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15日 29.0°C-29.0°C
澳元 : 人民币=4.6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DeepSeek背后的虚与实,杭州已经有了硅谷的风格(图)

15小时前 来源: 九边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DeepSeek这个话题最近被人说的很多了,咱们准备换个角度聊这个问题。大家不知道记得不,就在前两年,全网在讨论这么一些问题,类似“数字经济不过是虚拟经济”,“硬科技才是真科技”等等。

DeepSeek背后的虚与实,杭州已经有了硅谷的风格(图) - 1

到了这两年,这类讨论明显少了很多。因为明眼人越来越看出来了,这些很多人以为二元对立的东西,其实界限并没有那么分明。

这里有一个标志性的事情,就是从Open AI开始,大家发现AI技术才是最牛逼的技术,而AI技术就是虚实合体的技术,也就是大模型+GPU的模式。因为Open AI的出现,大家有了紧迫感,原来美国在科技领域有捣鼓出来了新东西,而且这种新东西正是“虚实结合”的结果,我们如果还不跟上,就要掉队了。

最近DS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关注,就在于大家看到在AI前沿的领域,中国的大模型终于能上桌了,我们和世界最前端的东西能同步。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和世界同步了。十多年前,我们都在讨论中国的电商、移动支付、社交、商业服务,是如何走到了全球的前沿,那时候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商业创新鼓掌。但是2018年贸易战、科技战开打之后,很多人马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好像中国企业这些创新不过是基于庞大人口基数的模式创新,没什么了不起,这不芯片还被卡脖子吗,那才是真的硬科技。

大家都知道阿里的电商,包括支付宝的支付和金融,都是出现在杭州,在互联网时代也都是最早吃螃蟹的。当时这种“唯硬科技至上”,“唯硬件至上”的声音起来之后,连带着很多人也批判杭州,说杭州这城市搞的东西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会有多大后劲了。

结果,从去年开始,大家发现杭州不断地冒出很多新的东西。比如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一下子就火了,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很惊艳还上了春晚,DS掀起的这股旋风更不用说了。包括这几家公司在内,坊间都形成了“杭州六小龙”的说法。这“六小龙”,有的做系统,有的做硬件,有的做游戏,但底层逻辑都是数字经济。

这些所有的创新,都是软硬一体,虚实结合,你比如说机器人,它背后也是要连接云上的数据的,它不是一个单体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能照原来的思维,把软件和硬件截然分开。未来是数字经济时代,一切产业活动都是数据化的,数据是血液,承载数据的体系是血管,而控制数据的中枢就是AI,如果说你脱离了数据科技只搞硬件,相当于一个人只有肌肉没有神经网络。

所以你回头来看,杭州过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积累其实是很宝贵的。电商、支付、金融,这些领域有一段时间被一些人视为是“虚拟经济”,其实他们都是数字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技术进步本质上是场景推着走的。当时杭州有场景,在这个领域自然就打下了基础,搞了阿里云,算力很强,在数字技术上的人才储备也很厚。所以在这样的城市,涌现出来AI领域的公司,这个逻辑是很通顺的。

说到底,AI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数据处理。AI能力的强弱,本质上是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弱。因为中国从互联网时代开始,在数据处理这方面,积累的数据量、应用场景都够多,储备的技术也更强,所以中国在数据处理这方面的水平还是很突出了。放在全世界来看,就是那种高速上跑着一堆车,其中两辆跑车,一辆中国,一辆美国,其他国家的基本都是一堆拖拉机。

这也是为啥说AI之争就是中美之争,跟其他国家没多少关系。就好像村里组织了一个F1赛车大赛,只有两个大户参加,其他人都在围观,因为他们的实力连赛车的轮子都支撑不起。

从去年的《黑神话》到刚刚爆火的《哪吒2》,中国人做游戏、做电影、做动画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典型的“虚拟经济”其实背后也都是硬技术。游戏吃显卡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动画和电影特效也狂吃显卡。显卡本身就是因为游戏而诞生的,如果没有游戏这样的“虚拟”场景,人类的AI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现在我们有了DS,大家在模型层面上感觉没有那么焦虑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会担心,是不是显卡还是被卡脖子,芯片还是被卡脖子?我倒是很乐观,因为中国的数据处理需求,应用场景丰富度太强了,所以一定会让上游的硬件领域也发展起来,当然这有一个过程。

中国最大的底气,就是市场规模在这里。所以对于所谓的“虚拟经济”,真的要重新看待,中国在游戏、影视、动画这些领域的“虚拟经济”搞得越发达,可能我们的硬科技需求就越大,突破得就越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明白了,中美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这种竞争在经济层面、科技层面、文化层面都有。

我们要在这个竞争中不落下风,美国弱的,比如传统制造,我们要强。但是美国强的领域,比如数字技术、影视动画、文化传播,这些我们也要强。不是说美国搞所谓“虚拟经济”,我们就反其道而行,只搞硬件只搞制造业去了。

最后再多说一点。其实这次DS的出现,大家对金融,对投资其实也应该有个重新的认识了。

大家都知道,DeepSeek背后的公司幻方量化,就是做金融的。金融这几年被骂成啥样,也都有目共睹。而且它做的是金融里最为大家不齿的量化,在很多人眼里,量化这种东西完全不创造任何价值,纯粹是可耻的套利交易。但量化天然和AI是天然高度关联的,所以金融它本身就是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场景。

梁文锋在之前“暗涌”的采访中说到,创新不是被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靠每个人自由生长,不断试错,创新也不是纯靠资本堆出来的,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为什么硅谷创新能力强?因为他们敢。

我觉得他还有后半句没说出来,硅谷那些人确实敢,如果他们待在津巴布韦,他们就算敢创新,又有啥用?

关键是天才的灵感迸发出来后,在硅谷可以找到团队来验证,可以低价租到服务器来搭建环境,也可以去找风投拿钱,还可以去找顶级专家咨询。

这次DeepSeek的突破,最早也是源于一个年轻研究员的灵感迸发,然后公司组织团队花了几个月进行验证,最终确认方向是可行的,于是加大资源倾斜,可见杭州那边已经有了硅谷的风格。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DS不急于求成,不急于商业化,不追求DAU,在做大模型这件事情坚持长期主义。但长期主义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如果没有幻方的投入,DS是不可能坚持长期主义的。

很多人对美国的认知很片面。美国金融很发达,科技也很发达,但很多人一说起金融就是“虚拟经济”,对美国好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只要科技,不要金融。

当然,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美国的过度金融化有它的问题,但美国的科技金融还是做得非常好的。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那就是因为在美国好的科技创新,是能够得到强大的金融支持的,不要看硅谷在西海岸,华尔街在东海岸,在推动科技创新上它们实际上是交融的有机体。

所以如果现在在中美竞争这个语境下,我们要“师夷长技”,其实不仅仅是要在科技本身上着手,科技和金融的互动机制也很值得借鉴。

我现在觉得,DeepSeek是个开始,只要土壤对了,上边自然而然会结出各式各样的果子,绝大部分成果大家都没法预料。

事实上经济也是这么运转的,没人知道下一步会发生啥。但是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创新不能被计划,只有“不问虚实”,包容各种行业,各种领域,才可能释放有巨大价值的横空出世的创新。

为啥我经常聊这些事呢?因为很多人是很适合做类似游戏、动画、软件开发什么的,但是上大学报专业的时候被整体氛围影响,选了别的,一辈子也就被坑了。所以说这类共识非常重要,往大处说影响社会进程,往小处说影响个体命运。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