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特朗普施压台积电赴美投资,业界忧技术外流冲击台(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星期四(2月13日) 再度点名台湾,指责台湾“抢走了美国的半导体生意”,并警告如果相关业务不回流美国,“我们会很不高兴”。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特朗普可能要求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以合资方式,协助美商英特尔公司生产高阶制程芯片。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恐怕不仅冲击台湾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特朗普是在当地时间星期四对媒体谈话时,重申包括半导体业在内的各产业,只要到美国设厂,就可免受关税冲击。
他在谈话中再次点名台湾“抢走我们的生意”,说美国曾有诸如英特尔(Intel Inc.)等非常好的公司,但现在除了韩国占有一些份额之外,几乎所有的芯片都在台湾生产。
特朗普强调:“我们希望把这些生意拿回来,希望它们回到美国。如果他们不把生意带回来,我们会很不高兴”。
台湾领导人赖清德:将提出“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
对此,台湾领导人赖清德在星期五上午召开的国际记者会中回应称,半导体已形成全球分工的生态系,其中美国擅长IC设计研发,而台湾长于芯片制造,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切,台湾政府会与业者共同拟定策略,并持续跟美方进一步沟通。
此外,台湾还将提出“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共同打造更具韧性、多元化的半导体供应链,创造台美双赢。
赖清德同时强调,台湾一直是美国最可靠的贸易伙伴,截至去年底,台湾对美直接和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创造40万个就业机会,且近两年台湾对美投资占整体对外投资四成以上,美国已成为台湾最大投资对象。
当天下午,一位因职务敏感,拒绝透露姓名的台湾国安高层人士进一步指出,半导体产业是台湾的核心利益,台美之间相关讨论,必须顾及双方的利益,才能够继续向前。
该国安人士表示,台湾半导体厂商赴美投资的前提之一,是高度专业的人力需求必须被满足,且须在当地形成足够的产业链,这些条件都必须要双方持续讨论,才能完善。
台积电首次赴美召开董事会 投资决定备受关注
半导体产业是近年来美台之间重要的政经议题,特朗普更是从此次总统大选前就屡屡点名台湾“偷走”美国的半导体生意,尤其作为全球芯片代工龙头的台积电,更是动见观瞻。
星期二,台积电首次赴美国召开董事会,尽管会后公布的七项决议中,并未如会前外界盛传,响应美国可能对半导体加征关税的作法,但会议结束后,接连传出多种预测。
据彭博社(Bloomberg)报道,国际金融服务供货商贝雅(Baird)发布报告称
特朗普谈话后 英特尔股价连涨,台积电下跌
在利好消息推升下,英特尔股价连续四天上涨,涨幅达26%,星期四收盘价24.13美元,创下去年11月25日以来的最高点,反观台积电股价则是连日下挫,星期五再跌30元,收在1060元台币低点。
位于台北的科技力智库执行长乌凌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英特尔今年第一季预期营收117到127亿美元,但1月31日消息公布后,盘后股价不跌反涨3.65%,近期股价走势进一步上扬,有可能反映市场普遍预期,身为美国 “嫡长子”的英特尔一定会获得特朗普政府出手相救。
乌凌翔分析,美国政府救援英特尔的途径,不外乎技术与财务两条路线,台积电两者兼具,成为美国政府眼中的绝佳选项,因此一再要求台积电加大对美投资,在美国同步量产台湾的最先进制程芯片,甚至以并购、合资等方式,直接援助英特尔。
然而,这样“挖空家底”的要求,台积电显然无法轻易同意,因为在该公司上万名研发人员之中,估计就有两到三千人钻研2纳米及更先进制程,无论从实务上或经营战略考虑,都不可能搬到美国去。
乌凌翔同时指出,英特尔所设计,性能媲美台积电2奈米制程的18A制程芯片,目前进度顺利,若能按计划实现量产,将会降低客户对于台积电技术的依赖。
乌凌翔告诉美国之音:“英特尔其实技术并不差,18A(制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开始试产,明年就(可能)会量产,如果量产能够成功的话,技术的危机就已经解决大半,而技术能解决,财务就不再是大问题了。”
分析:台积电对于与英特尔合资的兴趣恐怕不大
在台北的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表示,对台积电而言,相对单纯的作法,应该是将于亚利桑纳州第二座工厂原定于2028年投产的进度提前,或升级至2纳米制程。
反观与先前传出台积电将协助英特尔训练员工,或合资开公司等说法,台积电都已先后澄清,显见该公司仍希望跟英特尔划清界线。
刘佩真说,在特朗普强调美国利益优先的情况下,一旦合资,美方势必会要求提供技术合作,增加台积电核心技术外流的疑虑。
刘佩真告诉美国之音:“台积电还是希望能够跟英特尔保持目前是竞争关系,但也是客户,不要再扯到任何有关合资的部分,这可能对台积电来说,是最不太愿意去触碰到的议题。”
刘佩真指出,美国副总统范斯(JD Vance)星期二在法国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表示,美国政府实施政策,确保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和芯片在美国制造,但现况却是台积电在美国生产的芯片,仍需送回台湾进行封装,因此特朗普政府也可能会要求台积电在美国建置从生产到封装“一条龙”的供应链。
然而,由于台积电在美国第三座工厂的完工时程落在2030年,第四座工厂势必更晚,因此可能选择静观其变,期待台湾政府能与美方取得更好的沟通。
台积电赴美涉及国家安全议题
美国德州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屡中则警告,台积电技术外流,影响所及恐怕不只是经济利益,更设涉及台湾的安全。
翁屡中指出,近年来,台积电因为独步全球的高阶芯片生产技术而获誉为“护国神山”,但面对美国要求技术转移的压力,台湾不仅应思考下一阶段,还有哪些高科技产业可以做为外交筹码,更须警惕,就算“护国神山”无可取代的这些年,台湾也并未因此换得任何安全协议,万一神山动摇,情势恐更加严峻。
翁屡中说:“如果说台积电不再有非常独步全球的技术,先进制程的部分,其他国家也不需要再跟台湾做接触,只要在(美国)当地就可以取得,可以想见,接下来全世界对于台湾安全的需求,就不再会像之前这么重视,这当然是台湾一个很大很大的危机。”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连贤明则指出,台湾应认知到,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台积电赴美投资,同样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安全考虑。
据此观点,台湾该做的,就不仅是被动接招,而是要花更多力气主动沟通,让美国政府务实看清台积电必须“根留台湾”的利弊得失,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连贤明告诉美国之音:“你要大概从比较根本的去想 他(美国)的利益是什么,那我怎么去展现我们(双方)其实利益是一致的,你把我整个台积电拉去那里 其实是我们一起死 因为成本太高了,这些讯息其实是要让他们知道。”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