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1日 30.0°C-30.0°C
澳元 : 人民币=4.6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1天前 来源: 金错刀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蛇年的第一个月,全国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传统技术活包围了。

你会发现,许多景区都在打铁花。元宵节当晚,四川达州的一个古镇,一些游客还因为距离过近,和铁花来了个亲密接触,烫坏羽绒服。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

同样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火壶表演则是景区新宠,隐隐有压过打铁花的势头。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2

《哪吒2》里,也有不少非遗元素,比如太乙真人为哪吒、敖丙重塑肉身时,搭配的空灵的吟唱,用的是侗族大歌。此外,还能看到川剧、蜀绣、皮影戏等非遗。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3

作为春节申遗后的首届春晚,今年春晚展现的非遗更是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光是开场的一个视觉秀,就在短短1分钟内展示了16种非遗。在之后的四个半小时里,又接连出现了上百种非遗。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4

春晚、电影、景区……凡是人多的地方,必有非遗的身影。

这不仅是为了传承,更因为“非遗经济”这四个字早已是造富密码。

2023年,全国非遗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0亿元,占文旅产业总收入的15%。

套用一句互联网老话:所有生意,都值得结合非遗再做一遍。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5

砸下百亿,土特产变全网顶流

今天已成国潮先锋的非遗,过去却是鲜有人问津的老古董。

在几大非遗品类中,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舞蹈的传承人数量最多,但即便是这些品类,也有失传的风险。

以戏剧戏曲为例,上世纪50年代,我国有368个种类,到2005年只剩下267个,其中一半剧种只能业余演出,有60个剧种没有保存音像资料。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6

难以传承的核心原因也不难猜到:不赚钱。

曾有个调研显示,44.1%的受访传承人认为非遗领域“面临传承危机,主要靠国家和政府的保护”。调研结果显示,年均收入不足3万元的非遗传承人超过一半。

反过来,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能将非遗传承得更好。

广东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粤剧、醒狮、英歌舞、龙舟等非遗在线上线下都声势浩大。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7

春晚的舞狮女孩就是广东人

但有时候,传承又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原因。

抖音网红江寻千,曾向河南确山铁花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拜师。在拜师前,杨建军对她说过,之前团队里有个男孩,打铁花伤到了眼角膜,花了三四万块治疗,还有人铁水打到了脚面上,一直流到脚指头,留了一条好长的伤疤。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8

还有一种叫“药发木偶”的国家级非遗,一度被认为失传了,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还有老艺人会这门手艺。但这项非遗表演需要用到火药,于是尴尬的事发生了:老人前脚刚被政府邀请表演,后脚公安局就找上门来,催他销毁潜在的“作案工具”,甚至将他拘留。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9

这类非遗,不仅欠缺钱景,而且要么需要下苦功要么有风险,传承人自然少了。

一个月几千块,并且还不稳定,玩什么命啊?

困难虽然客观存在,但仍需迎难而上。许多非遗不保护不传承,或许转头就要被偷了,到时难免会诞生更多“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的争吵。

为此,从2006年至今,投入于非遗的保护资金已经近百亿。

这些年,特别是短视频爆发后,非遗的存在感在肉眼可见地提升。

抖音《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平均每天有5.3万场非遗直播。这背后,离不开投上下所好的平台,陆续推出了“非遗合伙人计划”“非遗守护人”“非遗传承”等活动。

即便你没特意关注过,也大概率看过非遗相关的视频,比如漆扇、马面裙、簪花、打铁花、火壶、游神、英歌舞……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0

得到流量的浇灌,非遗终于老树开花。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1

从赚钱难到“摇钱树”,

谁在扭转乾坤?

过去传承和观看非遗的主力军,以中老年人为主。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增第五批传承人中,一半以上在当年已超过60岁。前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在2016年就已达到12.6%,有的非遗直接是“人走技失”。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2

“药发木偶”传承人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不论是传承非遗还是靠非遗赚钱,都离不开年轻人。

目前看,形势的确有好转。

除了顶流李子柒,其他年轻的非遗博主的影响力也有目共睹。

2023年6月,江寻千发布了一条打铁花的视频,拿下700多万赞,30天涨粉200多万。有人说,就是因为她,现在全国到处在打铁花。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3

此外,还有用古法制作徽墨、牛皮大鼓、木版年画的山白;成功复刻滚灯、火草衣的李意纯;做出龙泉印泥的南翔;古法复刻出蓑衣的彭南科;京剧变装走红的朱铁雄……其中不少人还登上了央视等官媒。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4

非遗怎么变得让人如此上头?

1、非遗流行化:把年轻人逼成了保守派

寻找共同话题,是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捷径。

早在10年前,年营收超10亿的故宫文创,就踏出了这一步。近两年,非遗在这方面的进展更是一日千里。

比如用琵琶弹《哪吒2》的主题曲;00后皮影传承人演绎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后来还演起了小猪佩奇;把铁花装在鞋上,把打铁花和跑酷结合;95后面塑大师,捏出宫崎骏、封神电影等新物件。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5

如果说这些还属于无伤大雅的创意范畴,然而当看到舞狮集体跳起了科目三,川剧变脸变出了表情包,不少人是真破防了:没想到有一天我成了保守派。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6

“好歹是传下去了。”“是啊,传给歹人了。”

2、超强体验感,做回头客生意

比起镜头里欣赏,超强的参与感和超预期的体验更是直击心灵。

2023年,赵丽颖以𫊻埔女头饰为灵感拍摄的时尚大片火上热搜。毛晓彤、白鹿等其他女星,也陆续跑到福建体验簪花非遗。

从那以后,在街角挖牡蛎的𫊻埔阿嬷,再也闲不下来,天天和各路博主同框出镜。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7

一句“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直接让𫊻埔簪花火成了热门旅拍项目,簪花店的数量从几家涨到了200多家。

今年春节假期,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的𫊻埔村,累计客流量突破4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9.3%。

福建游神、潮汕英歌舞、安徽歙县鱼灯这些网上爆火且体验感极强的非遗,所到之处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即便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也能有这待遇。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8

另外,“非遗+科技”的玩法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一大手段。

平遥古城结合VR技术,让游客看双林寺韦驮是如何炼成的;南京的秦淮灯会,元宵节时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十里秦淮灯火灿”;无人机融入风筝,来一场以假乱真的凤凰飞天。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19

非遗这张牌单出可能不行,但结合年轻化打法一定是王炸。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20

爆火的非遗,不只是摇钱树

看起来是被强行救活或捧火的非遗,这两年开始告诉所有人“姜还是老的辣”

旅游市场方面,体现得最直观。

根据携程《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河南开封、广东汕头、福建莆田、四川阆中等城市,今年都成了非遗文化热门目的地。这些地区搜索热度翻倍,旅游订单同比增幅达20%-40%。

有人想去潮汕揭阳看烟花、烧火龙,结果因为当地太过火爆,酒店价格水涨船高,连汉庭酒店都涨到了1200元一晚,被迫劝退。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21

相应地,非遗商品也成了香饽饽。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消费报告(2023)》,2023年淘天平台非遗商品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73.2亿元,同比增长37.7%。非遗消费用户中,80后、90后、00后是绝对主力。

不想买非遗摆件也没事,吃碗柳州螺蛳粉或卷个北京烤鸭,也是在支持非遗。

还有许多品牌,开始拿非遗给自己镀金。

星巴克在苏州寸土寸金的仓街开了一家非遗门店;迪奥在2024春夏系列的针织帽设计中,融入了中国绒花工艺;霸王茶姬致敬“烟花火龙”,打造相关宣传片和限定产品。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22

如今,不少非遗无疑成了财富密码,但这财富又不仅限于钱。

它也可以催生出一个产业,带动就业。

2020年,就有官方报告称:截至当年底,全国已设立非遗工坊超2000家,覆盖非遗项目达2206项,带动贫困地区50万人就业、帮助2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很多时候,非遗还是一种特有的影响力。

投入于非遗的保护资金,是由文旅部支出,说明了官方也十分看重非遗蕴藏的软实力。

去年,“China Travel”的话题在外网爆火。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发现这里安全、干净、安静、有序,过去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被彻底颠覆,以至于他们当中还诞生了“中吹”人群。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23

极具特色的非遗也有同样的效果。

这方面,李子柒在外网的地位就是一个例子。李子柒回归后,老外表现得比国人更激动。不只是她,其他非遗博主的视频也不乏百万播放。仅在TikTok平台,非遗相关内容视频就有几百亿次播放。

让人感兴趣,收获了好感,中国的相关品牌和产品也能更好地杀向全球。

AI干不掉的中国“土特产”,一夜席卷全国(组图) - 24

万事俱备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