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利时人,21年前父母卖掉家产带200万移居中国,在贵州当农民(组图)
本文转载自真实人物采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我是Keven,1995年生于比利时布雷市。我家兄弟三个,哥哥大我3岁,弟弟小我两岁。2002年,爸妈卖掉家产,举家来到中国贵州做义工,把中国当成了我们自己的家。
目前,哥哥暂时在比利时工作,爸妈、弟弟和我在贵州办农场,虽然生活简朴,忙忙碌碌,但这恰是我从小就向往的生活……
(春节合影,后排壮壮的就是我)
爸爸是比利时人,妈妈是荷兰人。妈妈的家族几代人都乐善好施,妈妈也心地善良,特别愿意去帮助别人。妈妈有个姐姐,这位大姨从小就很喜欢中国,认为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
九几年的时候,大姨就开始来中国贵州做义工,每隔几个月来一次。妈妈有时也跟着她来贵州做义工,后来爸爸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妈妈做义工时拍的照片)
爸妈很喜欢贵州这个地方,一方面喜欢这里民风淳朴和环境优美,另一方面在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贵州,他们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这里的人们,2002年,爸妈卖掉家里的房子和车子,凑了大约200万元人民币,带着哥哥弟弟和我,举家来到了贵州做义工。那时候,哥哥9岁,我6岁,弟弟才4岁。
(我们兄弟三人小时候,中间胖胖的是我)
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刚到中国的我们在贵阳安顿了下来。我们带来的将近200万元人民币,在当时也算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我们想在贵阳买一套房子,但当时贵阳的外国人很少,所以当地的工作人员对外国人买房的政策也不清楚,只跟我们说:“外国人不能在这里买房子”。我们只好一直租房子住。
(这是我们在比利时的家,妈妈在准备饭菜)
后来,爸爸妈妈帮助很多有困难的人付手术费和医药费,还接济残障人士,我们带来的钱没几年就花完了。我们中间也回过几次比利时,通过教会筹措善款,然后回到中国继续做义工。
一旦慈善组织为我们提供了有困难的人的信息,我们就会尽心地出钱出力去帮助他们。就这样我们在贵阳一待就是十五年。
(现在的爸爸)
来中国后,我和哥哥只上了一年小学,弟弟只上了一年幼儿园,就没再上了。
因为学校就我们几个外国面孔,让我们特别显眼,不管干什么都好像有人盯着看似的。我们在学校里待得很不自在,也没办法很好地学习。
于是,爸妈决定不让我们去上学了。妈妈从美国买了一套教材亲自在家教我们。
大哥是我们仨中中文最好的,他后来通过网络考取了美国学历,毕业后到贵阳的国际学校应聘,成为一名国际幼儿园的外教老师,每月的薪水还不错。
(现在的妈妈)
我和弟弟虽然一直待在中国,但是中文一直不太好,也没有学历,没法找到好的工作。不过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一个自己的农场,种大片的庄稼,养各种小动物。
2017年的时候,爸妈说有个机会可以去北方继续做义工。我说自己不想跟着一起去了,想留在贵州开农场,做农民。
后来,爸妈考虑到资金短缺的问题,决定和我一起留在贵州,暂时不做义工了。
(弟弟外出参观,说开着巨大的收割机在田地里驰骋是我的梦想)
我们在贵州农村租地也是一波三折。
我们先打听贵阳周边的土地,发现这边的土地太贵了,租的话一亩大概需要700元,我们承受不了这么贵的租金。
后来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贵州都匀那边有个上司镇,土地租金比较便宜。
我们一家人赶紧开车赶到上司镇政府,说想租他们的土地办农场。工作人员说他们这儿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了,但下司镇可能还有剩余的土地,让我们去问问。
(听说有租金便宜的土地我们急忙过去打听)
我们又急忙赶到下司镇,终于在这里租到了土地。
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土地也不肥沃,大都是荒山和森林,很多地方不适合开垦种地或者办农场,所以租地价格比较便宜,7元钱一亩,我们租了大概1000亩的样子。
我们从中开垦出了好几块较为平坦的地,开始了我们贵州农村的农场生活。
(我一个人在翻地)
我和爸爸负责农场的工作,包括种地和养殖,妈妈和弟弟在家做饭,也做一些面包卖给周围的人。
刚来时,地里全是荒草,我们一点一点把草割了,把地翻出来,然后再去修小棚子,慢慢才有了点农场的样子。
我们现在种了大概有100亩的玉米、南瓜和向日葵,种了点自己吃的蔬菜,更多的是种草,用来做饲料。
(我和爸爸在种向日葵和南瓜)
我们的养殖规模也不大,现在有100多只鸡、20多只羊、10多只兔子、4头猪。猪、羊还没有长大,兔子也主要用于繁殖。目前,我们最大的一块收入就是卖鸡蛋。
虽然梦想是拥有自己的农场,但真要种庄稼,我开始也是个门外汉。因经验不足,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
我就在网上查资料自学,怎么种玉米,怎么种向日葵,怎么养鸡养羊,现学现做,农场总算是初具规模。
种的玉米和草主要用于做饲料,向日葵榨了油也主要用于我们平时炒菜,榨油剩下的油渣,在冬天的时候可以给小动物们补充蛋白质,种的蔬菜也大都是我们自己吃。
(农场工作日常)
现在爸妈、我和弟弟都很喜欢农场的生活。我和爸爸每天去农场两趟,早上去一趟,下午五六点钟再去一趟,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弟弟有时也过来帮帮忙。
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给鸡、羊、兔子、猪喂喂饲料,捡捡鸡蛋,整理一下农场。
有时我们也用电锯切割一下木头,老鼠多的时候用烟泡抓抓老鼠。工作很琐碎,强度也不算大。刚开始开垦土地和种地的时候比较累,现在已经好多了。
我们会把鸡蛋拿到集市上卖,也有人专门来收。全国各地也有朋友来找我们买鸡蛋,我们就打好包邮寄给他们。
(弟弟在农场捡鸡蛋)
我喜欢做农活,也特别喜欢小动物,和那些鸡呀、羊呀、猪呀、兔子呀待在一起,感觉非常舒心和愉快。每天去喂它们,看着它们一天天长高,长大,我很喜欢这个过程,跟这些小动物的感情也与日俱增。
而让我感到最煎熬、最困难的,不是开垦荒地和种庄稼,而是动物生病。
(我在喂小羊喝奶)
看着它们没有精神,不吃东西,我真的是又着急又心疼。
我在网上也学了些动物养殖的知识,尽量做到科学喂养,但还是免不了会有生病的。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就请兽医给它们开药治病。
(我和爸爸给生病的羊打针)
遇到小动物生病没有救活的时候,我会非常难过。我希望自己养的小动物们都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我也在不断改善小动物们的生活和卫生条件,我还准备请农学院的专家来我的农场帮忙现场指导一下。
我现在是农场的主力,除了干农活,干养殖,家里面有什么机器坏了,不管是摩托车,还是农具,都是我自己修,不懂的就去网上学。实在没办法,才会送到专业的维修站去修理。
(我在修摩托车)
爸爸也是每天忙得停不下来,虽然快60岁了,但他身手还很不错,干什么事都非常专注。他说,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很开心!
(爸爸在修理围栏)
我每天从农场干完活回来,就玩玩手机,刷刷视频,看看电视,和家人聊聊天,有时也找部电影看看。
我们农场的收入不高,每月也就三四千元钱,租的房子一个月就要1500元租金。每个月我们还要再存个几百元钱用于交土地的租金,所以也剩不下多少了。
(我们的农场在绿树的环绕下宁静安详)
哥哥之前在贵阳国际幼儿园当外教,每月有七八千元的工资,会给家里支持一部分。2020年疫情来的时候,哥哥的签证正好到期了。没办法,他只能先回比利时了。
后来,中国这边情况一直不明朗,不知啥时候能回来,他就在比利时找了个户外搭建帐篷的工作,暂时先干着。
他每月都给我们寄一两百欧元(不到两千元)的生活费,我们生活简朴,没有额外大的花销,生活还算过得去。
(哥哥这几年在比利时,他也很想早点回中国)
我们家现在已经做到了中西融合,我们平时吃饭比较简单,西餐多一些,比如面包加沙拉酱,或者土豆泥。
如今,我们也慢慢学会做一些中国菜,除了爸爸不吃辣椒,妈妈、我和弟弟都挺能吃辣椒的。
这边的气候我们也已经很适应了,夏天会稍微湿热一些,冬天白天不那么冷,夜晚还是有些冷的,爸爸就生起火炉,全家围坐在火炉旁聊天,吃东西,身心都感觉很温暖。
(端午节吃自己包的粽子)
我出去旅游的机会不多,小的时候去过香港、泰国,后来哥哥有一段时间外派到上海工作,我就到上海旅游了一趟。现在农场每天也离不开人,我出去的机会就更少了。
我们在家一般说荷兰语或英文,很少说中文。我们农场地处的下司镇离广西不远,所以当地的人说话跟粤语比较像,这也加大了我们学中文的难度。
(弟弟在都江堰旅游,中文水平提高了)
妈妈刚来中国的时候在贵州师范大学学了半年中文,但这么多年很少跟外面交流,也忘得差不多了。爸爸只会简单的日常买东西的中文。
我和弟弟能用中文跟当地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但词汇量还不够,发音也不太准。我们正在努力学习和练习中文,希望可以流畅地用中文跟大家交流。
(我帮老乡耕水田)
我们在比利时为数不多的朋友有时跟我们联系,我们发现,比利时人现在信息还是很闭塞的,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比如他们认为中国比比利时大不了多少,但其实一个贵州都比三个比利时大。
还有人认为,在贵州一出门就能看到大熊猫。更有甚者,有个比利时的朋友发了一个新闻,说中国有一头公牛,居然下了三个牛仔,还信誓旦旦说是真的。
(我和我养大的羊在一起)
2011年和2015年,我跟随爸妈回了两趟比利时。
在比利时,我反而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因为我从小在中国长大,虽然没有完全融入中国的文化,但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是差不多的。跟比利时人在一起,他们反而会认为我很奇怪,不愿意和我交流。
在比利时的时候,我们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做礼拜。做完礼拜,一般会有个冷餐会,大家可以一起喝咖啡、吃饼干或者聊聊天。但这个时候却没有人理会我们一家人,场面让人非常尴尬。
(我们兄弟三人在中国慢慢长大)
2015年回国那次,我随爸妈去了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我们之前待的地方是荷兰语区,而布鲁塞尔是法语区。我原来想,在布鲁塞尔说荷兰语应该也没问题吧?在布雷市的公职人员,都是说荷兰语和法语的。
可是到了布鲁塞尔,当我用荷兰语向警察问路时,他们直接就不理我。我改用英文去问,人家才回答我了。
(回比利时照的全家福)
我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面的售货员只会讲法语,连英语都不会说,我只好请旁边一个印度人用法语给我当翻译。天哪,我在自己的国家反而像个外国人。
所以从这件事情以后,我就决定,我要回到中国,回到贵州,我不要待在比利时了!
哥哥也有这种感觉。他留在比利时工作了几个月,发现很不习惯,感觉思维方面和别人很不一样,很难融入当地人的圈子。
几个月后,哥哥很快也回中国了。现在,全家都觉得贵州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乡。
(弟弟在用土灶做农村芙蓉蛋)
我今年28岁了,但还没有女朋友,也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我想爸妈也希望我能早点找个女朋友,早点结婚。
但现在家里经济条件还不够好,希望我们的农场能够发展顺利,让家里的经济慢慢好起来。弟弟的梦想是环游全世界,希望家里以后有钱了可以帮助他实现愿望。
(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关于未来的规划,我们也是希望农场慢慢地做大,不断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希望明年能够养到100只羊,再换一些新品种的鸡,有可能的话再养几头牛。
我们一家人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全家人在一起,过寻常人家的日子,就感到很幸福,至于其它东西我们不那么在意。爸妈和我们兄弟三个都没有后悔来中国。
(爸爸过59岁生日,我们一起为他唱生日快乐歌)
我们觉得在中国做农业,比在比利时还要容易一些。因为中国对农业扶持的政策比较多,有很多免税的政策,我们也可以享受到。
比利时的农业也比较发达,但那边做什么都很贵。不管是人工、设备还是地租,成本都太高了。而且,比利时扶持农业的政策比较少,还会有很多法律条款来限制你。
对于我来说,我不想再回贵阳,因为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也不喜欢在公司里面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
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生活方式:在田园里劳作,还有小动物陪伴在左右,每天都很开心,很满足。这可能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吧!
(小兔在爸爸的怀里很安心)
我们现在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们一家的生活,弟弟分享日常做菜,我分享农场的点点滴滴,得到了很多网友的鼓励和支持,也得到了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弟弟在山上摘杨梅准备做杨梅汤)
和家人一起在贵州农村开农场,当农民,有庄稼环绕,有小动物相伴,我们其乐融融,仿佛置身故乡。我们爱这里美丽的山水田园,也爱这里有烟火气的生活。
本文转载自真实人物采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