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晓明被“捧杀”的经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会在阴沟里翻船…(组图)
看过黄晓明的一个视频,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
他说起自己有一次录歌。
明明唱歌的时候,他自己觉得这句唱得很别扭,但身边的人都说:
很好啊,你唱得特别好,没有什么不好的。
于是,他虽然觉得怪怪的,但还是就这样结束了。
结果,歌一出来,就被网友嘲笑了。
这一笑就是好几年。
他说:
人都是这样的,在你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你是听不到真话的,而你也误以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会变得非常自信,盲目自信。
黄晓明的话,让我颇有感触。
好像人到了某一种层次之后,身边就再也听不到批评和建议,我们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
明星黄渤也说过:
混得不好的时候,别人理都不理你。
等你混好了,别人满是嘘寒问暖。
“黄老师,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
“黄老师,渴不渴?要喝点水吗?”
人的坐标不同,遇到的态度也就不同。
然而,人最可怕的一点是,当你身处高位,接受了别人的阿谀奉承之后,你却飘飘然地把别人的话当真。
你沉浸在那些吹捧和夸赞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你总会在那些虚妄的吹捧和奉承中,开始逐渐膨胀,变得没有自知之明。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则寓言故事,情节很简单:
有一只名叫“老白青”的蛐蛐非常善斗,勇猛无比,不少蛐蛐前来挑战,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
慢慢地,老白青的大名在圈子里传开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名人。
小虫子们见它都毕恭毕敬,大家伙还称呼其“白元帅”,非常风光。
某天,一只蛐蛐对老白青说:
“白元帅,您如此骁勇善战,天下无敌,如果你和公鸡打一架,一定能揍扁它。”
老白青听了,便去找公鸡决斗。
但没几下就败下阵来,幸亏跑得快,不然就被公鸡吃掉了。
但蛐蛐们又说了:
“白元帅啊,别看公鸡身高体壮,它没有您灵活敏捷啊。
只要您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可以打败它的,到时候您在昆虫界真的就是一代传奇了。”
老白青顿时来了精神,立刻去找公鸡挑衅。
结果一下子就被公鸡给啄进了嘴里,一命呜呼了。
人是很容易被心理暗示的。
一个人如果总是被人否定,他就会变得自卑,哪怕他其实并不那么差劲;
反过来讲,一个人如果经常被人肯定,那么他就会变得自信。
但如果这种肯定是过分的夸赞和吹捧,不切实际地将其捧得高高的,那么这个人就容易自大狂傲、自以为是。
最终便会因此而酿成大错,走向失败。
国学家曾仕强老先生说过:
中国人说话,无所谓真与假,只是讲究表面上的妥当,恰好。
而任何人,一旦荣誉加身,能听到真话的机会就少了。
真话听得少,永远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智商和见识就会慢慢下降。
作者“于非让”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的姑父是一名医疗器械的销售人员,他肯吃苦,会办事,为公司签下了很多大客户。
由于业绩优秀,他一路从一个底层员工升到了公司副总。
站到了公司员工天花板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让他开始得意忘形。
他总觉得,自己有今天这个地位,都是凭借一己之力打拼出来的,能力和智商都比别人要高出一截。
在这种极度的自我膨胀意识下,他开始变得闭目视听。
跟下属开会时,凡是与他意见相悖,或是提出修改意见的人,都会挨他一顿臭骂。
甚至,有员工因为对他的方案指出了缺点,他便将人家降职处理了。
有一次,他请两位跟他一路闯过来的老员工吃饭,两个人为了他的前途着想,把他“唯奉承小人是用”的管理问题说了出来。
哪料到,他当时就涨红了脸,嫌弃人家胡说八道,饭局不欢而散。
从那以后,敢于对他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沉默的沉默,离职的离职,公司剩下了一堆会讲好话、嘴甜的员工:
“王总,料事如神!”
“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么棒的创意呢!”
“与您这样的领导共事,我总是信心满满。”
不久后,他身边再也没有一个敢指出他不足的人,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声音。
因为长期听不到真话,得不到基层最真实的动态,后来的一次工作中,他出现了重大纰漏,导致全公司上上下下被查了个底朝天,整个公司信誉扫地,许多大客户也不再与他们合作,损失无法估量。
这一场风暴,无异于一场“地震”。
而姑父,不仅副总的职位被撤,还面临法务纠纷。
那些阿谀奉承他的人不见了,那些溜须拍马的人也对他敬而远之了。
演员贝蒂曾说: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听谎言,那么说谎的人也就绝迹了。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不爱听真话。
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声名赋予的特权里,他们醉心在别人虚情假意的赞美里,全然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吹嘘的话听多了,就信以为真。
虚假的夸耀听多了,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样的状态,往往最危险。
记得这样的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
起初,它还有点害怕。
但后来,它发现来这里的人,都是低着头,喃喃自语,还朝自己跪下,它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它肆无忌惮地吃着供品,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老鼠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看上去力量强大,还不是要向我跪下?”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掌将老鼠按住。
“你不能吃我!人类都朝我跪拜了,你也应该跪下!”这只“骄傲”的老鼠抗议道。
“你以为别人是跪你吗?别天真了,他们跪的是你面前的这尊佛!”野猫讥讽道。
然后,野猫开始享受这顿美餐。
做人亦是如此,在不切实际的夸赞中看不清自己本来的位置,等待他的,往往是一场灾难。
有段话说得很好:
如果你拥有财富,人们奉承的只是你的财富,而不是你;
如果你拥有权利,别人跪拜的只是你的权利,而不是你。
当这一切过了保质期,你就会见识到世态炎凉。
当一个人走到高处,他的身边,自然会充斥着阿谀奉承的人,不敢说真话的人。
但,只有那些真正沉得下心,干得了大事的人,才会拨开这些重重障碍,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不迷失在那些虚伪的夸赞之中。
莫言当年凭借《红高粱》一炮而红,在文坛一时风头无两。
每次行业聚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凑到跟前,一口一句“莫老师”,不是夸他会讲故事,就是赞美他的文笔。
他却始终对这种吹嘘互捧的聚会保持警惕,能不去就不去,一心待在宿舍里闷头写书。
2012年获得诺奖后,莫言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新书。
这时候,又开始有人明里暗里地嘲讽他江郎才尽,甚至还有人写信过来诋毁他的作品,辱骂他的人格。
面对这些恶评,他一直不闻不问,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沉淀、写作。
后来《晚熟的人》一经问世,全网畅销近百万,一举成为对所有非议最有力的回击。
我发现,厉害的人都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能认清自己。
老子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清别人是一种智慧,但是能认清自己就能称得上圣明了。
年岁逐增,经历了世事后你才会明白: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追捧,也没有毫无由来的恭维。
然而这些都不是因你而起,而是你所在的地位,所拥有的权利。
那些好听的话,是可口的蜜,但最后也会成为束缚你的茧。
真正清醒的人,会知道不在别人的吹捧里飘飘然,不在别人的夸耀中沉醉其中。
慎独,自省,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美德。
人生难得糊涂,但也贵在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