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百亿成功学”
“能猜到《哪吒2》会成为春节档冠军,但猜不到它的票房能到这种地步,感觉最近行业内各个公司都在开会,我身边朋友也经常聊起来……”
“上周在公司,我平均每天能听到十次以上哪吒、饺子这些词,所有人都在感慨《哪吒2》究竟为什么这么强。但就算总结出一堆方法论,我们问问自己,你喜欢这些、擅长这些、能做出这些吗?如果不是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你做出来也会是拧巴的、不成功的。”
《哪吒之魔童闹海》给行业打了一剂超级猛药,猛到让人有些神志惚惚。振奋、欣喜、与有荣焉、“羡慕两个字说麻了”是一定的,但热闹之下亦有隐忧,中国动画从此就能站起来了吗?中国电影会继续朝百亿俱乐部高歌猛进吗?还是要留一个问号。
“尊重观众,内容为王”,人们总结出的成功秘籍总是大道至简,但既然道理人人都懂,实际执行的时候到底哪一步开始出现差别?
创作问题不好谈,但也还是该谈一谈。最近,娱理工作室与《落凡尘》导演钟鼎、《年兽大作战》导演张扬、曾执导IP系列电影的K先生等动画从业者,以及若干电影从业者分别聊了聊《哪吒2》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哪吒2》的大爆特爆是偶然吗?
“天时地利人和”是所有爆款总结的万能句,但《哪吒2》又不完全一样。影院经理董小姐说,似乎每隔一定年份就会有一个大爆作品出来,带领一个新的类型崛起,比如2002年的《英雄》、2012年的《泰囧》、2017年的《战狼2》。动画电影之前也有几次爆点,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1》《深海》《长安三万里》。
K先生说,在《哪吒2》之前,电影行业刚经历了半年的冷淡,《哪吒2》报复性地承接了整个市场被压抑的期待。
其他一些业内也会聊到稍显宏观和抽象的“周期”和“运势”问题。跟《战狼2》《流浪地球2》类似,《哪吒2》的大范围破圈与嫦娥六号、月球探测、CR450、新能源、DeepSeek等大国重器、科技进步带来的民族自信是有一脉相承之处的。《哪吒2》票房登顶国产片影史票房冠军后,它的成绩就不再只属于它自己,很多网友对它寄予了在排行榜上打破垄断、“升国旗”的愿望。
“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听起来像有碰运气的成分,实际是创作者对时代和周围的感知力、对未来的预判力的体现。尤其动画的制作周期通常比真人电影要长,饺子从几年前就开始写剧本,到今年拿出跟春节档其他电影大方向一致的故事,说明饺子并不是闭门创作。
小哪吒完美搭上了2025开年的“九紫离火运”。
回到更实际一些的层面来说。《落凡尘》导演钟鼎表示,一般动画电影的制作预算大约是七八千万以内,《哪吒2》成本目测能达到它们的四到五倍,对于一些低成本项目来说,甚至能达到十倍,《哪吒2》调动的人才、资源、宣发配置等都是国内顶级的。这部电影的娱乐性很突出,非常贴近时代和观众情绪,口碑也明显优于春节档其他五部电影,能同时做到这些已经不易。
编剧、导演苏彪会带着创作者的习惯和视角走进影院,他发现《哪吒2》的剧本完全符合“救猫咪”剧本节拍表,说明饺子导演精心打磨过剧本结构和情绪起伏。
虽然《哪吒2》也是无数取材自封神榜的作品之一,但它传递出了很新的理念,比如把哪吒从反抗父权的代表变成一个家庭和睦、得到父母很多爱的小朋友,更符合当下的亲子关系,很多80后父母都不会再打骂、否定、羞辱小孩,如果再以旧式的父权为核心去拍一部电影,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是不理解的。
《年兽大作战》导演张扬也提到,《封神》系列是以古作古,《哪吒2》其实是现代故事,有点周星驰式的后现代风格,镜头语言、表演风格都是新的,能让观众感觉到这个故事是能跟自己的生活、情感需求产生互动的。《雄狮少年》这方面就有点遗憾,它讲的还是“小人物打败断水流大师兄”这种30年前就很流行的故事,对观众来说不那么新鲜了。
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藕是‘神设’最时髦的神之一,战力非凡而容貌绝美,脾气暴躁而男生女相,叛逆不羁而主见分明,自带美强惨和反差萌buff,还有护短之神太乙真人赠送的美丽武器大礼包”,就说明主角虽名为哪吒,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原创人物。
张扬导演还说,以前国产动画好像把“合家欢”当成了一种魔咒,谁碰谁完,因为很多合家欢其实是被理解成低幼化了,只有饺子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家欢。观众的上限和下限被拉得非常开,每个年龄段的、不同圈子的观众,都能在电影里收获到快乐。
分析《哪吒2》的用户画像,40岁以上观众占比远超大盘均值,女性观众占比更多。深入到小学生群体你则会发现,哪吒已经取代《孤勇者》、艾莎公主、蛋仔派对、小马宝莉……成为了新的时尚单品,谁没看过《哪吒2》、无法对答如流其中的台词的话,是会被其他小朋友笑话的,该片的市场穿透力可见一斑。
顶级资源配置、时代运势助推、剧本结构和视听语言打磨精良、主题和情绪契合当下需求、全年龄覆盖的娱乐属性……《哪吒2》确实没有什么短板,成功是必然的。
《哪吒2》是观众实打实投票选出来的范本,自然创作者都会去研究它、学习它。
动画导演张扬说,从《大圣归来》到《哪吒2》中间这十年,国产动画围绕传统IP做了各种方向上的尝试,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饺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导演,也在观察整个行业的风向。
很多人拍封神、拍哪吒,但饺子的这部是一个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作者电影”,它的形式和表达是高度一体的,就像我们学不了宫崎骏一样,别人也学不了饺子。
“我觉得更多应该学习饺子导演的精神,为什么大家觉得现在很多电影不好看了,原因就是电影变得不真诚了,不再平等地跟观众沟通了,总摆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说玩命算计观众,你喜欢什么我就玩命往里加什么。
而饺子第一部就做到了50亿票房,按说这样一个导演应该就飘了,但他还是保持着初心,我看他这个片子,我就能感觉到他真正热爱电影,热爱动画,没有变得浮躁,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了。他还是带着一个孩子的心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呈现到观众面前,里面热血的东西一定是他自己先被感染到了,然后才传递给观众。
作为动画来讲,一定要好玩,我觉得这是国产动画一直缺的一个东西。他的电影很开放,有一种能让大家狂欢的趣味性,同时技术和内容又在一条线上。
我看《雄狮少年2》就觉得很可惜,它有点像拍给行业内看的高技术展示,比如它里面一碗方便面制作成本起码20万,要牵涉到三四个环节、耗时三周到一个月左右,才能把方便面做得那么真。但为什么要这么追求写实呢,同样的东西,实拍比动画要便宜很多,结果动画以像实拍为标准,也不好玩,我个人觉得劲儿有点使偏了。”
打造过系列电影的K先生认为在今后的创作中要把人物放在第一位,“《哪吒2》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人物刻画的重要性,我认为立体的人物和群像打造是这部电影立足的根本。同档期另一部特效大片,我也第一时间看了,并没有舆论说的那么差,但是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处理的粗糙引发了口碑雪崩,缺点被无限放大,我认为本质还是人物的问题。”
《落凡尘》导演钟鼎说,他看完《哪吒2》也很受启发,会思考自己今后在题材选择、内容创作上是否可以优化。
《落凡尘》的主角设定是牛郎织女的后人,该片去年上映,口碑很不错,但可惜市场对这个全新的片名认知度较低,票房遗憾止步于3800万。钟鼎导演透露自己目前在筹备续集,他会重新思考该如何更好地把传统IP作为抓手去创作,会改变一部分最初的设想。
“皮克斯像《寻梦环游记》也好,《心灵奇旅》也好,你会发现它们是基于西方的人文情怀诞生的,已经不太适合国内的情绪和审美了,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神话IP的自己的路。当然迪士尼也是从自身文化中去挖掘和取材,然后跟当下的观众情绪做结合,这是一条很对的道路。
包括《哪吒2》这次的出海我也觉得非常重要,国产动画进入到了为世界讲故事的初级阶段。当然这条路会非常地长,《哪吒2》开了一个好头,我觉得未来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往这个新的领域发展的。”钟鼎导演说。
《哪吒2》是中国动画行业“举全村之力供出来的大学生”,穿着全国动画界精兵强将联手打造出来的“万龙甲”。
业内人士向娱理工作室介绍,动画电影主要有两种制作模式,一种是迪士尼的内部开发模式,国内追光动画比较贴近迪士尼的模式;
另一种则是层层分包模式,像《哪吒2》总计有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人参与了制作,完成超1900个特效镜头。有的“外包人员”会直接进驻可可豆工作,一待就是两年多。
光线十年前就开始布局动画产业,投资了国内一大批动画上下游公司,如今十年投入开花结果。层层分包虽然是初期产业链不完善的不得已之举,但《哪吒2》也证明了人海战术的可行性,当然这要求核心主创有极强的沟通、把控、判断能力。
“我看《哪吒2》的时候,跟之前《深海》一样,我觉得是捅了中国动画天花板的东西,一定是集行业之大成做出来的。看到片尾名单,业内有共识的、生产能力非常强的团队基本都参与了这次的制作。
作为一个从业者,看到片中那些视效段落的时候,我能感受到都非常难做,都是制作期里选择了最难的方案去执行的,说明导演很有勇气。”张扬导演说。
那么,《哪吒2》的成功会给全行业、所有动画公司带来利好吗?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动画电影立项吗?
张扬导演称,最近几年他在接触资方的时候,大家都对动画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因为真人电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都不太敢动手做动画,他有几个项目都聊一年半了,各种题材都有,都处于还在聊的阶段,进展比较慢。
资方一是对动画不太了解,二是对于市场还是没有特别大的信心。行业比较能看清楚的一个是《熊出没》的模式,一个是追光的模式,追光除了《长安三万里》之外,票房通常就是不赔本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质量达不到追光的水准,大概率是会赔钱的。
“《哪吒2》这一下起码会让一些资方兴奋起来,可能会愿意去拼一次。因为《哪吒2》大部分票房都是原先不看动画的观众贡献的,给行业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K先生讲了一件小事:“以前我说我是动画导演,好几次遇到被同一个段子调侃的情况(女演员被潜规则,结果发现对方是动画导演),一定程度反映了动画创作者的边缘化,以及对动画行业地位的刻板印象。但这几天我例行自我介绍的时候,竟然引来艳羡的语气,我发现大众对动画、动画作者的理解,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打破偏见’,饺子通过《哪吒》系列做到了,我想这已经是足够伟大的助攻。动画此后会获得更多关注,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进来。但具体公司和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立项方面,其实每年一百多部也不少了,毕竟电影级别的动画团队和创作人是有限的,作品打造的完成度和成功率更重要。动画人一直很努力,死磕质量和画面是常态,技术方面没有明显的短板,但是在剧情方面,确实还要再多下功夫。
另外从制片投资的角度来讲,这两年资本自己布局打造IP、打造产能很普遍,都在试图建立自己的创作生态。野生的、不在体系内的创作者获得的资源就变得越来越有限,一定程度也压抑了多元作品诞生的可能性,这显然是不利于观众和市场的。
中国动画曾经非常多元和自信,我想未来的面貌至少也是这样,作者的自我进步是一方面,我也期待环境的进一步打开,给作者更多的空间和机会。”K先生说。
张扬导演也形容《哪吒2》像是班上突然蹦出个尖子生,但未必整个班都会变好。“不能说谁引来一阵风,我们就搭上这快车硬上,你只会透支掉一个优秀同学带来的利好环境,因为你始终没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他是把风向带起来了,但是你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并不是说你从资本那套出一笔钱来,而是能不能拿出第二个第三个让观众认可的作品,这才能让整个班级的学习都提上来。”
钟鼎导演认为《哪吒2》会倒逼创作者进一步提升动画作品品质,至于资方的动向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哪吒2》达到了国家级文化现象的程度,无论如何对行业都是利好的。
“动画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门类了,谁都想做第二个哪吒,我觉得梦想还是要有的。”
最后再说点创作之外的。
《哪吒2》的营销也是能给人带来新鲜感、值得业内复盘和思考的,它同样是形式和表达做到了高度统一,或者说营销也成为了创作中的一环。
无论是哪吒敖丙的人偶拍出发去微博之夜的“出发图”、在微博之夜后台和各路影人互动合影时的表演,还是一个个制作水准跟电影拉齐的番外短片、广告短片,还是饺子亲手绘制的一张一张破亿海报上的有梗小剧场,都在延续着电影本身的创作。《哪吒2》的官微也是近期最有网感、最有“活人味”的官微之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哪吒2》此次的宣传营销轻线下、重线上,没有下大力气做传统首映、路演,而是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让丰富有趣的物料得到了最大价值发挥。
曾为某日本动画电影做过国内宣传的小希就表示很羡慕《哪吒2》这样的项目,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物料产出,连导演本人都在笔耕不辍地画,反观日本动画行业对物料监修卡得十分严格,他们对中国的新媒体生态也不太了解,使得宣发人员常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除了官方会玩之外,网友的热情参与也共同“托举”了吒儿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哪吒2》迄今上过微博双榜热搜达到1736个,登榜时长7000小时以上,这一数据也是创纪录的。网友们围绕电影的剧情讨论、幕后挖掘、二创发酵等最终都反哺到了票房上,行业内外共同缔造了这个属于中国电影的神话。
《哪吒2》的成功大大提振了士气,树立了新的业界标杆。希望能有更多后来者努力精进,可以乘东风,但更得自身硬。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