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9日 25.2°C-25.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最强央企地产商对未来的判断

2022-04-18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房地产行业的预言大师,除了万科董事长郁亮的“活下去”、“黑铁时代”不时刷屏,另一家央企保利发展的“白皮书”,也是赫赫有名,连续六年,这家龙头央企都发布了房地产行业白皮书,影响深远。

过去一年房地产行业的巨变,所有的地产从业者都感受到了,出险房企自不必说,裁员降薪已是常态;经营稳健的房企,也体验了客户流失、房子难卖、利润下滑的痛苦。这种根本性的“出清”,让他们中的很多人意识到,以前的日子回不去了,行业底层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了。

曾在5年前提出“未来5-10年保持10万亿以上峰值时代”的保利发展,现在提出了“减量时代”,商品房销售不可避免地萎缩,但住房需求仍然存在,关键在于把握结构性机会,深耕高能级城市,以及转型多元化运营,开发+运营并重。

过去多年,类似保利、中海这样的央企总被诟病速度太慢,因为他们受国资委指标管控,很难加杠杆,等于是“戴着镣铐跳舞”,“现在大家都一样了,”保利发展内部人士说,三道红线下行业所受的约束和规范趋于一致,房企真正的优胜劣汰也在加速。

这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又一个时代的开端。

随着行业的出清、缩表持续,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为代表的旧发展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迈向“去金融化、制造业化、民生化”的新时代,房企要做的,就是去适应、调整,学会如何在新时代里生存、淘金。

01

减量时代

作为一家老牌龙头房企,保利的历史和万科一样久远、辉煌,位列A股”万保招金“,长期排在前三,但却在过去几年跌到第五,被恒大、碧桂园、融创超越。

重回前三只是保利的小小梦想,更大的是“进三争一”,这样的野心,需要强悍的专业能力来匹配,这其中就包括保利的市场研究能力、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能力。

4月8日,保利发展发布《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之下,近五年来,房地产⻓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运行逻辑也已发生根本改变。

具体地,行业目前已呈现出“去金融化”、“制造业化”、“极致专业化”、“功能民生化”以及“竞争格局加剧分化”这五个趋势,在此之下,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减量时代。

2017年保利发展首次发布《白皮书》之时,曾提出峰值时代的概念,也就是说,2018年四季度房地产出现周期性拐点,进入了峰值时代,未来5-10年,增量市场有望继续保持10万亿+。

但与5年前不同,与以往任何一次下行也不同。保利认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下行,是短期、中长期因素叠加、综合发酵产生的结果。去年三季度的信贷大幅收紧,直接导致买家需求萎缩、信心受挫和预期改变;一二手房市场的全面限价,封闭了房价上升的空间,同时令二手房市场几乎冰封,切断了换房链条。

中长期来看,房地产税的预期触发家庭资产配置逻辑转变。保利发展研究团队对重点40城客户的调研显示,近半年有置业计划的1400组客户中,在房地产税试点预期下,75%的客户放弃购买或观望,主动延迟入市;即使买,也从以往买小、买多(套),到买少、买适中、买精。

因此,他们也承认,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变了,住宅开发业务天花板已现;考虑到住房结构改变,需求和新增供应减少,商品房市场不可避免地进入减量发展时代。

其实地产大佬们对此判断一致。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直接跳过了“青铜时代”,认为行业已经进入了“黑铁时代”,缩表、出清是这几年的常态。

易居中国CEO丁祖昱则判断,2022年房地产销售将出现下滑,行业规模将回到五年前,每年成交金额将在15万亿左右。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则认为,虽然房地产开发总量见顶,但还可维持10亿平米以上的开发量,15万亿的交易量,可容纳多家千亿级以上的大企业。

总体来说,业内认为,市场规模不可避免进入减量时代。

02

新的机遇

尽管认识到行业见顶,但保利发展强调,房地产仍是稳增长、扩内需的关键力量,是中国支柱产业,房地产上下游对GDP有20%的贡献,参考日本、美国甚至还可以更多。

郁亮也认为,房地产仍是规模超十万亿的巨大市场,常做常有、常做常新。

蛋糕仍然巨大,那么机会在哪里?显然,房地产肯定不是遍地可淘金的时代了,“要抓住结构性机会”。

5年前,保利发展认为,中国已开始了以核心城市向外围扩展的“二次城市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引擎。

而现在,“外溢”变“虹吸”了,他们提出进一步深耕、聚焦高能级城市、区域有效市场。

首先,城市潜能的差异,推动市场从超级分化向顶级分化演变。比如同样是二线城市,由于产业和人口潜能的差异,房地产市场分化亦呈加剧态势,人口高增量城市(成都、西安、郑州等),其商品住宅成交韧性较强,规模整体抬升,成交波动亦较小;而人口低增量城市,其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存在瓶颈,近10年房地产市场容量复合增速处于负区间。

其次,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也在分化。以往,大城市限购、限贷下需求外溢,周边区域、小城市受益;如今,限价政策让城市间的价格差缩小,远郊、卫星城“外溢板块”不再,需求回流“虹吸”至高价值区。

中长期看,需求逻辑向居住属性回归,有效市场边界以就业活力区为中心,以一定通勤距离为半径分圈层外延。以广州为例,中心四区集聚就业人口的46%,常住人口的34%,以其为圆心划分出一二三四线市场,天河属于一线,从化属于四线。

在此背景下,城市的价格体系正在重构(包括地价),将以核心区最新价格(一手房限价、二手房限价、市场真实交易价的孰低原则)为坐标。

还有,就是不同城市需求的进一步分化。保利发展指出,高能级城市对居住需求越发多元化,同能级城市居住需求也存在不同差异。

对此,房企都要精准研判,聚焦擅长的领域和市场,紧抓结构性机会。

事实上,“拿地”是房企的命脉之一。是否选对了城市、选对了地块,决定着房企的经营质量甚至生死。

多位大型房企人士表示,保利的这一认知和判断非常重要。在二次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叠加2015-2018年的去库存,很多三四五线城市都实现了房价的上涨,但2018年四季度以后就不行了,这一轮出事的房企,基本都是在这之后继续加杠杆,或者进入了太多三四五线的。

就连万科,都在华北市场栽了跟头,北京公司拿了一个环京资产包,以为是抄底,没想到却还是坑,为此万科计提了25亿存货跌价准备。

而保利、中海、华润、龙湖这些经营保持稳定的房企,则在拿地上非常谨慎,没有进入或极少进入低能级城市。

保利的判断,也与万科、融创等过去一年里组织架构调整的动机不谋而合。房企对市场需求需要有更加精准的判断,对区域聚焦程度也要提升。在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过去唯规模论,拿地不够精细,粗放管理的模式也不再合适了。

03

真的转型

当下,房企已经必须和过去唯规模论,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告别了。

保利发展也认为,去年由于政策叠加效应,伴随出清压力,市场向下击破箱体,出现超预期下跌,并且今年以来市场仍延续深度下行。但2021年的行业调控是必要的,要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再回到过去那种资本无序扩张的状态。

这推动房企向真正的不动产运营商转变。正如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3月份提出,房地产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保利发展则在《白皮书》中重点提及了两个方向。一是要做精经营性物业,聚焦成功的商业模式,二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在经营性物业上,房企需要从过去的“地产思维”转向“真正经营”。

的确,很多房企将商业作为住宅业务的附属,相比龙湖、华润万象生活等在经营业务上领先的同行,不少房企的商业规模不少,但走的是住宅反哺商业、销售反馈经营的“算大账”的逻辑,不是真正的运营思维。

这方面房企还应该参考香港恒隆,长期只做商场。上海恒隆广场聚焦重奢路线,在2020-2021年疫情期间实现了超15%的高水平租金年涨幅。

在真正主动经营、用心经营上,内地房企巨头们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

而租赁住房业务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心,也是房企探索新模式的重要一环,保利对此极为重视。

目前的租赁住房行业呈现市场化与政策性双轨并行的特征。在市场化的租赁中,超过10万间级别的有龙湖冠寓以及万科泊寓,5万间级别的则是旭辉瓴寓、碧桂园碧家国际社区、朗诗寓,紧接其后的则是3万间级别的华润置地有巢等等。

虽然龙湖冠寓已在去年实现盈利,万科泊寓也预计在2023年实现成本法上的盈利,但总体而言,市场化租赁缺乏足够政策支持,在收益上也难以达到REITs要求,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而政策性租赁住房推进速度快、路径和商业模式基本清晰,保利发展认为,从政策通过前端让渡地价、盘活存量,在建设和运营环节提供补贴,提高整体的EBITDA,后端纳入公募REITs实现退出,形成了投融建管退的政策闭环。

保利也会把不少功夫放在租赁住房业务上。在1月底,保利发展宣布计划与建设银行搭建租赁住房发展基金。

在建行支持下,保利发展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持续聚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和武汉等中心城市,稳步扩大保障房建设和长租公寓投资。待规模上去后,保利也计划将成熟项目发行公募REITs。

不过相比开发业务,无论是租赁住房还是商业、产业等经营性业务,在规模、利润上短期想要赶上都不是易事。场内的玩家们也需要转变思维,重新出发。

正如保利发展所说,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更加崎岖难行。

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路上,对于房企的考验已不再是规模,而是如何成为一个能够长期持续胜出的“全能型”选手,以及多元赛道布局的“多面手”选手。这需要场内的玩家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回答。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