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2日 22.7°C-25.0°C
澳元 : 人民币=4.7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2024-02-06 来源: 差评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 印度 iPhone ” 能够准时完成生产的幕后功臣是中国富士康外派到印度的工程师,但是作为产业链的被转移方,这群工程师为什么会去帮助印度?

在他们的帮助下,印度制造的现状又如何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工程师是如何帮印度造出 iPhone 的?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

2023 年 9 月 12 日,当天,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富士康工厂正在进行一场神秘仪式。

在一辆卡车旁,工人们点燃香火,摆放好瓜果。最终在众人的见证下,一个工人将椰子和南瓜砸碎在神像前,这是印度教传统中向众神祈福的仪式。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2

仪式结束后,司机一脚油门踩下去,装饰着花环的卡车很快消失在公路的另一头。不久之后,满载的货物将会随着物流的进一步分发,由三轮车,摩托车,直至人力,送往遍布印度的手机店铺。

这辆卡车装载的并不是什么等待开光的玉牌手镯,而是当地工厂中生产的 iPhone。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3

对印度来说,这一天无疑值得纪念。

毕竟从 2013 年布局 “ 果链 ” 以来,为了获得和中国同步生产 iPhone 的权利,印度已经等待了十年。

而在同一时间里,泰米尔纳德邦富士康工厂的员工宿舍内,却有一群中国人也围在桌前,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胜利。他们的身份,是中国富士康外派到印度的工程师,也是这次 “ 印度 iPhone ” 能够准时上线的幕后功臣。

作为产业链的被转移方,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在他们的帮助下,印度制造的现状又如何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工程师是如何帮印度造出 iPhone 的?

为什么印度自己造不好苹果

在刚刚过去的 2023 年,曾经嗷嗷冲进印度的资本,正在经历一场集体 “ 转进 ”。

5 月份,在印度开出第一家苹果代工厂的纬创集团把业务和设备打包卖给了印度本土塔塔集团,撤离了印度。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4

再是曾高调计划投资 200 亿美元,在印度 “ 把一个伟大的半导体构想 ” 变成现实的富士康,宣布退出了和本地韦丹塔集团的合资建厂。

本来打算扩大在印投资的比亚迪,和印度政府扯皮不成,也取消了在印度建厂的计划。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印度没搞好制造业的原因有很多,基础建设、行政效率、乃至环境保护和劳工政策等等,从政治到经济的每一个热词都可以当作印度制造失败的归因。

但如果让镜头远离这些宏大叙事,聚焦到生产一线,我们则能得到一个更简单直接的结论:印度的工厂的良率达不到制造业的需求,尤其是苹果这样口碑不容出错企业的需求。

用人话说就是,光靠印度本土的金刚钻,确实不揽不动苹果的瓷器活。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5

所以,中国工程师们给印度带去的开学第一课,回答的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 如何组装起一台合格的苹果手机。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6

可能在有些差友眼中,组装一部手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

其实,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 见过世面 ” 之后产生的错觉。

事实上,经过短暂培训就能让一张白纸的小镇青年迅速变成流水线小哥的能力,并不是出厂设置,而是中国经历工业洗礼多年后的结果。

差评君的一位朋友,就曾经在富士康当小组长管理一个流水线小组,亲历过 iPhone 生产的一线。

这个小组承担的是一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工作 —— 用橡皮擦擦拭天线条,去除上面的残留杂质,防止影响信号传输。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有很多细节。

比如用力不能太大,否则可能导致天线条损坏,再比如擦完之后还需要对天线条做清理,确保没有橡皮残留,否则会引起短路。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7

合适的力度到底是多少,要怎么擦的更快,合格率更高,都是类似《 哈利波特 》里混血王子的教案,是属于熟练工人和成熟管理者的 “ 秘籍 ”。一个刚 “ 上线 ” 的工人,往往都得有流水线老人的 “ 传帮带 ”,才能赶上进度。

要规模化制造一台合格的 iPhone,则需要涉及到无数这样的零件和工序,这其中的人员调配,分工,质检要几个人,合格标准怎么定,在加上质检如何进行,不合格品怎么返工,废料怎么销毁,乃至于流水线开多快,怎么补上请假工人的产能等等等等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

在这样一个高熵值系统中,难度是 1+1 远大于 2 的。如果把几千个 1 相加,得到的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而泰米尔纳德邦 iPhone 组装工厂的员工,绝大部分是来自周边农村地区刚刚 “ 润 ” 到城市的女性,他们的上一份工作,大多都是第三产业或者干脆是全职主妇。别说是生产 iPhone 了,就连工厂都对他们是个陌生名词。

工厂没有足够的生产经验速成,意味着要把她们培育成合格的流水线工人必须从零开始。

而印度糟糕的教育,则进一步拉高了这些潜在劳动力成为合格流水线工人的门槛。

《 the rest of world 》采访到的一位印度富士康女工 Padmini 就是个典型例子。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8

这位 26 岁的 “ 厂妹 ”,拥有护理学学位,在进富士康打螺丝之前,还做过家庭护士,因为无法忍受随传随到的 24 小时工作而选择加入了富士康。

但进厂之后,她发现自己连镊子都不知道怎么用,甚至在此之前都没有听说过镊子这个名字。

emmmmm,学护理,当家庭护士,但不认识镊子,多少是有点离谱了。

实际上,比起许多其他工友的学历,Padmini 的学历都已经算得上遥遥领先了。

在这种地狱开局下,让这群新打工人组装手机,是真的有难度。

所以为了能尽快从零到一,富士康安排了一批印度员工来深圳富士康工厂 “ 留学 ”,参观中国同行们打螺丝的先进经验。并在印度工厂本土安排中国工程师们对员工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9

去年年初,富士康就派遣了几百名中国工程师前往印度,为印度工人翻译并讲解富士康的标准装配流程和加工工艺。在 4 月份进行产能爬坡时,还有更多的中国工程师受命前往印度协助优化生产线。

对中国工程师们来说,这活干的并不轻松。

不仅 Chiglish 对上咖喱英语,时不时还得上手比划的交流异常惨烈。印度员工糟糕的基础,也让中国工程师们的耐心时常在暴走的边缘上游走。

在外媒的报道里,就记录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在几次三番都教不会印度技术人员如何处理故障后,默默地自己修好了设备。在印度员工小声嘀咕,抱怨中国工程师没有教会他如何处理故障后,得到了中国工程师的怒吼:“ 我到底还要教你多少次?”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0

可能有的差友就要问了,既然中国工程师的语言文化、工作节奏、生活习惯和当地工人的交流这么费劲,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这群 “ 洋和尚 ” 来念呢?

为什么是中国工程师

其实,富士康和苹果之所以找中国工程师做这事儿,除了专业对口,更多是因为除了他们,已经没别人能做得到了。

iPhone 纪元初期,富士康们的武功,很多都是和苹果的工程师一起练出来的。

比如业界曾经流传的那个经典笑话。

在苹果的某家南方代工厂的仓库里,经常出现老鼠啃食双面胶的问题。苹果总部知道后,派人从美国过来,制定了一套仓库养猫方案,甚至给猫定了猫粮 KPI。

这个故事虽然更多是玩梗,但当时的苹果确实会在新品投产前,派出工程师入驻代工厂解决事无巨细的工艺问题。

可以说,不论是 “ 果链 ” 这个概念,还是中国规模堪比小型城市的苹果工厂,都是和 iPhone 一同诞生的。

在 iPhone 诞生的 2007 年,智能手机的制造和组装,不仅对富士康、对中国来是新鲜事物,对苹果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尝试。

与其说是苹果在中国生产 iPhone,不如说是中国产业链和苹果共同创造了 iPhone。

但对苹果来说,这套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其实很难复制粘贴到印度。

一方面,苹果在印度所做的事情,不再是创造,而是转移。

从无到有可以不计代价,但从一到十必须精打细算。

在当年,光一个触摸屏幕,就耗费了苹果两年时间和供应链企业一遍遍打磨。现如今苹果的供应体系早已成熟,不管是算时间成本还是经济利益,都不可能为了在印度建厂,把前些年在中国的 “ 苦难行军 ” 再来一遍。

另一方面,从第一台 iPhone 在郑州富士康工厂总装下线,已经过去了 15 年。

十五年的时间,能让 NASA 忘记怎么登月,也足以让任何一条生产线变成错综复杂的 “ 屎山 ”。乔布斯可能比任何人都懂 iPhone,但现在的苹果还真未必比一线的中国富士康工程师懂怎么造手机。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1

而且苹果的身份也早就从亲自下场帮代工厂解决工艺问题的蓝领升级成了在加州遥控指挥的甩手甲方,虽然代工厂对苹果近乎单向透明,但除了 brief 该下什么参数,苹果对制造环节的具体技术问题其实并不掌握。

这种把附加值低的制造环节全部外包的做法帮苹果在过去的十五年里赚到了大笔银子,但也导致了一个后果 —— 和 iPhone 生产有关的一切,设备、人员和几乎所有需要的说明文件,基本全在中国。

而印度既然要造出和中国相同品质的 iPhone,当然要用是和中国一样的设备和工艺。

结果就是,印度工厂中,机器是中文的,操作程序是中文的,工作说明,编程界面,甚至 “ 紧急按钮 ” 几个大字,都是中文的。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2

可以说,整个印度工厂,除了人是咖喱味的,整个就是中国工厂的复制粘贴。

如果从零开始啃这些说明文档,难度无异于苹果把当年在中国折腾两年只为一块屏幕玻璃的路再走一遍。无论从效率还是收益上看,都是亏本买卖。

所以哪怕是用手语交流,在富士康天天用这些设备造手机的中国工程师们,都已经是印度同行们能找到的效率最高的设备说明书了。

事实上,中国工程师们驻厂后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仅仅一年时间,就把印度 iPhone 工厂的组装良率就从去年传言的 “ 不到 50% ” 上升提升到了苹果能够接受的程度,顺利完成了和中国工厂同步投产 iPhone 15 的目标。

就连上面提到的那个不认识镊子的工人 Padmini,现在都已经赶上了进度,能在一小时内完成 500 个手机音量键的装配。

这批印度 iPhone 15 上市之后,在本土市场迅速收获了空前的欢迎,由于在本土生产,免去了高额的进口税,比进口版本便宜了将近五分之一。

在飓风一般的民族情绪中,不少 tiktok、YouTube 的网红也纷纷为其站台,上传自己购买印度便宜 iPhone 的视频声援来之不易的印度制造胜利。并收获了无数粉丝的盛赞。

似乎,印度制造一度陷入溃退的 2023 年,在这样的狂欢中,有了一个还算光鲜的转折点。

但,这样的印度制造,真的是印度人,或者说,印度工人们想要的吗?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3

关于内卷的争议

实际上,在印度制造蒸蒸日上的 B 面,中国工程师的到来,也给印度的工人带来了一些不那么正面的 “ 特产 ”。

虽然中国工程师们的加入为印度工厂扫平技术障碍按下了加速键,但中国 “ 师傅 ” 们对印度 “ 学生 ” 效率,显然还是不够满意。

为了让印度的工人快起来,中国工程师们正在自知或不自知的把并不那么美好的 “ 内卷 ” 文化带进印度。

去年六月,即将发布的 iPhone 15 在这座工厂里进行了试生产。

尽管富士康试图推行 “ 两班倒 ” 十二小时工作制的努力,最终在连续不断的抗议之下化为泡影,但过去能够享受茶歇,并有着相对轻松工作环境的印度工人,还是不得不在中国工程师的 “ 鞭策 ” 下变得忙碌起来。甚至让不少印度打工人在这三个月中体验到了人生第一次深夜加班。

持续的压力甚至让一些工人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救护车不止一次的往来于当地医院和富士康之间。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4

在这场堪比火箭发射的马拉松之后,许多印度工人都选择花钱给了自己一份奖励。但更多人的选择是拿出一部分奖金去买一部便宜的小米,却少有人跟风把便宜加粗放大写在标题和封面上的网红们买一台 iPhone,哪怕它可能是由自己亲手装配的。

遍身罗绮者,到印度一样难是养蚕人。

中国工程师乃至于印度制造本身,对印度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差评君无法准确作出评价。

但在差评君看来,无论我们采取哪种视角,这都是一个成熟但不完美的工业体系与另一个新兴力量的成功交流。

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对印度富士康工厂里逐渐熟练的女工们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人生。

有效率,有激情,有金钱,也有内卷,有糟粕,有数不清的毒酒和鸡汤。

最重要的是,不论对这是故事里的 “ 老师 ” 还是 “ 学生 ”,这都是一个新的世界。

这种模式,这种生活,究竟好与坏,我想更应该由亲历者诉说。

为了在印度造出iPhone,富士康找了一群中国“老师傅”(组图) - 15

就像差评君问那位曾在富士康工作,但最终回到家乡的朋友,他是否后悔把青春都给了流水线时,他的回答一样:“ 没有压力的生活也许可贵,但如果没有更多选项的话,你又怎么知道答案呢?”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阿強
阿強 2024-02-06 回复
便宜沒好貨 好貨不便宜
Hamlin-Lei
Hamlin-Lei 2024-02-06 回复
靠产业链绑住产业本来就是伪命题,美国可以转日本,转韩国,转印尼,哪一次失败了
邓哦哦哦
邓哦哦哦 2024-02-06 回复
基本上大陆哪个部门转过去的产线就哪个部门的工程师去支援,绝大部分都是大陆工程师~
Arissashan
Arissashan 2024-02-06 回复
组装本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再脱钩下去,裤衩都要掉了。
就是要灰来灰去
就是要灰来灰去 2024-02-06 回复
中国人真好!把别人教会了然后自己就失业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