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29.6°C-32.0°C
澳元 : 人民币=4.7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遇到被车撞死的动物怎么办?先拍个照,真的

2024-09-01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去年年底,我们上线了微信小程序“路杀生物调查记录”,面向大众收集被车辆撞死的动物数据。每天,我们都会收到陌生人上传的动物尸体照片,有些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这张,一条口吐鲜血的王锦蛇——

这条蛇很“新鲜”,应该刚发生意外不久。我们向上传照片的好心人询问详情,对方却说:我们就是那台可恶的肇事车……

司机向我们还原了现场:驾驶位有些视线遮挡,这令他错过了最佳躲避时间;当副驾提醒前方有蛇时,紧急踩刹车已经无济于补了。相比于记录已经僵硬的动物尸体,人面对濒死的动物时更加难受,看着它们挣扎却毫无办法挽救,只能小心地将它们移到路边,等待它们最终死去——而这条生命,甚至是死于自己的车轮之下。

很多遭遇路杀的动物都与这条王锦蛇一样,人类并非故意杀死它们,但视线盲区、司机来不及反应、人们对路杀问题意识的不足等种种原因,却导致它们丧命于人类繁忙的交通网络。

今年1月,小程序收到的豹猫路杀记录

补上我国的路杀记录空白

动物因车辆的碰撞或碾压而死亡的事件被称为路杀。在全球范围,路杀是导致野生动物直接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仅在欧洲,每年就有1.94亿只鸟类和2900万只兽类死于路杀。

为了详细了解路杀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比利时、捷克、爱尔兰、南非、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路杀动物的报告系统。这些报告系统大多通过公开的手机app或者网站进行数据收集,这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公民科学家,为科学研究提供自己观察到的路杀数据。但在我国,仅有台湾省针对路杀动物建立了台湾动物路死观察网,大陆地区仍缺乏关于路杀事件的全面性系统调查。

因路杀而死的动物|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

从2020年开始,南京大学李忠秋教授课题组对南京市区的动物路杀事件进行了周期性调查,并以此为基础估算认为,南京市一年内遭遇路杀的动物约为57万只,但实际死亡数量应该远高于该数据。

2023年底,李忠秋课题组发布了微信小程序“路杀生物调查记录”,面向大众收集全国的陆生脊椎动物路杀数据。

通过各位野保爱好者和公民科学家的支持与宣传,截止到今年6月30号,我们在这半年间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共1491条遭遇路杀的陆生脊椎动物记录——经过鉴定,其中31条记录不属于路杀死亡,有效路杀数据为1460条。

路杀动物类群统计

在这1460条有效数据中,最多的为两栖类,共有450起记录,最为常见的是中华蟾蜍、大树蛙、黑眶蟾蜍等;爬行类有403起,例如赤链蛇、短尾蝮等;鸟类为358起,最多的是麻雀、乌鸫、白头鹎和珠颈斑鸠;还有183则记录为哺乳类动物,包括东北刺猬、黄鼬、褐家鼠和豹猫等。

另外还有66则路杀记录没有被归入这几个类别,其中一部分是猫、狗、家禽家畜等,它们不属于野生动物,因而没有一起统计;另外,有些遭遇路杀的动物已经被碾压到血肉模糊,难以识别具体的物种。

遭遇路杀的眼斑水龟

目前,我们收到的路杀数据,大部分来自湖南、湖北、江苏、广东等省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数据相对较少。我们很希望,可以有更多用户上传数据给我们。

1460条生命

1460条因为车辆而逝去的生命,每一条都让人难过。

最令大家触目惊心的记录之一,是今年5月于海南省记录到的黄额闭壳龟。我国的野生龟鳖资源本就稀缺,在野外极难见到野生活体龟鳖。黄额闭壳龟更是从2018年就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在60年里,因为野外捕捉、栖息地破坏等原因,物种数量减少了90%。如此罕见的黄额闭壳龟,却死于车轮之下,碾于尘土之间。

被车辆压扁的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

今年2月,我们还收到了小灵猫的路杀记录。小灵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非法狩猎和栖息地的破坏,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下降,路杀事件的发生对其野外种群恢复的速度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小灵猫,我们还收到过猎隼的路杀记录,猎隼同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 我们在这半年里还收到了2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路杀记录。不仅包括灵活的中小型兽类:沙狐、豹猫、貉、赤狐;也有翱翔于天的猛禽:长耳鸮、黑鸢、斑头鸺鹠、凤头鹰等;更不乏难以躲避车辆的两栖爬行动物:三索锦蛇、滇南疣螈、虎纹蛙、缅甸蟒、闪鳞蛇等。

被车撞死在路中间的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我们自己出野外时,也常常目睹路杀。今年夏天,我们到皖南山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在短短几公里的路程中,我们就记录到了20余条被路杀的蜥蜴及30余只路杀的蛙。有些尸体经过反复碾压,几乎和路面成为一体,而有些尸体一看就是刚被压死不久,连血液都是新鲜的。

而且,这些尸体集中分布在某些路段上。可能是因为这些路段附近刚好有适合动物生存或繁衍的生境,因而种群数量较多;或是这些路段没有拦网或者排水管,动物更容易跑到马路上。

调查时记录到路杀物种

在收到的1491条数据中,还有31条并不属于路杀,但它们同样也显示了野生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比如前段时间正值繁殖季,我们就收到了雏鸟落巢的记录——有些动物是落巢摔死,有些则是落巢后(不确定当时是否死亡)又遭遇了车辆的撞击。

落巢死亡

另外,有些鸟类尸体外表完整,身体僵直,嘴角轻微带血迹,而且周围有玻璃,应该是死于鸟撞。有些尸体血肉模糊,有着相对完整的头部,却不见内脏。这类也并非死于车辆撞击,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弱肉强食。

死于鸟撞

面对路杀,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道路建设与车辆交通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为了减少路杀,难道我们要减少出行,甚至停止修建道路吗?

这样的解决方案显然不现实。实际上,只要在修建马路时做好调研和规划,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热点区域,就可以减少路杀发生的概率。另外,在路旁树立野生动物出没的警示牌,也可以提醒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留心路杀问题。

已经修建好的道路,也可以通过增加野生动物通道来减少路杀的现象。例如,在马路上方建造动物天桥等大型交叉结构,可供虎、豹、象等大体型动物在栖息地之间移动,既能避免它们的栖息地因建造道路而破碎,又能避免它们闯入马路发生意外。

野生动物天桥|Alterra, VINCI Autoroutes

黄鼬、貉、獾等中等体型动物,往往会通过鱼类通道或排水用的涵洞来移动;

地下通道 |VINCI Autoroutes, L'annex

蛙、蝾螈、蛇等小体型动物,则更偏好通过较小的结构(如管道、涵洞、围栏等)移动。在马路等人类设施附近建造或保留这些结构,可以让动物们拥有自己的交通网络,减少它们误入人类道路的几率。

小型通道 | François Nowicki

不过,不论是修建马路时避开动物活动热点,还是为动物建造天桥和地下通道,这些决策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数据。只有知道哪里是动物活动的热点区域,知道每个区域路杀现象危害野生动物的严重性和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才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动物类群,采取对应的缓解路杀的方法。

要收集足够的数据,公民科学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在路上看到了动物尸体,可以随手拍照记录下来,随时随地上传到微信小程序“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就能为路杀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拿起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是公民科学家。

扫描二维码,即可跳转至“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

全国动物路杀调查记录是由南京大学动物行为及保护实验室发起、多家机构共同合作的公民科学项目。如果大家在日常出行中看到了遭遇路杀的陆生脊椎动物,可拍下照片或视频,并将具体的地点、日期等信息上传至“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每一个数据,都能让我们对路杀的情况更加了解。

作者:Haru

编辑:麦麦

题图来源:作者供图

除注明外,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