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埋下的十万亿大雷,今年要炸了(组图)
4年前埋下的金融隐患,今年要全面爆发!
今年以来,关于银行行长坠楼的新闻层出不穷。比如不久前,华夏银行天津分行的行长从楼上一跃而下,令人唏嘘不已。
天津分行作为一家拥有700亿资产的银行巨头,行长的职位向来是炙手可热、前途无量。然而,这样一位高管自我了断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坊间传闻,这与他涉及的违规贷款、伪造审批程序、以及过度放松审查等问题不无关系。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天津分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72%,在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位列第一。而京津冀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占到了全行的36%,不良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64%。如此高的坏账率,行长自然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但令人唏嘘的绝不仅仅是这位行长。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有多位银行高管接连坠楼,仿佛在向外界传递着同样的信息:4年前埋下的那颗金融隐患,也许真的要在今年全面爆发了!
与其讨论这些逝者的功过得失,不如回头看看这一切的起因与后果。究竟是什么让事态一步步发展至此?
1. 2020年:埋雷的序幕
回想一下,2020年发生了什么?
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全球经济停滞不前,各行各业都陷入了困境。为了刺激国内经济,银行开始大幅让利,推出了经营贷和消费贷两个重要项目,总金额高达十万亿。
这两个项目的贷款利率仅为年息3.25%,要知道,当时银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都在3.25以上。换句话说,银行为了救市,几乎是在亏本放贷。
然而,这两个项目本质上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行为的规律,甚至算得上是“赈灾款”的变种。事后证明,这也为未来的金融隐患埋下了伏笔。
那么,发生了什么?由于经营贷的利率远低于当时的房贷利率(5.25%),大量炒房客通过伪造经营资质,成功套取了经营贷,进而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深房理”事件。
2. 房地产泡沫与杠杆的失控
2020年,国内出现了一个极为怪异的现象。尽管疫情导致工厂停工、餐馆停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衰退,但房价却逆势上涨,甚至一飞冲天。这一现象直接打断了从2018年开始的“去杠杆”进程。
房价为何大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违规的经营贷资金流入了楼市,助推了房价的飙升。
事实上,虽然有部分炒房客确实是通过伪造资质欺骗银行,但更多的则是银行自己放松了监管,甚至私下里帮助炒房客“伪造”资质,协助他们骗取贷款。
这种“里应外合”的操作,使得十几万亿的贷款中充满了各类猫腻。
然而,时过境迁,当时发放的3年期经营贷如今即将到期,投资客们原本预期的房市大涨并未如期而至。相反,房价一直在下跌。那些高杠杆投入楼市的资金,不仅没有获利,甚至连本金都亏损了进去。
如今,随着大批经营贷即将到期,炒房客们面临着巨大的偿还压力。然而,由于房价下跌,他们根本无法通过出售房产来偿还贷款。这意味着,银行即将面临大规模的坏账危机。
3. 经营贷与房贷的差别
那么,经营贷与传统房贷有何区别?房贷的抵押品是房子,只要房价的跌幅不超过30%,银行可以通过法拍房产,基本上能够覆盖贷款金额,不会产生实际亏损。
但经营贷不同,它的抵押品并不是房子,而是一个虚构的空壳公司。炒房客们为了套取贷款,伪造了一系列虚假材料,比如公司资产、经营流水等。
一旦经营贷出现坏账,银行手中拿到的抵押品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空壳公司。那些贷款资金,可能早已“人间蒸发”。更有甚者,部分炒房客为了逃避责任,早已将房子卖掉,卷款跑路。
面对这样的局面,银行如何平账呢?当初审批这些贷款的工作人员,又该如何向上级交代自己是如何审核这些“公司资质”的呢?
如此看来,银行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账面的坏账问题,更是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
4. 行长们的无奈选择
坏账不会凭空消失,但人却需要保全。那么,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隐患,银行高层又该如何应对呢?
答案也许令人不寒而栗:那就是——“请行长牺牲自己”。
一位位银行行长的坠楼事件,背后隐藏的,或许正是为了掩盖这些无法弥补的金融漏洞。
今年,这颗4年前埋下的金融炸弹,可能真的要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