挤入就业前景好的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也一直都是经济学原理和计算机科学概论交换坐头把交椅。

在耶鲁大学,经济专业也一直都是人数最多的,每年都有差不多250名大四学生会选修经济学或相关专业。耶鲁的经济专业每学期也都能给本科生开40多门课。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8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9

原本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的社团,比如咨询和金融分析相关的俱乐部,也都不再举办兴趣使然的活动,转而变成了职前培训。

再回头看看他们的大学申请文书,很多学生都在谈兴趣、谈理想。但他们真的相信自己所写的内容吗?

至少在经济学专业的Aden Barton看来,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也是为未来职场规划的计划的一部分。

即使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十分优渥,没有必要如此功利地求学,但财富、资历和声望组成的三驾马车已经让他们停不下来了。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0

华尔街就是成功?

无数精英学生为自己拷上“金手铐”

如果说进入金融、咨询行业真的能让学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那情况或许还不算糟。但问题就在于,等到学生进入行业两三年,他们才开始面对真正的问题。

别看藤校每年进入金融、咨询行业的学生有30%,甚至40%那么多,两年后,真正想留下来的有多少呢?

6%左右。而且根据相关报道,每一届最终能在这些行业里扎根的人,几乎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其实有大把的学生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这还远远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更糟的,是他们摘不下来的“金手铐”。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1

六位数的高薪让年轻人们可以穿着做工精良的衣服,住在设备齐全的公寓,坐在时髦的办公室,有机会带薪旅游,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可等到这些物质带来的兴奋感消失,年轻人们幡然醒悟自己志不在此。

这时候,早已习惯了“精英生活”的他们,想要换一份自己更喜欢但薪水不高的工作,谈何容易。

这就是戴在精英学生手上的金手铐。

他们是怎么带上这副金手铐的?华尔街高明的抢人套路可能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纽约时报》撰稿人Kevin Roose发现,华尔街发明了天才的招聘方式:

一方面是设置“two-and-out”制度,为新人提供两年的临时职位,到时他们可以再决定是留下来拿一个正式职位,还是跳槽。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么录用,要么拒绝。

另一方面,他们还早早就向学生递出橄榄枝,把“成功人生”的社会时钟拨快了好几年。大一就做宣讲会,大二招募学生参加实习、参加竞赛,大三面试暑期实习,为大四入职铺路。甚至有的学生大二就能签下稳定的实习合约。

双管齐下,效果惊人。藤校1/3的高材生都被吸引着来投简历了,他们坚信,在这里历练两年,能带来很多收获,即使工作内容是Excel上的大量繁琐运算,一版又一版地改PPT,还有为客户修改各种微小错误……

各种隐患却被忽视,直到两年后集中“暴雷”。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2

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其实也没那么了解金融、咨询行业,而在求职路上飞驰的他们,也错过了为转行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

来看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社会学教授Amy Binder 的调查。她曾采访了来自哈佛和斯坦福不同背景、专业的60名学生,他们都在毕业后一头扎进了华尔街。可是只有2人说自己在大学时就了解这些行业,其中一位学生的父亲还是华尔街在职银行高级职员。

半懂不懂才是大部分学生的真实状态,有哈佛的大三学生说,华尔街的金融岗位应该和银行出纳、会计差不多。

但就是为了这些他们还不了解的岗位,他们愿意顶着教授失望的目光,不惜翘课也要去参加一面二面三面。

顶级经济学期刊《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有份论文发现,从1961年到2003年,美国全日制大学生每周花在课堂和学习上的时间从40小时降到了27小时。

现在呢?

达特茅斯学院学生给出了一个平均水平的回答:每门课每周会有大约3~4小时的课堂时间,加上每门课4~5小时的课后作业。至于具体要花多少时间,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课。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3

这还算认真体验了大学生活的,也有比较急于把时间献给未来工作的学生。哈佛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Engell说,“感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哈佛的核心经历,就只剩下每学期的四门选修课了。”

那在华尔街的两年琐碎工作,真的让学生积累了足够的跨行业技能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4

图注:大学新生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目标

对一些尚抱有理想主义的学生来说,痛苦在于他们最终会发现,金融、咨询行业的价值和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完全不同道。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就曾说过,金融、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的工作是帮助大公司完成它们的任务,不掌握“核心科技”,也不创造新的商品和服务。

西北大学管理与组织学教授Lauren Rivera发现,金融公司提供的高薪岗位对学生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就连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博士都更愿意选择投身其中。可是,真要论工作的成就感,可能还得是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5

《纽约时报》撰稿人Kevin Roose在调查中还发现,在金融、咨询这类行业的工作会严重影响一个人对“价值”的定义。

“‘什么事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面对这个问题,经历了华尔街工作洗礼的年轻人们,很难再用开创性的视角去思考答案了。”

对想要跳槽的年轻人来说,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可比经济上由奢入俭难多了。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0

不要让别人来定义自己,

用行动赋予工作更大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负面影响,那孩子们还有机会避免重蹈覆辙吗?

在撰稿人Kevin Roose看来,最终能不能在金融、咨询行业留下来,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关系不大,而是和他们的初始动机关系密切。在他跟踪采访的8位初入华尔街的年轻人中,最后最可能离开的,是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理由入行的人。

有的人说投简历是因为自己真的对金融、咨询行业感兴趣,“从 12 岁起就开始阅读《巴伦周刊》,我非常想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

有的人是因为要偿还高昂的学生贷款,

还有的人可能是想要工作签证或者绿卡……

不管这个理由是什么,有明确目标的人,才能坚持或是忍受每周在桌子前工作100个小时。

“但如果有年轻人仅仅是为了规避风险,追求一份有面子的工作,”Kevin Roose说,“我会告诉他们,这会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痛苦,不仅需要数年才能恢复,而且先前在金融、咨询行业的工作经历也不会带来什么帮助。不如趁早离开。”

Kevin Roose接触过的金融圈HR都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只会在这圈子里呆一两年,因为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热情最多就只能维持这么久。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7

其实,孩子们对自己的目标感到迷茫其实很正常,因为很多父母都从小就对孩子念叨,要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可什么是好工作,却从来没给出答案。

很多顶尖大学的学生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扰,只好从学校的求职指导中心,或者是事业成功的校友身上找答案。

但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父母、校友,甚至就业指导老师给出的成功模板,未必契合每一个人。就像尽管绝大多数人都觉得金融界的精英们是成功的典范,是实际真心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学生,也就占了总数的3%。

Paul Graham的建议很直接:喜欢成为某种职业的人是不够的,你需要真正喜欢它涉及的实际工作。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8

就拿写小说来说,有的人是因为喜欢读小说,所以想动笔,有的人是看到小说家获奖了很光荣,所以想创作。但最终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人,必然需要喜欢创作的这个过程,享受为读者编织故事这件事。

检验你是否热爱自己所做事情的标准很简单——如果没有报酬,或者你必须从事另一份可能不喜欢的工作来维持收入,你还愿意做这件事吗?

Paul Graham还反问道:“如果必须在业余时间免费工作,并靠做服务员来养活自己,有多少公司的律师还会坚持手上这份工作?”

他鼓励年轻人尝试去做一些自己不仅喜欢而且欣赏的事情,去做一些会让朋友称赞的事。

确实,金融、咨询类的工作很有面子,但一个人的成就感不是由工作给予的,而是人赋予工作的。“当你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干出成绩来的时候,别人自然就会觉得你的工作很棒,也很有意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藤校每年都依然会有10%的学生选择加入“为美国而教”这样的非盈利组织。如果他们只是为了钱,是绝对不会放弃高盛的offer,选择去密西西比河畔免费教书的。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19

有时候,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徘徊在路上,也是正常的。Paul Graham说,这是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向理想状态靠近。

来自新加坡的Faith就花了6年时间才找到自己的方向。她在19岁时就励志要做临床医生。这个看似坚定的理想并不牢靠,刚进大学她就觉得不太对劲——学习对她来说,虽然不枯燥,但也没有什么兴奋感。她隐约觉得自己可能选错了专业,但还是咬着牙读完了课程,甚至进入医院实习。

但渐渐地,她对临床工作越来越抵触。她开始发现,真正吸引她的并不是那些医学理论研究,而是医学中和人打交道的方面。纠结了很久,在25岁那年,她还是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了离职。

如今,她加入了一家医疗科技初创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社区网络,让人们使用各种设备、APP来关注自己的日常健康。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20

名校生涌入金融、咨询界的潮流,已经流行了很多很多年。每一位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学者,都不认为这些行业的工作本身不行、不好,他们强调的总是“适合”“动机”“自我评价”。

Paul Graham的一段金句非常值得孩子们在困惑和迷茫时,拿出来反复品读——

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一边涌入华尔街,一边戴上了“金手铐”进退两难...(组图) - 21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非常困难,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即使你能成功,也很难在三四十岁之前就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如果你知道要朝哪个方向前进,就更有可能到达目的地;

如果你能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热爱的部分,那你就只差一步了;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恭喜!你已经抵达了终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Xichen刘
Xichen刘 2023-07-10 回复
追求金钱真的能带来幸福吗?华尔街的真正魅力是什么?
Uncle_Kong
Uncle_Kong 2023-07-10 回复
藤校的教育是否真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成长?
jennifer27
jennifer27 2023-07-10 回复
藤校毕业生们是否被职业主义困扰着?
J彩虹妹要加油
J彩虹妹要加油 2023-07-10 回复
哈佛之外的藤校毕业生也都奔向金融和咨询行业了吗?
这是小吃货
这是小吃货 2023-07-10 回复
哈佛的学生们都去了哪里呢?是不是都进了华尔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