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豪宅税”或在路上?财政部重磅发布最全解读!涉楼市、债券、国有大行…(图)
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支持楼市止跌回稳、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支持国有大行增资……10月1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负责人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今年预算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推出
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
这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
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近年来力度最大!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
蓝佛安表示,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指导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同时,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
作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其中一项举措,债务置换重在“以时间换空间”,即由高息的、剩余期限较短的债务转化为低息的、剩余期限较长的债务,从而尽快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用于偿还“存量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下称“特殊再融资债”)有助于剥离城投公司的历史债务包袱,使其轻装上阵,加快城投转型的步伐。同时,相较于隐蔽性较强、管理难度更大、融资成本更高的隐性债务而言,将其置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后,实际地方债务风险是降低的。
过去一年,地方政府累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约1.39万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时报表示,随着本轮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出台,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将从当前46.79万亿元的规模水平进一步上调,从而支持四季度地方政府发行较大规模的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有望超过去年。
房地产“一揽子”政策:促进楼市“去库存”,取消“豪宅税”或在路上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下一步将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各地闲置未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多,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的土地储备项目。
第二,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考虑到当前已建待售的住房相对较多,主要采取两项支持措施:一项是,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另一项是,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原来这个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以新建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现在对支持的方向作出优化调整,适当减少新建规模,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
第三,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轮增量财政政策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重在“闲置未开发土地”。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向证券时报指出,该举措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各地闲置未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多,有助于加快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节奏,促进市场“去库存”,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在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推出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已建成未售商品房后,本次财政部引入专项债资金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同时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也将有所侧重。陈文静表示,此举有望加大已建待售存量商品房的去化力度,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此外,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透露“当前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同样引发房地产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此举释放出“豪宅税”相关细项有望逐步取消的信号。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对证券时报说,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主要包括面积和容积率等因素,两者在增值税上的税负差异较大。所以此次政策研究方向或有助于降低非普通住宅大户型的交易税负。
财政部: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要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蓝佛安介绍,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6%,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补充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同时,加大对科技、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增长10%,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1770亿元,下达651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扎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下一步,要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健全管理机制,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有三点:
第一,扩范围。主要有三点:一是研究完善专项债券投向清单管理,增加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最大限度扩大使用范围。二是用好专项债券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第二,强机制。研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打通在建项目“绿色通道”,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的有效衔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第三,严管理。主要有三点:一是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出监管,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二是健全完善专项债券项目资产台账,分类管理项目资产,确保政府负债和项目资产平衡。三是探索专项债券提前偿还,研究建立健全偿债备付金制度,保障专项债券偿还来源。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回报率出现减弱态势,财政支出重点由基建投资向民生的转变有助于财政提质增效,提升市场信心,促进短期增长,也将改善人力资本,提升中长期增长。
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提升国有大行经营能力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截至2024年6月末,6家国有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2.3%。
廖岷表示,财政部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照统筹推进、分批分期、一行一策的思路,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这项工作已经启动,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方案,具体补充资本计划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依法进行信息披露。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本次用于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的特别国债规模有可能达到1万亿左右。随着特别国债发行,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将扭转此前较大幅度同比少增状态,恢复同比多增态势。
“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提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廖岷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财政部正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具体方案。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在研报中指出,结合目前财政、货币协同政策机制和银行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情况来看,未来应该是财政、货币、金融三方合力化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也有利于未来其他增量财政工具(如提高赤字)顺利落地,帮助打通财政、货币协调配合的“任督二脉”。
其他解读
天风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发布研报表示,从发布会宣布的政策内容看来,几乎是财政部权限内能够给出的顶格政策支持,最重要的不是具体规模有几万亿,而是确立了从收缩性财政重新转变为扩张性财政的信号。
天风证券认为,市场仍然对财政部未能给出增发国债具体金额存在一定的质疑,但本次发布会的政策已经是财政部权限内可以给出的最好答卷。增发国债涉及预算调整,必须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批,否则将违反法定程序。财政部能够在流程尚未走完之前,先给出预告和暗示,态度明显积极,信号意义较大。从额度上看,去年财政缺口7981亿元,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有5000亿元用在了去年,约占去年财政缺口的63%。按照相同比例推算,今年财政缺口3万亿左右,预计今年可能需要增发2万亿元左右的国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从地方债务管理看,化债将是本轮财政政策的重点。发布会上,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一举措将大幅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支持“三保”。在财政收支及赤字方面,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明年的财政预算赤字率可能有较大突破。
明明认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意味着今年的赤字率或将小幅提升,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意味着年末地方政府债发行将有较大增量。这些政策工具的规模或将在下次人大常委会上明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我们判断本次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增量规模将不低于4万亿,超出市场预期。这将直接推动四季度GDP增速升至5.0%以上,进而顺利完成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为明年继续保持5.0%左右的较快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