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4日 26.2°C-27.0°C
澳元 : 人民币=4.69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6天前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1月5日美国大选投票过后,全球瞩目的结果出炉:特朗普(Donald Trump)确定击败贺锦丽(Kamala Harris),将开始自己的第二次执政。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1

从选举过程的攻防来看,「极化政治」无疑是2024年的选战主轴。说得更直接,这场大选既是两党候选人之争,也是两种仇恨值的激烈对垒,在这种背景下,「谁会获胜」虽是重点、却也似乎无关紧要,因为无论哪方胜出,美国的政治对立与极化都已成为定局,谁赢了都注定要成为另一群人的恶梦,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用在今年的美国大选实在非常贴切。

而随著总统人选尘埃落定,今年的选战终告结束;但选举过程的政治与社会撕裂,无疑将影响国家未来的政策方向和政治生态。眼下结果虽已出炉,但其实不论获胜者是谁,极化政治本身都已成为这次选举的最大赢家。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2

极化政治为何出现

美国大选投票日2024年11月5日来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特朗普)和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又译哈里斯)1日晚在威斯康辛州,2日前往北卡罗来纳州拉票。(Reuters)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极化政治的出现有其历史渊源与社经背景。

首先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深层对立。

美国社会的两极化源自政治、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分歧。近几十年来,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共和党愈发聚焦保守派选民,强调传统价值观、宗教自由、低税负、减少政府干预等,并倾向在文化和社会议题上表达更保守的立场;而民主党则日益激进化,倾向于多元化、种族平等、LGBTQ权益、环保主义等进步议题,尤其在城市地区和年轻选民中有较强影响。

前述意识形态分裂不仅形塑了双方的政策对立,也让两个阵营对彼此的道德观、人生观存在根本的不信任。这种对立在这次特朗普、贺锦丽的竞选纲领中就有明显展现:两人不仅代表不同的政策方向,更代表不同的美国社会形象。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再仅限于党派竞争,而是深入选民的身份认同,双方选民因此对于对方政策和价值观产生了「生存威胁」感。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3

图为2024年11月4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将在密西根州的大急流城(Grand Rapids)举行最后的造势集会,大批支持者提前到场。(Reuters)

再来是社会经济问题的极化。

美国的经济结构变化和全球化进程在近年来也加剧了社会分裂: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导致蓝领工人阶层对民主党政策失去信任,转向反对全球化的共和党;反观民主党,在城市知识阶层和多元文化背景的支持者中越来越受欢迎。社会经济层级的分化催生不同阶层选民对于政府的不同需求,导致两党政策日益偏离,随著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加剧,两党也愈发对立。

接著是媒体生态的变化。

传统媒体逐渐被社交媒体所取代,资讯传播速度加快但资讯分裂加剧,而社交媒体的演算法倾向推送符合用户偏好和情绪化的内容,选民因此更容易被相同观点包围。以这次大选为例,支持特朗普、贺锦丽的媒体与平台,几乎形塑了两种完全割裂的资讯环境,这种「资讯孤岛」效应无疑助长了极端情绪,导致双方的对话空间越来越小。

整体来说,极化政治的出现既来自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对垒,也与美国自身的经济、媒体环境变化有关。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4

图为2024年11月1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密西根州出席竞选集会,望向屏幕上的现任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Reuters)

极化政治劫持大选

而这种趋势导致了2024年大选的走火入魔:一场披著民主外壳的政治活动,最后被近乎宗教狂热的情绪所劫持。观察候选人立场,这次选战明显展演了贺锦丽「进步主义」与特朗普「反建制主义」的极端对决。

贺锦丽首先要取悦民主党阵营的进步派,这次竞选纲领也高度符合民主党核心支持者的利益和价值观,包括种族平等、气候变化、社会福利等进步政策。在社会议题上,贺锦丽主张推进更激进的LGBTQ平权、更严格的枪支管控以及更彻底的警察暴力改革。

这些政策当然是为吸引年轻选民和进步派支持者的选举「牛肉」,但在保守派选民眼中却「极具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保守派选民的反感情绪,尤其是她对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强烈支持,难免让共和党选民视贺锦丽为「反传统美国」的代表。这种情绪对立不仅撕裂双方选民,更导致两党陷入剧烈的情绪对抗;选战后期贺锦丽有意向中间靠、争取温和派共和党选民时,又引发民主党进步派的批评。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5

2024年10月22日,一个自称「华裔美国人支持特朗普」(Chinese Americans For Trump)的组织举行了一场汽车巡游,有近100 辆汽车驶过明尼苏达州双子城(Twin Cities)地区的公路,图为一群华裔人士身穿支持特朗普(Donald Trump)竞逐2024总统大选的T恤。(X@AlphaNewsMN)

特朗普代表的则是共和党的保守和反建制路线。

所谓「美国优先」政策在经济上更倾向保守主义,在外交上则主张减少外部干预,专注国内事务,例如特朗普多次宣称的「台湾必须交保护费」、「移民正在入侵美国」。显然,这种策略就是要利用对全球化和移民政策的批评,来吸引大量蓝领工人、白人中产阶层等对全球化不满的选民。

此外,特朗普的核心支持群体对进步主义政策充满敌意,特朗普因此更能利用反建制语言和行事风格来吸引排斥传统「虚伪菁英」的选民。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煽动性言辞和对传统媒体的批评,都让特朗普支持者更加坚定要站在共和党一方。不论特朗普是否当选,这种激进的政治言论都已成为两党激烈对抗的重要推动力,并且深深影响了美国政治文化。

在这种氛围下,情绪动员无疑是这次大选的关键因素,且这种动员遍布各大议题。无论是贺锦丽还是特朗普,双方都试图通过激发选民的恐惧、不满、愤怒等情绪来巩固自己的支持。例如贺锦丽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种族平等的危机」和「气候变化的紧迫性」,特朗普则强调「激进左派威胁」和「边境安全问题」。双方的情绪动员不仅强化了支持者忠诚,也极大程度巩固了极化选民的立场,更不要说特朗普遇刺的突发事件,各种阴谋论满天飞舞,已到无法停止的境地。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6「自由」是贺锦丽的宣传主轴。(Reuters)

2024年大选结果:极化政治的胜利

在这种背景下,大选的结束不会为美国带来救赎,反而是在开启新一段试炼。

首先,两党共识几乎已经崩溃。2024年的大选斗争显现,美国两党几乎已没有任何共识,在社会、经济、文化议题上,双方的立场完全对立,几乎没有妥协空间。无论谁当选,美国政府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党派斗争。

而这种斗争将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效率,并使立法过程和行政管理难以顺利进行,最终可能影响预算案、经济刺激政策、社会福利计划等关键议案;行政和立法的对立则可能导致政策推进步履维艰,进而降低政府的治理效率和公信力。

港媒:赢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极端化政治(组图) - 72021年1月6日,美国华盛顿,特朗普支持者,包括Douglas Jensen(中,身穿「QAnon」(匿名者Q)T裇),于参议院会议厅外跟国会山庄警员对峙。(Win McNamee/Getty Images)

再来是社会撕裂加剧。如前所述,选民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可能导致频繁的舆论冲突,甚至出现暴力事件,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便是极化社会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年情况更加危险,选举尚在进行时,就已因特朗普遇刺的突发事件引爆阴谋论潮水;如今结果出炉几家欢乐几家愁,支持者的失望情绪可能在街头爆发,再度冲击美国的社会秩序。

接著是极化政治的国际影响。毫无疑问,极化政治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一致性带来巨大挑战,这种现象在2016年特朗普主义崛起时,就已经初见端倪,诸如「特朗普当选怎么办」等讨论遍布全球舆论场。而所谓特朗普主义的真正推手,其实还是美国的极化政治。不论谁当选总统,都无法回避极化政治的洪流、以及攀附其上的民意要求,这就导致美国的国际立场和政策不确定性大幅提高,不论是盟友或对手,其实都很难预测美国的下一步。而这无疑会影响全球的政治格局稳定,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也可能逐渐削弱,全球多边机制的有效运作也可能因此震荡。

整体来说,美国社会结构性分裂的加剧,政治文化的对立,以及意识形态的极化,都是当前美国政治生态中的固有特征。这场大选的核心不仅在于候选人胜负,更在于极化本身成为了最大赢家。未来的美国政治,也将继续在对立和冲突的氛围中前行,并导致治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制约与掣肘。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无论谁赢谁输,结果都是极化政治的胜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