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金砖峰会将临,印度如何制衡中国?(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于俄罗斯喀山登场。作为唯一一个与西方结盟以图制衡中国的金砖国家,印度将如何利用这次机会?
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峰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于俄罗斯喀山(Kazan)登场,据称中国国家主席将会出席。
金砖国家最初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但该集团在2024年1月扩展,新增了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
这些国家各怀心思。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和伊朗表达了强烈的反西方立场。相对而言,其他成员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埃及在其与西方的伙伴关系与对中国的强大经济联系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除了印度和巴西外,其他所有金砖国家成员都参与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尽管巴西并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但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因为中国购买了约三分之一的巴西出口产品。
印度是一个独特的例子,它是其中唯一一个一方面加强与西方的战略关系、一方面与中国关系紧张的国家。
印中对立主要源于两国在所谓的"实际控制线"(LAC)上的紧张局势。这条边界是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事实边界,但对其具体确切的位置,两国并未达成共识。
利用金砖利益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可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很糟糕,缺乏活力。南非和巴西也在经济上处于挣扎状态。因此,最初五个国家之间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副主席潘特(Harsh Pant)说。
"新成员的加入使得情况更加混乱。"潘特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的议程转向广泛讨论,但没有产生实质性成果。
对于印度而言,现在是通过与西方建立战略联盟来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挑战,例如"四方安全对话"(Quad)。潘特说,"挑战在于如何利用像金砖国家这样的平台,因为其中的矛盾非常明显,无法掩盖。"
印度金德尔国际事务学院院长乔利亚(Sreeram Chaulia)认为,金砖集团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
"如果没有这次扩展,金砖国家不过是一个空谈俱乐部,对印度的战略或经济利益没有太大价值。但现在扩展之后存在竞争,我们不想把这个空间让给中国。"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道。
扩展后的金砖国家集团成员占全球GDP的37%以上,超过欧盟的两倍。
对抗中国
中国扩展金砖国家的努力,被欧盟和美国视为其寻求更大全球影响力的动作。
"中国确实将金砖国家扩展视为打击西方的工具,这是他们一直在尝试的事情。但在这轮扩展中,中国并没有完全获得其想要的影响力。"乔利亚说。
最近,中国还支持巴基斯坦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俄罗斯迅速表示支持。然而,专家表示,作为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几乎没有机会被该集团接纳。
"这些高负债的国家,屡次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他们能为金砖国家做出什么贡献?这将成为一个乞丐俱乐部,而不是一个互助俱乐部。"乔利亚说道。
"我认为金砖国家将面临竞争,中国不容易掌控或主导该集团,但它确实有很多谈判筹码。"他说。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贷款提供国,其一半的贷款承诺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尽管印度的经济规模仅为中国的约五分之一,但它是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年轻群体。
即将到来的喀山金砖国家峰会可能会决定一个接纳新成员的机制,这是印度一直积极推动的议题。
拉拢俄罗斯
印度的另一个关注点是俄罗斯。新德里与莫斯科有着深厚的防务和技术联系。有专家认为,印度认为有必要在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上和中国扯平。
"中国为俄罗斯提供了对抗西方的支撑,而印度无力提供这种支撑,也不愿意提供。"潘特说道,"印度在方面的挑战是如何维持与俄罗斯的关系,以服务于其基本利益,不论是防务、与中亚的联系还是能源。"
不过,印度外交部前经济关系秘书查布拉(Rahul Chhabra)指出,俄罗斯不一定总是与中国琴瑟和谐。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并非是一个盲点,他们之间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每次都浮现,但它们确实存在。"查布拉说道。
领导的机会
曾出席2010年南非金砖国家峰会查布拉表示,金砖国家的扩展也为印度提供了进一步推动其经济利益的平台。
查布拉强调,金砖国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涵盖了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
"随着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加入,该集团的石油贸易量约占全球的40%。"他说。
"如果他们能够使用金砖国家支付系统和其他机制来结算账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查布拉在谈到集团内关于去美元化的讨论时说道。
"当然,这将使中国受益,但也会使我们(印度)受益。"
印度目前在能源需求上严重依赖俄罗斯和伊朗。
查布拉强调,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每个平台都很重要,印度正在为自身利益而努力。"这是一个我们作为创始五国之一,能够制定规则的平台。"
"这是一张空白的画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绘制图画。"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