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24.0°C-26.0°C
澳元 : 人民币=4.69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2024-08-21 来源: 智谷趋势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都都都秋天了,南方居然又又又切换回暴雨模式,广州等多地瞬间成海,有图有真相。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1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2

极端天气俨然成为常态,今年流火盛夏,干旱、暴雨、洪水已经轮番考验中国。

广东梅州塌方、四川雅安泥石流、陕西商洛断桥、湖南洞庭决堤、龙卷风在山东呼啸、产粮大省河南旱涝急转……

举目四望,各自辛酸泪,都不容易。

但眼下广东、福建的极端天气,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暴雨,背后隐藏着非同寻常的信号。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3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4

中国南方气候正在“印度化”。

这个断言正从一个冷笑话,逐渐变成很多人感同身受的共识。

人们对印度气候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高温。不过若以高温来衡量,全球气候都在印度化。

早在今年4月,亚洲17国就携手打破各自的高温纪录,气候学家称为“前所未有的可怕天气”。

印度本度,拉贾斯坦邦5月已破52.6度。相比之下,中国七月流火都成了如沐春风。

希腊多个景点因高温关闭,意大利16城高温警报,欧洲人给热浪起名“卡戎”,神话中的阴间摆渡人。

美国加州,年年肆虐的山火,让人感觉时光错乱,分不清新闻还是旧闻。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5

全球似乎同时进入了沸腾时代,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地球正走向“气候地狱”。 

不过高温再恐怖,也只能算“气候印度化”的显性结果。更值得注意是,眼下南方暴雨所呈现的“印度化”,是诱发气候背后隐形成因的“印度化”,属于气候底层逻辑的变化。

同样是降雨,印度和中国降雨的成因却迥异。

一直以来,中国中东部,尤其是南方的降雨,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印度的降雨则多由于陆地上的季风低压。

但这次导致南方暴雨的季风低压却笼罩在广东、福建的陆地上,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太大,在气压作用下开始旋转,形成暴雨。

也就是说这次南方的极端暴雨,是印度式降水,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太平洋吹来的水汽。

这回真有点印度那味了。

南方气候“印度化”,北方气候正在“河南化”。

美国马里兰大学空间生态学家马修·菲茨帕特里克(Matthew Fitzpatrick),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数据,对全球 40581 个城市 2080 年时可能出现的气候环境做了预测。结论是——

如果全球变暖得不到遏制,高纬度地区的城市气候就会切换至低纬度城市的模式。

按估算,2080年北京夏天气温将上升 5.3℃,湿度将上升 26.7%;冬天气温会上升 5.9℃,湿度会上升 12.6%——与今天的河南新乡的气候最接近。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6

图源:地球知识局

很多科学家呼吁:不要高估了人类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人类是现代智人的后代,现代智人其实从没经历过全球气温和湿度的大幅度上升。人类走出非洲后,绝大多数后代来到偏寒冷干燥的环境繁衍文明,数万年间进化出的是耐寒体质,而非适应湿热环境的体质。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7

中国之辽阔,当北半球气候带北移,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切换至低纬度的模式后,对各地的影响不尽相同。

除了南方“印度化”,北方“河南化”,西北暖湿化,在近年屡被热议、渐成显学。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8

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发表了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梳理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长时段气候变化规律。

这条“竺可桢曲线”清晰展示了:每五百年左右,会出现一个“冷-暖”循环的周期。

明朝灭亡时,中国正处于小冰期;汉唐盛世均处于温暖期,西北出现了江南般景象,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侯杨方最新考据,玄奘西行去印度取经途中,在敦煌坐过船。

西北暖湿化的好处,着实令人向往。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9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不过,专家谈论起西北暖湿化时往往忧虑大于乐观。对西北而言,水是发展的核心要素。之前西北依靠冰川融水,随着升温加剧,当身为固态水库的冰川不可逆地消融之后,绿洲的水从哪儿来?

尽管暖湿化带来降水增加,可能抵消了冰川融化的负面影响,但西北脆弱的土地需要小雨和中雨,近年降水却更多以暴雨形式落下来。这意味着,降水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年际波动更大,反而会导致短期洪涝,长期则加剧干旱。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10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而且“全球变暖”带来的并不是真的是“变暖”,而是不确定性。

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像是掷一颗被篡改的骰子,三面都是六点,甚至是会出现七点、八点。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气候研究教授Katharine Hayhoe认为:“全球变暖”暗示了某种可预测性,现在已不再适用,称之为“全球怪暖”更恰当。

巨大的不确定性下,若没有及时、有效的监测以确认变化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没有多部门协同以制定长期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没有在经历过极端天气后立刻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相关规划和建设标准,暖湿化的西北可能会面临更加脆弱的风险。

不过暖湿化与汉唐盛世的遐想,确实揭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气候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灭亡,很多是北方蛮族入侵导致。这些蛮族因气候变化,南下与中原争夺草场,某种程度上可谓最早的“气候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08年以来,每年有约有2150万人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国际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12亿人因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而被迫迁移。

英国《自然》杂志最新研究预测,到2049年,气候损害每年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38万亿美元的损失,这远远超过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6万亿美元减排费用。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11

气候变化不仅关乎政治经济这样的宏大叙事,我们熟悉的餐桌也正在“融化”。

埃塞俄比亚和巴西的咖啡园正不断退化,咖啡豆产量连年下降;

可可豆也出现减产,巧克力“将成为和香槟一样的奢侈品”;

因墨西哥种的辣椒被晒死,美国辣酱价格一度从每瓶5美元飙至120美元。

中国过去几年,已经出现了大闸蟹大批热死,缺席中秋;杭州龙井茶树被烤伤,导致减产的新闻。

就在当下,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上涨40.7%。原因是今年暑期的异常天气对蔬菜生长、流通造成了影响。

同样在今年,5-6月还在拼命抗旱的河南,一到7月转眼就暴雨洪水肆虐。河南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令人揪心。

人类也一直尝试着改变。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12

1968年,美国科学家富勒提出“穹顶计划”,直径2英里的穹顶覆盖曼哈顿,人工调节风、光、热,自制气候。

但地球真正的穹顶,永远是人头顶上的天幕。科学家无数次尝试后得出结论:人类最理想逆转气候的方式,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解决气候变化难题的经济学家。正值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50周年,委员会表示希望借机传达一个信息: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承诺,开启了一场具有道德感的革命,是全球应对环境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中国从未想过人定胜天,而是顺应天时。

农业方面,利用积温带西扩北移,在原来只能种一季稻的地方探索种双季稻,积极扩大苹果等作物的种植范围。

新疆将雨水、洪水搜集起来有效利用,2023年达成了供水量621.45亿立方米的成就。这些水在大漠戈壁和盐碱地“造海”,养出了几千吨生猛海鲜,麦盖提县的澳洲龙虾、察布查尔县的罗氏沼虾、巴楚县的斑节对虾、尼勒克县的三文鱼……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13

文旅方面,气候变化意外给一些欠发达省域带来流量。曾经“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因为“凉都”遍地,成功吸引到一大批大湾区和成渝的“气候游民”在此旅居;东北三省因为高纬度带来的避暑效果,继冰雪游之后擦亮了第二张名片。

中国气候正在“印度化”,背后是一场不可忽视的危机(组图) - 14

韧性城市的指标City Resilience Index,Arup

城市治理方面,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韧性城市”的概念,城市在规划时就提前把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考虑在内。除了暴雨、洪涝、高温,还包括严寒、传染病、火灾、地震等,都要变成城市治理的一部分。

诚然,世界与时代中有很多重要议题,我们惊诧远方的炮火,欣喜AI的未来,忧虑周期的萧条,却忽略了水涨船高的温度,逐渐消融的冰川,泥土的焦糊气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的一次演讲中,再次呼吁:通往气候地狱的高速上,我们急需一个出口!

减碳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从我做起,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尽量买耐用商品,不浪费食物……

所有微小的行为都可能改变人类的命运。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