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9日 28.1°C-28.1°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4小时前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天,让我们推测小红书的「TikTok难民」涌入的下一步推演。作者有自己的知识盲点,所谓推演未必尽然合理;读者也可以自己推演,形成自己认为对未来比较合理的预期。

作者的推演。分成三个阶段:一、蜜月期;二、反思期;三、调整期。

本篇文章为中共元老任仲夷之孙任意(网名「兔主席」)于1月18日于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小红书与「TikTok难民」:三阶段推演》。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

美国TikTok(抖音海外版)「不卖就禁」禁令计划于2025年1月19日实施。 (Reuters)

第一阶段:蜜月期

1.美国非华人用户/内容发布者(及其他国家的非华人用户)

1)因为TikTok在美国被禁,许多用户对美国政府、政治、政治人物极大不满,对美国大企业和大资本也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2)对于内容发布来说,TikTok被禁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平台是他们的生活。为了在后TikTok时代生存,他们一定会理性选择多个平台转移自己的内容(例如美国的Instagram),他们的追踪者也会随之迁移到新的平台,建立新的社区

3)为了表示抗议,一部分用户下载了中国市场和华人用户的小红书app,并发布内容。这部分美国内容发布者大多对中国有好感,或完全中性;在TikTok被禁前,可能也不属于政治活跃人群,即对中美地缘政治完全无感。他们作为TikTok用户的身份本身已经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的好感

点图放大看看一众「抖音难民」的相关贴文: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2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3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4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5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6

4)需强调,由于美国有1.7亿TikTok用户,所以中国网友看到的是一小部分的美国内容发布者-也就是不是刷手机看影片的一般用户,而是内容创作者群。众所周知,在这样的社群媒体上,绝大部分人只是观赏者(包括留言评论者),只有极少数的用户真的会自己发布内容。 「职业」内容发布者(以此为部分或全部生计)的比例则更低

5)之前,他们对小红书一无所知,发布的内容其实也不符合小红书的定位,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快闪」政治抗议

6)这些内容创作者立即在小红书上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同样的内容拿过来,稍微面向中国一点——增加中文、增加与中国网友的互动——甚至只需要打几个招呼,被自己打造为愿意和中国人接触的美国友好人士,立即可以获得数千甚至上万的关注,给他们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7)这个过程自然也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的新奇感和认同感;他们也开始与网友互动,网友互动本身也可以成为发布内容。这就是现在说的中美网友交流、「民间对帐」及其热烈气氛。不排除有些人之前不发布内容,来到小红书才开始发布内容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7

不少美国人「入乡随俗」,乖乖缴纳「猫税」。 (小红书)

8)这个现象立刻传开;内容发布者争相下载,形成了一股风气。而且还有带动作用(举例,在近期推动对16岁以下社交媒体使用禁令的澳大利亚,非华人内容发布者也开始下载小红书。但其他国家的内容发布者很快就会发现:中国网友给予他们的关注,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中国人对他们的国家感不感兴趣;第二,他们是否表达出对中国的友好

2.小红书上的中国用户

1)对美国内容发布者的涌入感到非常的惊奇、新鲜、好奇

2)对美国内容发布者给予大量的赞、追踪、留言、鼓励

3)展现了极大的沟通热情(许多人先前并无途径和机会与普通美国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4)很可能有大量新增人群涌入小红书,即为了一睹美国内容发布者的风采、欣赏此难得的互联网奇观,注册并加入小红书。请注意,许多新加入的用户可能并不是小红书的目标群体或典型用户——他们之前使用的是其他的社群媒体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8

外国网友纷纷表示要学习中文。 (小红书)

5)中国用户的热情,自然会鼓励更多美国内容发布者的加入

中国刚开放时,美国的消费品和文化产品打入中国,立即收割庞大的中国市场;

到了2020年代,中国对美国的商品不那么感兴趣了,所以,今日的美国出口,换成了自媒体内容发布者。

3.小红书上原有的内容发布者

1)小红书不是TikTok/抖音,定位是完全不同的。顾名思义,小红书是「书」,是知识和资讯;抖音是声音和歌舞,是娱乐

2)小红书之所以受到青睐,在于无数中国/华人内容发布者长期努力耕耘,分享自己所知的信息,把这个平台真正做成了一个可靠的生活指南。现在许多都市人早已不用百度了,而用小红书搜寻资讯——你想得到的关于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有内容发布者用心做好了放在上面

3)大量美国内容发布者及新观摩用户的涌入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小红书的生态。众所周知,小红书的演算法很「强」,稍微刷几条某个领域的帖子,立即会收到大量的推送。所以,「TikTok难民」对原有生态的影响极为巨大。很多人一夜起来「已经不认得这是小红书」了。打开app,「发现」里面全是美国内容发布者;本土内容发布者的内容显然更难获得声音。如果要用带有负面意义的词汇去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入侵」(invasion)和「破坏」(disrupt)。这个问题,你需要站在既有内容发布者的角度去看

4)所以,即便在「蜜月期」,即便有新的用户涌入,小红书原有的本土内容发布者恐怕也不是「红利」的获得者,相反发现自己声音和平台被急剧稀释

4.小红书

1)小红书收获了大量新增用户、内容发布、访客流量、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一个平台来说是好事

2)小红书作为「中美民间交流」的平台、窗口的价值也获得了肯定,至少在环境氛围极佳的「蜜月期」是如此

3)但接下来,小红书立即要平衡和处理很多的问题:其一,大量新用户涌入对既有生态会有巨大影响。如何在新定位和旧定位之间进行平衡。 「如果真的把自己变成TikTok,那你还是小红书么?」其二,突如其来的内容监管压力——平台瞬间会感到压力,早于所有一般用户

5.美国媒体:目前,美/西方媒体主要是从现象层面对这个事件进行报道,更多媒体的报道是对小红书的科普;也有一些媒体指出了中美民间交流的价值,同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指出了小红书的缺陷(作为中国社交媒体)。但大多观察者认为这个现像是暂时的(temporary),所以,尽管所有人会加以报导,但尚缺乏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推演

6.中国媒体:中国官方/主流媒体认可和强调小红书在民间交流中的价值,找到其中的意义,并视这个现象为某种胜利。这样一个状态,就是「蜜月期」的最佳注脚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9

美国TikTok用户恶搞嘲弄美国政府禁令,自言要到小红书跟「中国间谍」团聚。

7.美国监管/政府/政治人物:

1)截至本文发布时,TikTok仍在美国运作;美国政客目前聚焦的只能是这个拥有1.7亿用户的大众社群媒体平台

2)但已经有好事的媒体(《Business Insider》)前去询问会如何对待小红书;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约翰·穆勒纳(John Moolenaar),对小红书会依TikTok如法炮制,成为下一个要求处置剥离的立法目标。

3)但美国政客现在并不了解小红书,而只要「小红书」没有在美国成为一个大众社交媒体平台,只是有部分内容发布者在上面对中国网友输出内容,美国政客是不会关注此事的,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对美国的「安全威胁」、但目前X上也出现了一些小红书上截来的影片和图片(「民间对帐」),如果他们认为小红书的影响力已经大到会影响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他们很可能立即采取行动

8.中国监管:中国监管往往有多重考虑目标(既要又要),这些目标之间有轻重缓急和主次优先。需要时间才能看清一个事务的具体影响。但首要应当考虑的是,目前的一切都应在中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框架和指导之下。

第二阶段:反思期

蜜月期结束后,即进入「反思期」,或对下一阶段的「酝酿期」和「准备期」。

官方媒体在今天稍早的一篇文章里写到,「平台上的中美网友围绕着宠物、美妆、美食、旅行等主题进行友好互动、热络交流」。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这些话题的,但显而易见,话题不可能局限于这些,而且只要一交流,话题是很难设定边界的。不可否认的是:中美意识形态、社会和文化价值、政治体制、公序良俗有极大的不同。就说政治这个题目,英语世界把政治分成不同层级的,有high politics,也有low politics,何为high politics?国家、政府、安全、外交、根本制度等。何为low politics?

经济、文化、社会事务──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涉及公共政策和治理,也就是进入了low politics的范畴──从环境法律、到房产税、到孩子上学,都属于low politics。应该现实的看到,除非明确设立边界,否则大范围的民间交流会在一切话题上展开。

另外要看到,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在美国脉络下的政治行为。它从根本上是政治的(inherently political)──只不过一开始是美国的国内政治。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0

中美关系近期恶化。 (Reuters)

「反思期」将围绕这些潜在问题展开。

1.小红书

1)平台必须予以监管,确立各种边界。这丝毫不奇怪——所有的平台,都有平台的社群政策和言论指导。美国和中国一样。但新的情况。对小红书的压力是很大的

2)大量美国发表者涌入,吸引大量的流量和眼球,预计也有大量中国网民涌入,除了带来新增挑战外,对既有生态和定位也是很大的冲击。简言之,如果小红书不对演算法进行调整,整个平台将完全变样。一个典型的小红书使用者及内容发布者并不会假想自己在TikTok/抖音上。他们选择的是小红书。如果小红书定位和其他app完全一样,变成了歌舞短视频,那么从第一天开始它就不会存在、发展和壮大

3)平台如果增加即时翻译功能,只会进一步加剧现有的问题(更多网友涌入)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1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2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3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4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5

2.一般的美国内容发布者及用户

1)「蜜月期」后,美国内容发布者接下来要做的,是透过不断的尝试、摸索、触碰,奖励和惩罚,最终摸清中国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及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运作的规范、规则和边界——包括各种红线

2)过程中,预计将有不在少数的内容发布者/使用者因各种各样的违规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而对底线、边界的预期就是在这些触碰和冲突中逐渐确立的

3)有些用户会发现平台和他们预期的不同,选择离开。可以合理预期:有些是不愉快的,例如疑似「擦边」或有碍公序良俗的内容被屏蔽。有些人可能会不满,并将自己的经验带回社群媒体(在主流媒体上现在实际上已经能够看到这样的报道,虽然目前总量还非常小)

4)一部分会选择留下来-因为他们希望在小红书上持续发布内容。流量最终还有可能转化为商机

5)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尊重中国网路法律法规、中国的国情制度、文化价值、公序良俗等的内容发布者才能留下

3. 「特殊目的」的美国/外国内容发布者及用户

1)所谓「特殊」的内容发布者及用户,即带着特殊政治目的和议程的内容发布者。他们可能是受政治驱动的普通人,也有可能是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有可能是聊天机器人(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2)当他们发现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机会时,一定会设法把握机会。这是新时期舆论战、资讯战的基本组成部分,基本上可以断定100%会发生

3)对中国规则已经比较熟悉、有技巧的人是绝不会上来就讨论high politics的——他们只会涉及看似无害的领域(其中也包括「宠物、美妆、美食、旅行」的延伸话题),其目标和议程是传播对各种问题的怀疑和不满。 (请注意,这些都是舆论战的一部分,由于我们长期被保护起来,绝大多数人对这些东西已经没有概念

4)很重要的一条是,相关内容已经可以用AI实现。也就几天前,Meta决定撤下自己的AI生成的内容发布帐号,因为出于各方面的理由,人们对这些帐号非常反感。这里要强调的是,美国人称,「2025年是AI智能体」年,拟人的聊天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成熟。未来的资讯战将以许多人目前完全无法想像的方式展开

5)有句老话,「打开窗子透气,必然会有苍蝇飞进来」;还有,「倒洗澡水不能把孩子也倒了」--讲的是一类逻辑。问题是,打开视窗的话,你是否知道会飞进来多少病毒?你是否能够真的辨识病毒?你是否有防范和抵御病毒的机制与方式?应该说,在全球来看,这个挑战都是空前的。所以左派和右派现在在Bluesky和X上分野;一些反对Meta的人也特意到小红书注册。欧盟在调查TikTok,有政治人物酝酿在欧洲禁止X;现实情况是,美/西方对社群媒体平台的政治属性和资讯主权都空前关注。

4.中国/华人内容发布者及用户

1)管理数量广大的留言者远比内容发布者困难。这也是「评论区」难以管理的原因。在外网,一些媒体也选择将有争议的内容关闭评论区。核心在于,作为一般的评论者,由于责任小、利害少,其自主性、随意性远远大于博主:他们可以发布各种东西,提出各种问题,做出各种评论,朝各种方向试探,可能与美国内容发布者产生意想不到的互动,也有可能发生不愉快的冲突(已经有这样的案例)。总而言之,一个成熟的社群媒体用户应该知道,网路上是不乏「喷子」和「暴力」的。目前的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只会让问题更加敏感和复杂。尤其考虑到华人留言者也不仅来自中国大陆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6

大批美国TikTok用户「移民」至小红书,带起一波下载热潮。 (App Store截图)

2)就内容发布者而言,如果小红书的平台发生定位偏移,原有生态受到影响,影响力被摊薄,有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自媒体规划。这是一个小红书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是商业问题,也是一个平台的价值问题

5.其他社群媒体平台

1) 在看到小红书的「红利」后,其他平台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从商业运作及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所有人都希望竞争同等公平的机会

2) 如果小红书的模式得以维持,则各个平台都会打通融合国际国内版-这包括用户注册、内容同步、演算法与推播、评论互动等

3) 平台可能向监管正向和反向游说。正向游说:「我们为什么行」

6.美国公共政策制定人士、研究者、监管及政客

1)美国的主流媒体、市场研究机构、智库、自媒体等,逐渐会有一些针对小红书现象的更有深度的文章。基本上可以100%确定,这些内容将以负面为主,在「新冷战」的框架下展开。 (实际上现在英美主流媒体已经有这样的措辞,尽管还不多)

2)各种个别的舆情事件,例如有网友在上面讨论美国政治政客,被美国主流媒体报道,或出口到他们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甚至导致舆情发酵,都是很有可能性的。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样的报道,但仍停留在记者随「TikTok难民」潜伏到了小红书,看他们吐槽美国政治。这样举例可能更直接:距离美国人指责中国利用小红书「干预美国政治」也就50公尺距离

3)中国官方媒体对小红书现象的跟进报道会显著加剧、加速美国的政治警惕

4)伴随各种报道的增多,美国政客对小红书的关注也会增加。而这是否会转化为政治行动?主要取决于小红书的影响力:它会不会成为美国的大众社群媒体之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政客100%会认为这是对美国的「安全威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小红书最终只是少数美国内容发布者在一个中国平台上对以中国网友为主体的受众发布有关美国的内容,则政客不会视之为「安全威胁」,反倒会考虑如何加以利用(回到上面「特殊目的」一条)

5)川普如何处理TikTok,将对美国政客的短期态度产生影响——请注意,只是短期态度。从大的政治趋势来看,在今天的环境下,中国社群媒体很难为美国接受

7.中国监管

1)有的事情一开始看不清楚-需要讯息,需要讨论,需要酝酿。但伴随时间的推演,事情会变得更加清晰:优先劣后、轻重缓急、主从关系、总体和局部、短期和长远、收益和风险,以及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和张力,都会更加清楚。这个过程,就是酝酿和协商的过程

2)到最终,监理需要摸清楚底数的是:这样的平台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又有哪些潜在风险和弊端,综合权衡,形成一个可持续、可拓展的政策态度及具体的监管框架

3)这个里面,中国必须和美国、欧洲(甚至巴西)一样,考虑安全问题。好处在于平台在我手——欧洲的例子是,平台全部是美国的,且与现任政府高度绑定。问题,监管不得不考虑一个挥之不去的现实问题。这里我很同意西西弗在《聊聊小红书上的》TikTok难民」》里写到的,估计最后会有几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的美国用户注册小红书,传播关于美国的内容,帮助中国人了解美国;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有几百万中国创作者,去美国用户为主的平台,传播关于中国的内容,让美国普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目前的结果,只是搭了个由我们监管和把控的台子,由美国网民来传播美国——当你认为是中国在对美国输出软实力的时候,其实是美国对中国输出软实力。这些不涉及价值评判,只是客观分析,是所有观察者无法回避的真实问题。

第三阶段:「调整期」

蜜月期结束,经历了反思期之后,最后来到调整期。反思期需要多久?无法判断。也许很久,也许非常快。蜜月、反思和调整甚至可能在同时发生。

这里我们只推演结果。读者们都可以进行推演。我相信所有的利害关系人——从平台、监管、内容发布者到用户,都希望推演。

1.美国内容发布者

1)美国的内容发布者/使用者会有一个反覆筛选和淘汰的过程。无法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会离场,而最终留下来的,将是明确知悉自己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面向中国/华人网友发布内容,同时严格遵守我们的法律、规范、价值、风俗的内容发布者及网友。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流量、影响力,还有商业变现的机会──即使只是教英文

小红书与“TikTok难民”蜜月期后,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组图) - 17

美籍港人、喜剧演员欧阳万成(Jimmy O. Yang)也宣布入驻小红书。

2)但这样一个平台,大概率无法成为一个美国人自己的大众社交媒体——即美国人在上面对美国人发布关于美国的事情,并与美国受众进行讨论和互动。一言蔽之,经过筛选最终留下的小红书美国用户,主要是面向中国观众的内容发布者,以及对中国感兴趣、希望获取有关中国资讯的用户。小红书的功能性很强,即作为连结中美的桥梁和门户

3)TikTok是设定国际版和中国国内版的,因此,即便TikTok在未来几年逃过一劫,没有被美国政府封掉,这一波所谓的「TikTok难民」仍然会留在小红书发布内容,因为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获得面向中国的关注和流量

4)TikTok的主体已经决定了这些内容发布者和典型的小红书创作者的定位是不同的。你可以说这是美国的「抖音」或「快手」。但「抖音」和「快手」毕竟不是小红书。他们对小红书的定位、风格、使用者组成可能会有持久影响

2.美国主流媒体、研究机构、政治人物对小红书的态度:

1)基本上可以确定将形成比较负面的看法

2)这是中美地缘政治环境及美国的反华共识所决定的,不用抱持幻想

3)对小红书的批评将更加上纲上线,甚至超过TikTok

4)但他们对小红书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小红书的影响力。再次强调,如果小红书没有成为美国的大众社交媒体平台,而只是少量美国内容发布者对象对中国网友发布内容及进行沟通互联的工具,则其在美国国内受到的关注和压力会更小(这里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没有人会关注迪士尼或环球影城在美国本土招募到上海及北京表演的特技演员,或美国公司到中国上映电影。 但如果一出中国投资、中国拍摄、宣传中国、有美国演员参与的作品在百老汇、院线或奈飞上演,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化作品,将受到美国政客、媒体及舆论界的关注与警惕)

5)如果小红书成为主流社群媒体平台,或不断在美国引发舆情事件(即中国内容输出和倒灌至美国),则很有可能会引起政治人物的注意。作为社群媒体,摆在其面前的大机率是TikTok模式,即强售或被禁。而如果最后被禁,将对小红书的美国华人/留学生用户群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此外,目前的地缘政治情势是,各国对社群媒体的处理有效仿性,美国这么做了,欧洲也这么做,所以未来因地缘政治导致的跨国营运风险是实质的

3.中国监管-无论最后监管如何看待这个确实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可以合理估计,监管会有如下考虑:

1)大的方向上,应有利于加强中美民间联系,同时,最好有利于对美国输出中国声音(这里有两个具体考虑,一个是「绝对」概念,即有平台比没有平台要好,只要有「净增加」就可以;还有一个是「相对」概念,即我们对美国的输出要大于美国对我们的输出。

2)符合中国一贯的、建立在安全与主权基础上的一整套网路法规架构与体系(事实上,只要遵守相关规则,国外平台也可以随时来中国大陆运作)

3)「一视同仁」,对所有平台采取同一套体系、同一套标准,不能一企一策、一平台一策。当然,如果有的平台和模式确实有突出价值,可以实行「试点」模式,但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最终结果,应该是一套公开、透明、对所有企业和平台同等适用的规则。而且这套体系和标准不仅适用于互联网,还可涉及其他通讯互联领域(如游戏)

4.小红书

1)小红书会发现,自己进入了「未知领域」,「深水区」。所有人都难以判断其未来走向。但将来有多种可能性:

2)基于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不排除它可能最终需要区分国际和国内版,这将对其依赖海外华人用户群体模式产生巨大冲击

3)如果不需区分国际和国内版,则意味着出现了某种监管框架、范式和思路转变,这时小红书也会受到来自其他平台的竞争

4)小红书始终要纠结定位问题-也就是你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小红书,而不是抖音和快手。如果核心定位、使用者价值和导向被稀释,平台的价值也被稀释

5)如果它很好的巩固了国际一体化模式,在美国获得了更大的成功,真正成为大众社交媒体(占据了相当多的用户时间和流量,成为美国舆场里的一个力量),则很有可能被美国政客酝酿下架。企业在做策略时,应考虑地缘政治,将这个作为未来高机率发生的情景,而不能到时再去应对

最后总结

最好的情形:延续现有的国内国际连结的模式,同时在美国不受政治关注;最坏的情形:摈弃了国内国际联通的模式(或退为某种有限联通),同时仍在美国被作为中国社交媒体而下架

以上是作者的推演,由于有知识和资讯盲点,因此未必成熟。这只是为了引发人们针对这个问题的更多思考,提前做好准备。

有一条是肯定: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在现今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下,要能够理解、辨识、应对所有的风险是非常不容易的。

原文網址: 小紅書與「TikTok難民」蜜月期後 最好和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9534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